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無因見論(3):理破
《瑜伽師地論》無因見論(3):
理破
文/觀諸法如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
三、理破
三、一、別征詰
三、一、一、破依止靜慮
三、一、一、一、總征
今應問彼,汝宿住念,為念無體?為念自我?
釋遁倫集撰《瑜伽論記》卷第二(之下):破中:初、
破依定計。二、「又汝何所欲」下,破︰依尋伺計。「若念自
我,計我先無、後然生,不應理」者:執我常,若念自我,我出過去,則先來是有。計我先無、後欻然生,不應道理。
「今應問彼」,這是本論的作者,應該提出問題來難問依止靜慮而主張無因論的人。「宿住念」,能憶念自己的、他人的,過去生命存在的情況。
「今應問彼,汝宿住念,為念無體?為念自我?」就這樣問他,你向前憶念,依現在的一念心的前一剎那、前一剎那,一直向上念,前一個生命,念多久。你這樣念的時候,你念什麼。「為念無體?」是念無因而有?比如說一念心,這一剎那間生起了,這一剎那之前是什麼也沒有的,那個什麼也沒有,叫做「無體」。
「為念無體?」你在憶念一切法現起的一剎那之前,是什麼也沒有,你是這麼念嗎?「為念自我?」你是念內心的我。
三、一、一、二、別詰
三、一、一、二、一、念無體難
若念無體,無體之法,未曾串習,未曾經識,而能隨念,不應道理。
「若念無體」,如果說是一切法「無因而生」,「無因」,就是無體的意思。比如這個房子是「無因而有」,它還是有時間性的,比如說是2014年7月1號開始造,那麼到2015年7月1號,剛好經過一年就造好。那麼2014年7月1號之前,完全沒有什麼原因的,就有了這個房子,那麼前一念是完全沒有,你念這個無體是這樣的意思。
若是這樣的話,「無體之法,未曾串習」,世間上一切的有為法,在沒有現起之前的時候都是無。都是無的話,「未曾串習」,以前沒有曾經熏習過這件事,你的思想,一切法都是無。
「未曾經識」,那麼這樣講,在你的「識」上,沒有沒有經驗過這件事。「而能隨念,不應道理」,沒有曾經這樣串習過,怎麼會有這種思想呢?這是不合道理的。
三、一、一、二、二、念自我難
若念自我,計我先無,後欻然生,不應道理。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三:「若念自我,計我先無、
後欻然生,不應理」者:彼執我常,言無因起,違世法故。世法無因,性非常故。
「若念自我」,念自我怎麼念法呢?「計我先無,後欻然生」,心裏面在思惟觀察,在那一剎那之前,這個我是沒有的。一剎那後,忽然間這個我就出來了,「後欻然生」。這樣講有道理嗎?是「不應道理」。
這是說「依止靜慮」,這個人得到了色界的四靜慮,他有這樣的思想,這樣的思想是錯誤的。依止靜慮的人,得到色界四靜慮的人,他心裏面有各式各樣的思想,也是有不如理作意。
有些雜誌上說:在某某地方有個大修行的人,是得到禪定的人,說出一些法語,宣揚怎麼修行。若是沒有讀過《瑜伽師地論》,或者沒學過佛法,就會認為有一個得了四禪八定的人,有神通、有智慧,或者說出來種種的道理,說得一定是對的,我們可能有這個想法。我們敢反駁他的話嗎?你敢不敢?我們沒有得到定,他得定了,我們對他有心裏面就有一點敬畏的心情,他說出的話我們敢反駁嗎?我們讀了這部《瑜伽師地論》,彌勒菩薩告訴我們,得了禪定的人也會有不如理作意,是錯誤的,可以反駁他。
韓清凈《披尋記》:「汝宿住念為念無體等者:此難依止靜慮計無因者。若念無體,若念自我,俱不應理。如文可知。」
這是難問對方依止禪定而計著法是無因而生的。若憶念無體的,法以前沒有串習過,不曾認識它,怎能隨過去的記憶去憶念它?或是憶念的是本無的自我,而忽然生出一個我,這二種都是不合理的,如前文所說可知。
三、一、二、破依止尋思
三、一、二、一、總征
又汝何所欲?一切世間,內外諸物,種種生起,或欻然生起,為無因耶?為有因耶?
又你是怎麼想地?「一切世間內外諸物」,一切世間有情的內身、器世間的諸物,「種種」情況的「生起」,去注意觀察的時候,「或欻然」間就「生起」了,昨天沒有這件事,今天忽然間有這件事了,「為無因耶?為有因耶?」
三、一、二、二、別詰
三、一、二、二、一、無因難
若無因者,種種生起,欻然生起,有時不生,不應道理。
假設說「欻然生起」,是沒有因由的,「種種」法的「生起」,「忽然」的就有了,可是這一剎那以前沒有生起,還有其它事情也沒有生起,「有時不生」。
如果是「無因而生」,那麼隨時都應該生起,為什麼有時生起、有時不生起呢?所以說「無因而生」,是「不應道理」,是不合道理的。
三、一、二、二、二、有因難
若有因者,我及世間無因而生,不應道理。
若是有原因的話,「我及世間,無因而生,不應道理」,執著「無因而生」,執著一切世間是「無因而生」,就不合道理了。
韓清凈《披尋記》:「一切世間內外諸物種種生起等者:此難依止尋思計無因者。若計無因,是則世間內外諸物應不見有種種差別而生,或欻然生,或時不生,以無種種因緣異故。若許有因,便不應計我及世間無因而生,以有種種因緣異故。」
這是難問對方依止尋思執著法生起是沒有原因的。若計度執著諸法是無因而生的,則世間有情內身及器世間外物應該沒有種種的差別,有時忽然而生,有時不生,因為其中種種的因緣沒有差別。如果說有因,就不應該執著我與世間都是無因而生,有因則應有種種因緣的差異,產生種種不同的現象。
三、二、結略義
如是念無體故,念自我故,內外諸物,不由因緣種種異故,由彼因緣種種異故,不應道理。
「如是念無體故」,也不合道理。「念自我故」,也不合道理。「內外諸物」,是「不由因緣,種種異故」,也是不合道理。要是「無因而有」,就是不由因緣,「種種異」,也是不合道理。「由彼因緣,種種異物」,若是認為一切法是有因緣現起的,所以因緣不同,因緣所生法也就有差別了。若是這樣的話,執著「我及世間無因而生」,這是「不應道理」。
四、結斥
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所以「無因見論」,一切法「無因而有」的這種異論,是邪知邪見,是不合道理的說法。
延伸閱讀:
1、《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第八:問曰:「非從因緣生一切法。何以故?以見棘刺及孔雀等異異不同故,知不從無明因緣有世間生。此明何義,以無因緣有世間生。何以故?我見棘刺及孔雀等,非從因緣而有差別,如是世間非無明生。」答曰:「此義不然。何以故?我以現見果從因生、非無因生,猶如種子,地水時熟和合生芽,非離此等種種因緣而有芽生。若離於因無因而有萬物生者,此義不然。何以故?見異異法。於異異法以比智知。世間亦爾,未曾見有離因無因而有法生。以是義故,從因生果,是故世間一切諸法非無因生。
「又有過咎,若爾不應生種種果。從種種因生種種果,不離種種因生種種果。而汝說果無因而有。若如是者,萬物應等,世間不應生種種果,以我現見,從種種因生種種果,以是義故,非無因生。
「又復有答,若一切物無因生者,應一物中一切法生,不爾便應一切物中一一各有一切物生。而此義不然。以是義故,非無因果。又復有答應無變異。此義云何?若一切物不從因生,應不變異猶如虛空。而此義不然。何以故?以變異故。云何變異?先無後有、已有還無,異生異滅,無因法中不見如是果法轉變,是故諸法從因而生,非無因生。
「又復有過,一切所作諸業空故。此明何義?若無因生一切物者,諸所作業空無利益。而實不見有如此事,以是故非無因有果。」
http://tripitaka.cbeta.org/en/T26n1525_008
2、《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九十八:諸有此見:「無因無緣令有情雜染,非因非緣而有情雜染。」此謗因邪見,見集所斷。此謗因邪見者,顯彼自性。見集所斷者,顯彼對治,廣說如前。彼等起云何?尊者世友說曰:「有諸外道,現見世間有居阿練若處而生雜染,有住城邑而不起染,便作是念:『無因無緣令有情雜染,非因非緣而有情雜染。』若有者則應住阿練若處者不生雜染,住城邑者皆生雜染。現見相違,是故決定『無因無緣…乃至廣說。』......
http://tripitaka.cbeta.org/T27n1545_198
「無因見論」解釋完了。」
喜歡作者
可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