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不離婚孩子就不會受到傷害?心理學家告訴你傷害會更大

不離婚孩子就不會受到傷害?心理學家告訴你傷害會更大

3月6日,西安婚姻登記處因為離婚預約爆滿上了熱搜。全國各地也爆出因為疫情離婚率走高的新聞。前幾天我也收到一條類似的私信諮詢,但這個媽媽對到底要不要離婚很糾結,擔心會影響到孩子:"越來越發現我跟我老公根本不是一路人,完全說不到一塊兒。特別是前一陣疫情期間,他看我幹什麼都不順眼,一說就得吵,真想跟他離婚。但是我媽死活不同意,她說孩子那麼小離了婚孩子就太可憐了,說我應該為孩子多考慮。我到底應不應該跟他離婚呢?"

婚姻這種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很抱歉我沒法判斷這兩位是不是到了必須離婚的地步,但既然說到孩子,我倒是可以來聊一聊:離異家庭的孩子,真的就"輸在了起跑線"上嗎?

有研究表明,相比和諧的家庭環境,父母在不和諧家庭中表現出的婚姻壓力和對婚姻的不滿意,會直接導致兒童出現更多的情緒和行為問題。更通俗地說就是:對孩子來說,如果夫妻倆感情好,那感情好;如果夫妻倆感情不好,那還不如離了好。

心理學就人們養孩子這件事有一個專門的詞叫"協同教養",在核心家庭中指父母兩個人,在有老人協助的家庭中指那些所有負責養育孩子的人,在孩子的教育、養育以及安排孩子的生活等方面共同參與、相互合作的過程。

克拉克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吉姆斯·麥克海爾博士認為,家庭中的協同教養一般有四個維度,分別是團結、一致、衝突和貶低。

如果父母雙方能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合作,提高家庭凝聚力,那他們就是團結的;一致是指在制定家庭規則或紀律時,特別是那些涉及孩子教育的規則和紀律,父母能夠保持在觀點和制定標準上的一致性;如果一個家庭環境在大部分情況下是團結和一致的,那麼就是一個比較良好的養育環境。

但如果大部分情況下是衝突和貶低的,那問題就嚴重了。父母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情緒化行為對兒童行為產生的影響,很容易把情緒集中在夫妻間的衝突上,從而忽略兒童的需求,甚至將衝突遷移到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導致孩子出現各種問題行為。

衝突指的是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現出的爭論和衝突,比如每天為雞毛蒜皮爭來吵去。以往許多研究證實婚姻衝突甚至婚姻暴力對孩子來說是致命性的打擊,很多父母因為孩子抑鬱、焦慮或者攻擊行為、注意力不集中學業成績差來做心理諮詢,企圖通過心理諮詢師或者醫生的"教育"讓孩子改變這些內外話的問題行為,卻意識不到自己糟糕的婚姻才是罪魁禍首。

貶低是指父母一方對另一方的輕視,例如:"你媽那個家庭主婦,知道個啥,別聽她的。"或者"你要是不好好讀書,以後就跟你爸一樣沒出息。"大多出現在父母一方單獨跟孩子在一起的教養環境中。這樣做的父母大多是試圖通過削弱另一方的權威,或者盡量成為最好的父母,讓自己在孩子心目中佔據一席之地,達到控制孩子的目的。

實際的結果是,這種養育環境下成長的孩子,特別是男孩,出現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和失控行為的可能性更高。更可怕的是,這種糟糕的養育方式並不僅僅存在於糟糕的婚姻中,很多離了婚的人,沒法再跟前任發生"衝突"但還持續"貶低",就算糾正了錯誤的婚姻,但傷害依然存在。

總之,如果兩個成熟的父母在遇到婚姻衝突時,能夠理智地面對和解決問題,無論是否最終選擇了離婚,孩子其實都是得到了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如何正確交流和表達情感的機會,同時減少了孩子未來出現問題行為的概略;相反,如果父母婚姻質量不佳,衝突頻繁又得不到較好解決,雖然父母主觀上認為堅持不離婚是為了"孩子好",但實際上身處其中的兒童可能會模仿父母的衝突行為,並且這些處理衝突的模式和語言會在親子溝通中得到複製,進而可能影響到再下一代。

我是董一諾,養娃跟我做,帶你上王者!關注我,為您提供專業的養娃攻略,做最親民的育兒科普,跟我一起做更自在的父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童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孩子上網課考第2名大哭:我不要學習了,輸不起的孩子沒有未來
一到關鍵考試就「掉鏈子」?這到底是什麼心理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