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人民日報大標題下,一行小字引人深思
我們知道,核武器是現如今人類掌握最具有破壞力和殺傷力的武器。核武器在爆炸時所產生的能量,要比只裝有化學炸藥的常規武器要大的多。除了能量巨大之外,核反應的過程也極為迅速,在微妙級的時間之內就能夠完成反應。從而在周圍產生高壓衝擊波,形成極高的溫度,發出極強的光輻射,這種極具破壞性的核武器出現對於現代戰爭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
可以說在二戰結束的前後,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腰杆子確實就要硬一些,比如說在1945年7月,第一個研製出原子彈的美國。當時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前夕,中英美三個國家聯合發表了《波茨坦公告》,目的是讓還在負隅頑抗的日本早點投降。
然而日本的態度卻是拒絕投降,為了早日結束戰爭,美國在1945年8月6日和1945年8月9日分別將兩枚原子彈仍向了日本廣島市和長崎市。整座城市百分之六十的建築被摧毀,直接和間接造成了60萬人的死亡,原子彈的威力不得不令人心悸。
在美國之後,蘇聯也於1949年研製出了自己的第一顆原子彈。1952年英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0年法國也研製成功了。接下來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中國,因為中國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聯盟國之一,具有研製原子彈的資格。
早在1955年,我國便已經啟動了研製原子彈的計劃。同時蘇聯方面的核武器專家們也向中國提供了技術支持,然而在50年代末,中蘇關係惡化,蘇聯因此撤走了所有的技術援助。核武器研究計劃也因此而終止。
「中國怎麼不能研究出原子彈?外國人行的,中國人難道不行?」這是錢學森院士在晚年的時候面對採訪所說的話。沒錯,雖然蘇聯撤走了技術援助。但是在錢學森、錢三強等愛國科學家的努力下,最終在1964年10月16日這天,成功在新疆羅布泊試爆了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中國從此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這則消息一經傳出,立刻登上了各大報紙的頭條。當時作為全國發行量最多的報紙《人民日報》也將這一則消息作為封面報道,不過很多人可能只注意到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一大標題,卻忽略了在大標題下面,引人深思的哪一行小字。
這一行小字正是:「我國政府發表聲明,鄭重建議召開世界各國首腦會議,討論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問題」,這個呼籲一個是讓破壞力巨大的核武器不至於全面擴散,第二個禁核工作開展後,我國研發的核武器自然更有威懾力。
最終在1968年,中、英、美、蘇等59個國家在分別在莫斯科、倫敦、華盛頓簽訂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於1970年3月正式生效,條約的宗旨便是防止核擴散,推動核裁軍。以及促進和平與核能利用的國際合作。因條約的限制,目前為止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也僅有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