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將破百萬,全球經貿產業鏈面臨重構

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將破百萬,全球經貿產業鏈面臨重構

新冠大流行仍呈加速趨勢。

從第一例出現到10萬病例用了67天,第二個10萬例用了11天,第三個10萬例用了4天,第四個用了3天,第五個用了2天,第六個則僅用1天。現在,全球確診病例已然即將破百萬。

世衛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在4月1日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過去一周,死亡人數增加了一倍多。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將達到100萬確診病例,5萬人死亡。」

根據聯合國經社部的宏觀經濟模型預測,新冠病毒大流行可導致全球經濟今年萎縮近1%。另外,如果對經濟活動的限制持續到今年第三季度,再加上財政措施無法有效支持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全球經濟產出將可能會進一步收縮。

聯合國方面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對經濟影響的嚴重程度,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對人口流動和主要經濟體經濟活動的限制期限,以及相應財政措施的規模和效力。

在此情況下,本周,二十國集團(G20)貿易和投資部長召開了緊急視頻會議,討論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各國如何在國際貿易和供應鏈方面加強合作。

針對G20貿易部長應對新冠肺炎特別會議及其成果,商務部國際司副司長楊正偉在2日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前,新冠肺炎全球蔓延已經對全球貿易投資帶來嚴重影響,疫情本身及貿易投資下滑已經成為全球性挑戰。

楊正偉表示,成果共識的達成,有利於國際社會加強合作與協調,共同採取開放經貿政策,降低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衝擊,保障國際貿易投資的正常流動,並為危機後的經濟強勁復甦和可持續、平衡和包容性增長奠定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楊正偉表示,下一步,我們將落實好領導人特別峰會和本次貿易部長會議成果共識,加強國際經貿協調合作,為攜手抗擊疫情、恢復世界貿易投資增長做出積極貢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全球確診病例將破百萬

「在過去五周里,我們看到新增病例的數量呈近乎指數級增長趨勢,遍及幾乎每個國家、領土和地區。」譚德塞表示,「我對感染迅速攀升和全球蔓延深感憂慮。」

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4月2日的最新動態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19時,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達到95萬以上,死亡47522例,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前三位依次為美國(216722例)、義大利(110574例)和西班牙(110238例),死亡人數排在前三位依次是義大利(13155例)、西班牙(10003例)和法國(4032例)。

其中,美國已成為新冠疫情的新「震中」。當地時間1日,當美國總統特朗普被問到美國的國家戰略儲備是否幾乎耗盡時,他回答稱:「是的,我們正在將其送往醫院」。另據報道,紐約全州感染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數在72小時內翻了一番,達到1900多人。

然而,新冠仍沒有現成的「解藥」。WHO信息顯示,目前為止還沒有足夠證據可以證明任何一種藥物對新冠肺炎是有效的。此前,譚德塞也再三強調,「疫苗距離我們還很遠,至少需要12至18個月時間。」

由於小規模、觀察性和非隨機性的研究無法得出有效的治療方法,WHO啟動了 「團結試驗項目」,旨在通過試驗產生的數據來比較哪種治療方式是最有效的。

據悉,團結試驗項目有五個分支,包括國家的護理標準和四種藥物及藥物組合:瑞德西韋(一種新的抗病毒藥物);洛匹那韋和利托那韋(一種抗艾滋病病毒複合藥物);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和干擾素;氯喹(一種抗瘧藥物)。

2日,譚德塞透露,有許多國家積極響應呼籲,加入了對4種藥物和藥物組合進行比較的團結試驗項目。「迄今為止,已有74個國家加入或正在加入該試驗項目。」 譚德塞表示,截至他發言的當日上午,已有200多名患者被隨機分到其中一個研究組。

新冠衝擊全球經濟、影響全球供應鏈

如前所述,聯合國經社部的宏觀經濟模型預測,新冠病毒大流行可導致全球經濟今年萎縮近百分之一。金融機構持悲觀態度,紛紛下調了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未來預期。

高盛集團預計,由於新冠大流行重擊企業,引發大規模失業潮,美國經濟將比此前預期的滑坡更為嚴重,第二季度同比將萎縮34%,到年中,美國失業率將從先前的9%激增至15%。義大利財政部前首席經濟學家科多諾(Lorenzo Codogno)預計稱,義大利2020年的經濟產出將下降3.1%~6.5%。在2019年遭受了罷工潮的法國是歐洲疫情第二嚴重的國家,法國央行已將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預期從先前的0.3%下調至0.1%,並警告稱會出現「嚴重但暫時的」經濟放緩。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將今年德國經濟增速下調1.2個百分點,預計今年經濟將負增長0.1%。

德國ifo經濟研究所貿易專家布拉默(Martin Braml)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認為,很明顯,今年所有西方主要經濟體都將陷入嚴重的衰退,但尚不清楚將下滑2%、5%還是10%,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儘管有許多預測正在對此進行研究,但實際上,經濟學家也無法準確做到,因為我們不知道4周或8周後的醫療狀況,而事實上,一切都取決於醫療狀況、健康狀況以及封鎖措施實行的時間,現在整個歐洲都在經歷這種封鎖,並仍將繼續下去。因此,這是最大的不確定性。但出現衰退是毋庸置疑的。」

正如布拉默所說,由於新冠疫情的高度不確定性,如何制定模型對各機構而言是個難題。

世界銀行(下稱「世行」)就在最近一期「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中針對經濟預測提出「基線情景和悲觀情景假設」兩種情況,並解釋稱這是因為在(疫情)快速變化的環境中,做出精準的增長預測異常困難。因而,在2020年基線情景下東亞發展中國家增速將從此前預估的5.8%放慢至2.1%,而在悲觀情景下,則會降至-0.5%。

世行並指出,為應對疫情,貿易政策必須保持開放。

此外,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全世界的供應鏈都面臨著「斷檔」威脅。例如,在馬來西亞,由於政府對行動的限制,蘋果公司的晶元和電路板供應商村田製作所、瑞薩電子公司和伊比登公司都已停止生產。

在秘魯,緊急狀態和全國封鎖也導致費利浦·麥克莫蘭銅金公司和紐蒙特礦業公司等主要礦業公司的銅產量被遏制。智利、加拿大和蒙古等其他採礦中心也發生了同樣的情況,豐業銀行的經濟學家表示,僅智利和秘魯遭受打擊的最初結果就導致大約325000公噸銅產量的損失,約佔全球年產量的1.7%。

美國供應管理研究所(ISM)的月度經濟調查發現,在2月下旬和3月初聯繫的美國公司中,有近75%的公司報告稱新冠病毒導致了某種程度的供應鏈中斷,而且有44%的公司沒有計劃應對這種破壞。該研究所首席執行官德里(Tom Derry)稱:「你必須意識到,美國幾乎沒有工業部門不依賴於中國,無論是製造業還是非製造業。」

另外,隨著疫情向歐美的轉移,全球外部需求減少。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當前面臨的就是產業鏈問題。中國在4月份基本上全復工了,但問題是生產的產品賣給誰,這充分說明經濟全球化誰也離不開誰。不過,這種影響是短期的,我不認為它是長期的。」

在3月30日G20舉行的貿易部長應對新冠肺炎特別會議上,「鐘山部長向各方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加強防疫物資國際合作,共同保障各國人民和醫務人員的生命安全;二是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積極採取減免關稅、取消壁壘、暢通貿易等舉措;三是維護全球開放合作環境,保持市場開放,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反對保護主義。中方發言得到成員普遍歡迎和支持。」楊正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楊正偉告訴第一財經,《G20貿易部長應對新冠肺炎特別會議聲明》(下稱「聲明」)主要包括:承諾確保重要醫療用品和設備、關鍵農產品和其他必需商品和服務持續跨境流動;保持市場開放,保障自由、公平、非歧視、透明、可預期和穩定的貿易和投資環境;不採取不必要的貿易壁壘或干擾全球供應鏈;確保全球物流網路順暢和持續運作等六個方面。

前述聲明認為,G20貿易部長和投資部長們已開始按照3月26日舉行的G20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視頻峰會中達成的共識,監測和評估疫情對貿易的影響,並積極努力確保重要的醫療用品和設備、農產品以及其他必需品和服務的國際流動,各國將採取必要措施促進相關貨物和服務的貿易,並根據不同國情通過有針對性的投資措施來鼓勵提高相關商品的產量,避免藉機提高價格和牟取暴利的行為發生。

全球化合作態勢不變

隨著新冠大流行在整個世界經濟中蔓延,全球供應鏈的運作方式有可能因此改變。對外經貿大學法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學教授趙永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導致了在疫情前就已經出現的貿易地方化現象蔓延。

趙永升舉例稱,比如法國總統馬克龍就表示在這次疫情後,計劃推動民生醫療行業的國有化,但他也表示,雖然當前貿易的地方化現象嚴重,但全球化的總體趨勢不會改變。

全球化智庫特邀高級研究員、對外經貿大學教授崔凡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他也認為大流行危機過後全球價值鏈的格局可能會改變,但對於所有政府而言,當前最重要的是保持全球價值鏈的穩定性。

「我舉一個例子。中國目前正在大量生產呼吸機。但是,呼吸機的某些重要部件將從歐洲國家(尤其是從德國)進口。而目前,運輸和物流使這類重要部分的進口變得緩慢。」崔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在,一些呼吸機生產商面臨著重要部分之外的那些部分的短缺。因此,我所有政府都可以相互合作,以促進貿易並維護國際供應鏈。」

崔凡稱,這就是政府之間可以相互創造的東西。「我希望所有國家在這場危機中都應該停止制定更多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例如出口管制或增加進口關稅,我們應該停止這樣做,尤其是在醫療設備領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一罩難求剛緩解,」中國制罩「出海撐全球抗疫
醫藥政策逐步落地,這幾個領域上市公司業績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