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為什麼牙醫治療前要拍牙片?真相竟然是這樣的!可以避免誤診誤治,快看看

為什麼牙醫治療前要拍牙片?真相竟然是這樣的!可以避免誤診誤治,快看看

作者: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口腔科醫生 黃瑩瑩

大家去看牙的時候,經常會被安排去拍個片子,有人心裡可能犯嘀咕,牙不是張嘴就能看到嗎,為什麼要拍片子呢,不會是為了多收費吧。

本篇文章就為您詳細介紹為什麼要拍牙片,牙片是什麼。

一、為什麼要做影像學檢查?

為了解除大家的疑惑,我們先舉個真實的病例來說明一下「拍個片子」的必要性。

這名患者因為右下後牙區疼痛不適去了當地診所就診,臨床醫師檢查後拔除了一顆疑似異常的磨牙(未做影像學檢查,具體不詳)。

之後患者的不適並沒有緩解,又去了另一家醫院就診,並做了影像學檢查,發現了問題所在。

從患者的口內像看(圖 1,2),口內剩餘牙齒並沒有什麼異常,但片子(圖 3)卻顯示出牙下面的骨頭都是有異常的。

從這個病例我們就可以認識到,影像學檢查的重要性。

牙齒並不像表面看上去的簡簡單單,其結構細究起來也是有點複雜的。

醫生通過肉眼能看到的只有牙齦和牙齒暴露在口腔中的部分,而牙齒內部的結構以及牙根、頜骨的改變只能通過影像學檢查去發現。

就像我們需要通過胸片、胸部 CT 等檢查來查看肺部情況一樣。影像學檢查賦予了我們一雙「透視眼」,去發現肉眼看不到的問題。

同時,對於醫生來說,影像學檢查可以避免盲目操作,誤診誤治,是臨床醫師不可或缺的輔助檢查手段。

二、根尖片能看出什麼問題?

根尖片,也叫牙片,是口腔醫學臨床應用最為普遍的檢查方法之一。

根尖片是一種局部小範圍的檢查,通常一次攝片可以呈現 1~4 顆牙的影像,可以看到牙冠、牙根和牙根周圍的牙槽骨的細緻的影像,可以說是一項「小而精」的檢查。

根尖片是一張二維的黑白平面圖,通過黑白色度來反映組織的密度,密度越高,圖像越白,反之越黑。

由於不同的病變會造成組織密度的改變,成像就會出現相應改變,因此我們就可以通過牙冠、牙根和牙槽骨在根尖片上的成像來明確其病變所在。

三、根尖片檢查適用於什麼疾病?

根尖片對齲齒、牙髓(牙神經)病變、根折及根尖周組織病變的診療有著重要意義。

對於齲齒,肉眼只能看到牙冠表面的部分,但通過根尖片可以了解牙齒齲壞的範圍,到牙髓的距離等,這樣臨床醫生在進行治療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而且通過根尖片,可以發現兩牙的鄰接面、牙頸牙根部位的齲壞,這些肉眼通常很難發現。

牙髓病,就是牙神經出現問題,我們平常的牙疼很多就是因為牙神經受到了刺激所導致的。

專業上講包括牙髓充血、牙髓炎、牙髓變性、牙內吸收和牙髓壞死。牙髓的不同病變在根尖片上都會出現相應的表現。

根尖周病變就是指牙齒的根尖及其周圍組織所發生的病變。

常見的一種表現就是牙齦上鼓了個包,通常伴有局部脹痛,有時自行破潰,流出膿水後脹痛感減輕。

這是一種根尖周病變發展形成瘺管的一個病理變化過程。同樣的,根尖片在這類病變的診斷上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此外,根尖片在牙齒髮育異常、牙外傷(尤其根折)牙周炎等疾病的診斷中都十分重要。

而除了診斷,根尖片還會應用於口腔科一種常見的治療中,那就是根管治療。

患者需要注意的是,根管治療過程中,需要多次拍攝根尖片,來確認根管的個數、長度、是否有異常根管,確認充填是否到位,是否完善等。

根尖片是口腔內科醫師行根管治療時離不開的一種檢查手段。

四、拍牙片輻射大不大?

說到影像檢查,很多人抵觸的一大原因就是輻射問題,輻射致癌是大家最大的恐慌。

那麼經常拍攝根尖片,有時甚至在一次根管治療中需要多次拍攝,它的輻射有多大呢?我們是否有必要談輻射色變呢?

我們每天會受到來自自然界的輻射,而一次性拍攝 20 張全口的根尖片相當於 4 天的來自天然輻射的量;

與坐飛機時受到的輻射量相比,一次性拍攝 3 張根尖片才相當于飛行 1 小時的量。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根尖片的輻射量很小,而且一天之中拍攝量超過 3 張的可能性並不大。

正規機構在行影像學檢查時,醫生會讓患者穿鉛衣戴鉛領等進行防護,進一步減少影像學檢查時的輻射危害。

但對於特殊群體——孕婦,尤其是孕期前三個月是胎兒發育的重要階段,對射線較為敏感,建議盡量避免進行影像學檢查。

根尖片是口腔臨床診療中不可或缺的輔助檢查方法,一次檢查從準備到結束不超過五分鐘,具有精確、便捷、輻射劑量低等優點。

希望通過以上介紹,可以讓大家對口腔專業的影像學檢查——尤其是根尖片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在以後的口腔診療中與口腔醫師更好的溝通,更高效地解決口腔疾患。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醫典 的精彩文章:

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否肥胖?看這3點就夠了!合理飲食,避免潛在肥胖危險
心衰患者每天最重要的2件事竟然是這個,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一定要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