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脾胃養的好,百病不來找,老中醫教你如何養好脾胃?

脾胃養的好,百病不來找,老中醫教你如何養好脾胃?

現代人,營養不良、氣血不和問題越來越普遍,臉色差、皮膚差、身體差...等現象越來越凸顯,這是為什麼呢?問題十之八九出在脾胃上。

中醫理論認為:脾主運化,是「後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脾胃功能正常與否,是保證人體健康與否的一個重要方面。

口唇乾燥、流口水、便秘、黑眼圈、鼻翼發紅、肌肉鬆弛、舌苔厚重,你身體有這些癥狀嗎?如果有,一定要當心了,可能跟脾胃不和有關。

今天《大醫本草堂》特邀請到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逯儉主任,為大家帶來「脾胃不和」的應對方法!

【專家介紹】

逯儉主任,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師從路志正、張炳厚、高忠英等全國知名老專家!

脾胃不和的典型癥狀

1

口唇無血色乾燥/口臭

《黃帝內經》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開竅於口」,就是說,脾胃有問題會表現在口唇上。一般來說,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紅潤、乾濕適度、潤滑有光。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的嘴唇乾燥、脫皮、無血色,就說明脾胃不好。

2

睡覺流口水

《黃帝內經》中還指出「脾主涎」,這個「涎」是脾之水、脾之氣的外在表現。一個人的脾氣充足,涎液才能正常傳輸,幫助我們吞咽和消化,也會老老實實待在口腔里,不會溢出。一旦脾氣虛弱,「涎」就不聽話了,睡覺時會流口水。如果經常不自覺流口水,可從健脾入手進行調理。

3

臉色發黃

一個人的臉色暗淡發黃,可能是脾虛,主要表現為吃飯不香,飯後肚子發脹,有腹瀉或便溏癥狀。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臉色就會逐漸變成「萎黃」,即臉頰發黃、消瘦枯萎,這是因為脾的氣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給身體提供足夠營養造成的。與萎黃相反是黃胖,即面色發黃且有虛腫。

4

鼻頭暗淡

用手摸摸鼻頭會發現有一個小坑,以小坑為中心,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域。如果鼻頭髮紅是脾胃有熱證,表現為特別能吃,但吃完容易餓、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膩等。

5

便秘

正常情況下,人喝進去的水通過脾胃運化,才能成為各個臟器的津液,如果脾胃運化能力減弱,就會導致大腸動力不足,繼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6

睡眠不好/失眠

古語講「胃不和,卧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質量也會降低,出現入睡困難、驚醒、多夢等問題。

7

精神狀態不佳

脾胃運化失常,容易導致健忘、心慌、反應遲鈍等。相反,脾胃健運,能讓大腦得到滋養,就會神清氣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

8

脾胃不好會的危害

「脾胃病」不單單是指「脾病」和「胃病」,而是涵蓋了整個消化系統疾病。長期拖延不治會導致運化能力下降、代謝困難、體弱乏力、精神不振,並能引發肥胖從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心臟負擔加重等導致生命過早衰亡。

同時中醫認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由此可見脾胃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脾胃不和很常見,它不僅會影響食慾,還會影響到睡眠、情緒,時間一長,還可能會導致器官出現病變,引發功能性便秘、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腸易激綜合征等疾病發生。

容易得脾胃疾病的人群

1

上班族

都市白領、寫字樓,現在電視劇中光輝亮麗的一族,確實深受別人的羨慕,但於此同時,不得不面對一些事情。上班族工作繁忙、壓力大、運動量少、飲食不規律,一旦忙碌起來,更是會忘了吃飯,這樣的話,會導致胃、十二指腸出現了痙攣、收縮,造成消化吸收出現了問題。長時間得不到調整,胃炎、胃痛、胃潰瘍會找上你。

2

司機

不論是城市中的的哥,還是高速公路上的大車司機,往往為了送客、送貨,出現了進食紊亂的情況,吃飯不規律很常見。甚至一些人,剛剛吃完飯,就忙著發動車輛。在這樣的狀態中,會出現消化不良,胃痛、胃脹隨之而來,這也是脾胃不和的表現。

3

兒童

脾作為後天之本,也需要結合先天進行考慮,很多小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就容易生病,這樣的情況,往往是先天稟賦不足,導致脾胃虛弱。導致中氣不足,脾胃不和找上身,飲食不暢、消化不良會接踵而來。

4

老年人

而對於老年人來說,隨著年齡增大,臟腑器官出現了衰退的情況,脾胃功能開始下降,食量下降,還會出現食滯,都是脾胃不和的表現。

5

愛吃生冷食物者

以夏天來說,吃生冷的食物,是很多人喜歡做的事情,冷飲、冰水、冰凍的西瓜,確實對解暑非常的爽,但是,卻會傷害胃部,造成胃寒,使得脾胃運行出現了障礙,脾胃不和就這樣發生了。

6過度憂思的人

當前,情緒對健康的影響、重要性越來越得到大家的重視,憂慮的情緒,需要引起大家的關注。過度的憂慮、憂思會傷害脾臟,造成脾氣出現結滯,進食過程中出現了問題,讓人茶不思飯不想,伴隨脘腹脹悶的發生,脾胃不和會越發的嚴重。

所以調節情緒成了當前很多注重保健的人不得不重視的事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每一天。

四季養脾胃之衣、食、住、行

春養肝:穿衣原則寬鬆舒展、柔軟保暖、添減衣物。

夏養心:暑熱當道,腠理疏鬆,汗液排泄,要適當的少穿衣;

秋養肺:俗話:春捂秋凍,不生雜病。但是穿衣要秋凍,秋凍因人定。老人,抵抗力弱,要注意保暖。「一場秋雨一場寒」,若是氣溫驟然下降,就不要再「秋凍」了。

冬養腎:冬保三暖,風從頸後入:保頭暖;背部膀胱經為病邪出入之門戶:保背暖;寒自足底生:保足暖。

食物

春吃山藥:味甘性平無毒,益氣養陰,補脾肺腎,適用於身體虛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夏吃西瓜:甘、淡寒,歸心、胃經;善清暑熱,解煩渴,能利水

秋吃藕:冰糖藕粥,活血止血,健脾開胃

冬吃蘿

夜卧早起:晚些入睡,早些起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午飯後,需安排午睡,一則避炎熱之勢,二則可消除疲勞;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30分至6:30分

春:「養筋「 春季氣候宜人,到戶外散散步,舒展肢體,容易激發人體的陽氣,使全身關節筋骨得到舒展。

夏:出門前記得要備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

秋:多到郊外、農村、田園去感受金秋豐收的喜悅,慢跑、散步、登山、打拳、做操等健身活動,秋季常登高,年邁不彎腰。

冬:運動和緩,以藏為本。

情志

《黃帝內經》記載「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這是古人長期以來觀察人們生活中的情緒變化所總結出來的五種最基本的情緒反應、心理活動。通常情況下,人體的五志不會對人體有損害,還會給予五臟提示,引起我們的注意,以便我們能及時做出調整,避免五臟受傷。

比如:心情好時,心胸舒暢;生氣憤怒時,兩脅不舒暢、隱隱作痛;傷心悲哀時,會憋氣、喘息、咳嗽;焦慮思索時,會不思飲食,或食之無味;恐懼害怕時,會發抖、渾身發冷。

中醫調理脾胃的方法

1

點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體前正中線任脈上,肚臍上4寸,是足陽明胃經的募穴,是胃經經氣結聚之處,點按中脘穴能夠促進經氣運行,調節胃的功能。用手指點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鐘,至局部產生髮熱感。

2

揉按心窩

心窩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體表的對應區,用手掌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溫暖、舒暢,有調節中焦氣機,使胃氣通暢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脹癥狀明顯,可由心窩處開

3

推按兩肋

將兩隻手的手掌放在身體兩側,然後由乳房下緣向下推按至側腰部,以局部發熱為準,這樣按摩可以起到疏通肝膽經,調暢氣機的作用。經常練習這些手法可以有效調節胃功能,達到養胃、暖胃,調暢中焦氣機、預防胃疾病的療效。始重複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本文轉自看大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不良 的精彩文章:

養生茶小知識,應該怎麼喝?
家長們多注意:要給孩子常吃它,整個春季不積食,來年長高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