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裡的守望者》: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學會接納和忍耐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亞楠朗讀音頻
◆◆?◆
還記得你的青春嗎?
那些青澀、倔強和疼痛的時光。
那些渴望長大,卻又害怕長大的日子。
1951年,作家塞林格在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里講述了一個有關青春的故事。
十六歲的主人公霍爾頓·考爾菲德被退學後,迷茫地流浪了三天三夜。
他假裝成年人在紐約鬼混,卻又厭惡成人世界的虛偽。
他懷念孩子的純真,卻為了孩子,向成人的世界屈服。
他以青春期特有的憤怒和焦慮,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人。
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年輕時也超級迷戀本書。他回憶說,當時的年輕人如果沒有讀過《麥田裡的守望者》,簡直就無法與同齡人進行交流。
今天,梅也與你一起回顧這本屬於青春的史詩。
作者:十點夢舒
疼痛,來自拒絕妥協的青春
故事開始的時候,主人公霍爾頓·考爾菲德是個成年人眼中的「壞」孩子。
父母把他送進了當地口碑極佳的潘西中學,霍爾頓卻厭惡學校和同學。
四門功課不及格,他將被學校開除。這已經是他第四次被中學開除。
他和室友相處並不愉快,對每位室友都充滿抱怨,還為了女孩琴與室友打架。
他偷偷溜去了紐約,假裝成年人的樣子深夜去酒吧飲酒,對旁邊的女郎拋媚眼,還差點搞上了一個妓女。
每一個舉動都讓成年人痛心疾首,以為下一步霍爾頓就會走向墮落的深淵。
可是他並沒有。反而越是接觸成人的世界,就越是厭惡和迷茫。
他越發懷念小妹妹菲芘,和菲芘以及其他孩子們所擁有的純真世界。
經歷過招妓被訛詐、約會很失敗、妹妹的禮物被跌碎等一系列糟糕事件後,他精疲力竭地偷溜回了家裡,去見心愛的小妹妹菲芘。
看著這個純真的孩子,霍爾頓說出了那段著名的宣言:
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他要守護孩子,讓他們開心地享受純真,不要被成年人的社會所污染。
他已經無法回到童年,可是他也沒有準備好進入成人的世界。他的內心充滿迷茫。
他知道他一定會被這個污濁的世界改變,可是他還想努力保護純潔的孩子。這是屬於青春最後的倔強。
因為倔強地不肯向現實妥協,少年人的青春才如此疼痛。
因為終究對現實無能改變,少年人對前路才如此迷茫。
可少年人終將不可逆轉地長大。
他們在疼痛中慢慢麻木,也在歲月里慢慢成熟。
成長,是人生必須經歷的潰爛。
叛逆,有時毫無意義
青春,是人生最敏感也最叛逆的歲月。
少年們厭惡著現實,懷疑著一切,總叫囂著要改變一切醜惡。
正如主人公霍爾頓·考爾菲德。
他最常說的詞是混賬,最常用的評語是假模假式。
他鄙夷校長每周五給學生吃牛排,認為這是為了在家長面前刷取好感。
他討厭室友斯特拉德萊塔,認為他和琴的約會只是在胡搞,褻瀆了自己有好感的女孩。
他厭惡酒吧里尋歡作樂的男女,忸怩作態的女裝大佬。
他鄙視三觀不同的約會對象薩莉,認為她只是輕浮地追逐明星,卻並不了解戲劇真正的意義。
他痛恨著這個假模假式的世界,他以為這是叛逆。
他的妹妹菲芘,他看重的純真的孩子卻一語道破真相:你只是討厭正在發生的一切。
菲芘以孩子的清醒和直接,一針見血地指出:你必須找到真正喜歡的東西。
這讓霍爾頓十分惶恐。因為他並不知道他真正喜歡什麼。
他對琴有好感,可是他明知琴在和風流的室友約會,卻不敢去相見,更不敢去阻止。
他一時衝動叫來妓女,卻不敢真正嫖妓。當妓女和皮條客前來訛詐時,他無力反抗。
他痛恨自己的怯懦,討厭自己的迷茫。
但直到菲芘點出了真相,他才第一次面對自己,
原來,所有的憤世嫉俗都是表象,背後其實是對成長的焦慮和無能為力。
少年的我們總以為舉世皆濁我獨清,總想逃離這個庸俗的世界。
卻不知道很多時候只是用叛逆掩蓋焦慮,並沒有看清自己的內心。
我們想打爛一切不如意和不公平,卻不知道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未來。
當我們真正成熟以後,才發現這樣的叛逆毫無意義。
成熟,是為了生活卑微地活著
有人說,《麥田裡的守望者》表面是寫少年的叛逆和抗爭,實際寫的是成年人的失落。
成年人的世界,充滿不堪和痛苦。
歷史老師斯賓塞先生孜孜不倦教導霍爾頓,本人卻「老得快要死了」,窮得買一條毯子就能十分開心。
修女友善對待他人,力行慈善幫助別人,卻只能吃最便宜的食物,等待別人的施捨。
聰明可愛的弟弟艾里早逝,很多親戚、朋友來參加喪禮,似乎非常隆重。但真正感受到痛苦的,能記住艾里的,只有母親和自己。
安東里尼老師看似家庭幸福,卻是用夫妻親密的表象掩蓋自己的真正性取向——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同性戀會受到嚴重歧視。
成年人的世界,醜陋而無奈。
霍爾頓想離家出走遠走西部,那個傳說中充滿野性和生命力的地方,建造一所小小的房屋,做一個又聾又啞的加油工人。
可是他最疼愛的小妹妹菲芘拉著行李箱來到他面前,對他說:「我要和你一起走。」
霍爾頓驚呆了。他願意自己卑微地活著,卻不願意菲芘失去快樂。
他想要妹妹回到學校繼續演戲,可是菲芘生氣地拒絕了。
為了哄菲芘高興,他帶著菲芘去了動物園、遊樂場……直到看到心愛的旋轉木馬,菲芘才終於開心起來。
書中把這一段寫得非常動人:
眼看著老菲芘那麼一圈圈轉個不停。我險些兒大叫大嚷起來,我心裡實在快樂極了,我老實告訴你說。我不知道什麼緣故。她穿著那麼件藍大衣,老那麼轉個不停,看去真好看極了。
即使大雨傾盆,即使身上都濕透了,霍爾頓卻突然間變得快樂,因為菲芘很快樂。
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意義,在成人世界裡做個麥田裡的守望者,守護著孩子們的純真和歡樂。
正如安東里尼所言,「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
故事的結局裡,霍爾頓回家後生了場病,父母為他找來一位精神分析家進行治療。
他終究會再回到學校,也許會努力上學。總有一天,他會真正長成一個成年人,真正進入到成年人的社會。
正如一代又一代叛逆的少年,曾經將《麥田裡的守望者》奉為青春聖經,曾經模仿霍爾頓的說話方式,穿著打扮,故意在冬天不戴手套——因為霍爾頓的手套被偷走了。
然而他們終究在長大,總有一天會回歸社會主流,會逐漸被污濁的成人社會同化。
他們慢慢習慣總戴著面具,習慣佛系對待一切,習慣成為一個面目模糊的中年人。
午夜夢回時,他們也許會想起那些憤怒的焦慮,激烈的衝動,真心堅持的原則,不顧一切的愛情,和頭破血流的青春。
然而所有錐心刺骨的傷痛,都會在歲月里慢慢褪色。
當朝陽升起,他們只是淡然一笑,繼續為生活卑微而努力地活著。
卻盡自己所能,心甘情願守護著,所愛之人的歡笑與希望。
因為愛和純真,永遠是帶領人們走向更好未來的明燈。
-圖片來源-
微博@左簡-
-作者-
夢舒,十點讀書邀約作者,80後職場寶媽,重度結論證患者,名著夾縫讀人生智慧,熱點背後聊意短情長。本文首發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29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轉載請在後台回復「轉載」。
-主播-
亞楠,溫暖女聲,溫柔陪伴。個人微信:亞楠(ID:kongkong1866)。
長按2秒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歡迎把我們推薦給你的家人和朋友喲
▼
戳這裡,點個「在看」
梅也每天與你共讀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