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打造混合式教學新生態

打造混合式教學新生態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線上教學為疫情時期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便利。同時,線上教學也帶來了關於教學模式革新的新思考。但短時間內實施大規模線上教學,為學校教學管理者和授課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保障線上教學質量?如何推進信息化和教育教學場景的深度融合?記者圍繞這些問題採訪了相關學者。

高校線上教學平穩推進

南京師範大學數字化教育評價研究中心主任朱雪梅從20世紀90年代起就開始研究線上教學。疫情期間,她在積極備課的同時還發揮自己理論知識紮實的優勢,熱心解答同事們關於線上備課和教學的疑難問題。在線上教學時,她利用問題導向、角色扮演、鼓勵學生在線記筆記等方式引導學生學習。

身處武漢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智則利用微信群為同學們上完了新學期的第一次課。王智表示,線下課堂在很多時候因追趕教學進度而忽略了為學生提供表達觀點的機會,線上教學反倒為克服這一弊端提供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直播式教學去除了講台和課桌的物理高度,形成了扁平化、全互通的面對面溝通方式。

截至2月2日,教育部組織22個在線課程平台免費開放在線課程2.4萬餘門。大多數高校教學管理部門也採取建立「教師資源共享群」「線上授課教師交流群」等線上群組的形式,制定《延期開學期間在線教學指南》、分學院制定線上教學實施方案、推出線上教學沙龍、建立校督導團等多種舉措,為線上教學提供保障。

增強學生學習活動設計

線上教學有其明顯的優勢和不足。朱雪梅表示,線上教學雖然無法像傳統課程那樣進行面對面的情感交流,也難以在現場監控學生學習,但它在突破時空限制、引導學生探究問題、實現個性化學習以及「教、學、評、研、管」一體化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正是由於這些差異性,教師從線下走到線上後,不僅要將教學方式從教師講授為中心轉向以學生學習為中心,還要將備課內容以知識內容為重點轉向以學生學習活動為重點,增強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

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操太聖表示,在線教育因疫情而得到大規模實施,這使得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深切體會到教育活動與現代技術的發展已密切交融。但無論教育技術如何發展,其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基本定位都是促進學生髮展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手段,本質都是為人服務。

操太聖談到,對於廣大的教育工作者而言,一方面要與時俱進,熟練掌握各種有助於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現代技術手段,提高教育教學活動質量;另一方面要始終保持批判反省的態度,始終將人的主動自覺發展視為教育的真諦,堅持人的社會性,強調社會互動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因此,要充分發掘現代教育技術在加強人際互動方面的重要作用。

為混合式教學打基礎

此次全球範圍的大規模線上教學是高等教育領域的一次巨大變革,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雙向融合的新生態正在形成。談及如何促進線上教學發展,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郭英劍表示,首先,要承認線上教學的實際作用與內在價值,並接受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成為未來大學教育的教學模式之一;其次,要認真反思線下教學的意義以及不足,思考如何把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優勢融合起來,進行混合式教學。教師應以此為契機,轉變觀念,轉換角色,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把教學重點從觀察與評價自己的教學,轉移到評估學生的學習上來。在線上教學中,應以學生學習為重,線上輔導為主、教師講授為輔。

朱雪梅認為,以「課堂為主、線上為輔」的混合式教學將成為未來教學組織的新常態。她提出,希望疫情過後,高校能增強教育信息化領導力,設計更好的課程改革方案,將混合式教學納入課程方案中,並統籌考慮線上教學管理制度和評價制度改革等。教師則應進一步提升信息技術素養,利用更多手段促進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線上教學課程可以嘗試從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轉變到小規模定製化在線課程,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就線上教學而言,要利用其多樣性的特徵,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提供多樣化的內容,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從而更好地因材施教。就線下教學而言,在復學後,首先要評估學生在線上教學階段的學習情況,查缺補漏。其次可將線上教學中的一些資源和方式作為線下教學的補充,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馬克思人類學哲學以人類命運為時代課題
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