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少!天醫最後8位援鄂戰士平安返浙
4月3日下午,浙人醫天台分院最後8名援鄂戰士,搭乘GJ2018航班,撤離武漢,平安返浙。
這是天醫第2批援鄂醫療隊,3名醫生、5名護士,共8人。2月19日,隨總院出發,馳援武漢,先後戰鬥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金銀潭醫院,戰「疫」45天。
再見,武漢!
山河無恙、赤子皆安。
謝謝你們,曾為武漢拼過命!
謝謝你們,信守承諾平安歸!
援鄂英雄,歡迎回家!
大白、多啦A夢、海綿寶寶……可愛的武漢人這樣來送行
一起去看,他們此次援鄂的戰「疫」心聲!
季也民:呼吸內科醫師、醫務部主任助理、黨員
還記得2月19日,我們懷著必勝的決心踏上征程,只為履行使命,不負白衣、不留遺憾。當飛機降落時,我們看到武漢當地的英雄兒女已早早等著我們,那一刻,我的使命感更加強烈了,我在心裡默默下定決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一眨眼,來到武漢已經45天了。我們先後轉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金銀潭醫院重症病區。
印象深刻的,有一位80多歲患有老年痴呆的老爺爺,生活不能自理,少言寡語,經常拒絕進食和飲水,我們學著用蹩腳的武漢方言,哄著他多喝水多進食,老人開始慢慢接受我們的治療和生活上的照顧,最後轉出病房的時候還雙手合十向我們致謝。
還有一對夫妻,住院50多天,雖有好轉,但老先生患有帕金森等基礎疾病,病毒核酸反覆陽性以及炎症因子高始終讓他們非常焦慮。這讓我們意識到許多長時間住院的患者需要的已不單單是治療疾病,更需要心理康復。於是,根據病情不斷調整治療方案的同時,我們更加積極地和他們溝通,給予「心理」治療。約一周後,這對夫妻終於順利出院。
大家稱讚我們為英雄,但我知道我只是在特殊的時期盡己所能,做應該做的事情。如今,患者們一個個好轉,陸續出院,而我們,也終於可以回家。
當初告別親人踏上征程,最不舍的是親人,如今完成救援得以返程,最想念的依然是親人。這段時間,妻子孕反比較劇烈,而我卻不能陪伴在身邊;也因為支援武漢,使得事先籌備好的婚禮不得不改期;出發那天因為怕媽媽擔心,沒有讓她送行,事後媽媽哭了好幾天;所以,回家後最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陪伴家人,陪陪愛人和媽媽;然後再選一個時間,給愛人一個圓滿的婚禮,兌現自己出發時的承諾。
褚如再:骨科醫師、黨員
一如往常地下班,回到住處就收到返浙消息。
坐下來,回想在武漢的點點滴滴,那麼清晰,我知道這將是一段永生難忘的回憶。
在武漢的40多天,我們全身心投入工作,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有條不紊、不計成本、無畏前行!
在這場戰「疫」中,最大的收穫就是溫暖。來自患者、來自隊友、來自老師、來自酒店工作人員、來自公交司機……大家互相幫助支持,互相體諒關懷,這一切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醫者的責任與擔當。
在這裡,也體會到了「緣分」二字的奇妙。一位來自湖北宜昌的王大叔,50多歲,去年在天台時跟骨骨折,在我們天醫做了手術,上了鋼板。過年他回老家後,因為疫情一直沒回天台,也沒去複查。後來通過電話、微信聯繫了我,想找我複查,結果卻得知我在武漢。這位病友說等我回天台再找我複查,還招呼我去他們的老家宜昌玩。心意領了,有機會一定去,能得到病人及家屬的支持就是我前進的動力!
終於要回家了,心情很激動。想要抱抱女兒,出發前女兒還不會獨自走路,現在估計不認識我了,視頻里看到她能一個人行走了,很高興,但還是想親眼看著她走路,一家三口一起散散步。
奶奶快90歲了,在我出發不到一周時間就因為走路摔倒右肱骨粉碎性骨折,當時家人沒告訴我,選擇保守治療。我得知情況後一直很擔心,希望早點回家陪陪奶奶。
龐天祥:呼吸內科醫師
至今還記得,2月份剛到武漢那會兒,這座城市無比安靜,街道上空無一人,因為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這麼大個城市竟然真的成了一座空城。
但醫院裡,卻異常繁忙。
我們醫療隊隨即加入戰鬥,接管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一個重症病區。雖然做足了準備,但因為沒穿過防護服工作,沒進過隔離病房,剛開始工作時還是有些艱難,衣服濕了又干、幹了又濕,護目鏡時不時起霧導致看不清,最普通的呼吸也都挺難……
但時間能戰勝一切,我們慢慢適應了,治療也越來越順利,患者也越來越好,出院人數越來越多,勝利越來越近……我們圓滿完成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救治工作,3月15日又轉戰到金銀潭醫院接管新的重症病區。
這段時間似乎很漫長,又似乎很快,轉眼已經4月,被按下長長暫停鍵的武漢,又重啟了,開始恢復了往日的生機,而我們也得到了「可以回家了」的好消息。從寒冬臘月到春暖花開,感謝宋老師及組內各位老師這一個多月的照顧,感謝小夥伴們的關照,感謝楚天粵海酒店工作人員的付出,來時暖江城,歸時江城暖。
此行最大的體會是:想做的事,就要努力去實踐。
回家後最想做的是:吃上一頓媽媽做的有家的味道的菜。
王麗芳:骨科副主任護師
回想在武漢的40多個日日夜夜,我將永遠銘記。
上班之餘,我每天關注著武漢疫情的最新數據,連續的「0」新增,讓我激動不已。
順利結束中南醫院的任務後,又接到了轉戰金銀潭醫院的通知,我百感交集。武漢金銀潭醫院是武漢疫情的「風暴中心」,是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而作為浙江省援鄂醫療隊的一員能有幸接管,是黨和國家對我們的信任與肯定。
白衣是我們的戰甲,經驗是我們的利刃。最初,我只是一張白紙,不懂穿脫防護服的技巧,對新冠肺炎的知識也知之甚少,但經過短暫幾天的培訓和學習,我們擁有了直面病毒的底氣。隔離病房是陌生的,但三區兩通道的概念我牢記在心。防護裝備武裝全身是第一次,但看到病人在床邊活動,心中就不再恐懼和忐忑,有的只是心無旁騖投入工作,認真細緻地做好每一項操作。
出發時也想到向死而生,但真的進入病房開始工作,經歷了護目鏡起霧、衣服濕透、缺氧引起的頭暈、胸悶,戴著3層手套操作的笨拙,覺得這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聽到病人病情好轉時的一聲聲感謝,再多的困難也都是值得的。
作為一個70後,我知道自己不是最出色的護士,但我始終本著用心去做事,常常幫助,總是安慰的醫者初心去應下所有的困難和挑戰。同時我也感到很欣慰、很驕傲,我看到了身邊80後、90後的勇敢、堅強、聰慧,這些新生力量猶如勢如破竹,未來可期。
當然也感謝領導和家人對我的支持,能有這樣終身難忘的援鄂經歷,他們在背後擔了不少驚受了不少怕。這一次最大的收穫就是更深地領悟了生命的可貴,活著才是最大的幸福。
范麗嬌:產科護師、黨員
第一次如此想家。
從接到援鄂通知到整裝出發不過兩天時間。我原本並不想讓家人知道,怕他們擔心。但一想終究是瞞不過的,不敢回家,一路上我想了很多去的理由,可電話接通那一刻,眼淚還是不爭氣地在眼眶打轉,說不出話來。
面對家人的勸說,我只不語,我想他們只是需要時間去接受,去消化。那些天,我不敢看我媽的朋友圈,我覺得我媽都不像我媽了,從小到大沒當面誇過我的媽媽說:「我的寶貝女兒今天去支援武漢了。」每到傍晚,她會來問我「累不累,冷不冷,穿著防護服難不難受」,還要和我視頻,想看看我是不是瘦了。無論我怎麼解釋,第二天她還是會來問一遍,她說:「只有你回來了,我們才會不擔心。」現在終於知道什麼是「兒行千里母擔憂」,想想當時自己確實是難為他們了。
除了家人還有我可愛的同事們。得知我要去武漢,紛紛從柜子里搜刮出許多好東西,有鐵皮花、益生菌、口罩、襪子、榨菜包……到這邊後手機時不時蹦出一條條信息:「忙嗎?我就問下。」「最近還好嗎?要是不方便就不用回了。」「有什麼零食想吃的嗎?」
為什麼想家?就是因為那裡有太多讓你留戀的地方。
如今,馬上就要回家了,大家為我送行的場景仍然歷歷在目。
第一次來湖北。湖北是我高中物理老師的故鄉,還記得他提起故鄉的風景名勝一臉的驕傲模樣。湖北也是大學閨蜜的老家,我們把同窗情延續到了同事情。只是不曾想,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是因為這場特殊的疫情。我想來看看他們的老鄉可都安好?我想為他們盡一份綿薄之力。
第一次如此渴望自由。敵在暗,我在明。病毒看不見摸不著,還狡猾多變,原本簡單的事情到了這裡都變得謹小慎微。我們身上裹著防護服,頭上罩著眼罩戴著口罩與之抗衡,所有的動作都變得小心翼翼。脫防護用品更是謹慎小心。甚至回到駐地還是不厭其煩的各種分區、清洗、消殺。帶著頭痛、腿酸、睏乏躺在床上,原來自由呼吸都是那麼可貴。
這40多天,有過太多難忘的第一次。這些第一次教會我要珍惜。珍惜身邊愛你疼你的人,珍惜健康的身體,珍惜每一縷陽光,每一次花開,珍惜當下你所擁有的一切,莫要失去才懂它們的珍貴。
陳菁菁:急診科護師
「你們都是最可愛的人!歡迎再來武漢玩,到時候我來給你們當導遊!」
「你們留個地址給我,等你們到家了,我給你們寄錢塘江小龍蝦,可好吃呢!」
老兵爺爺得知今晚就是我們最後一個班,向我們敬了一個禮。馬上要出院的阿姨讓我們給她留一個地址。
我們說:「等明年武漢春暖花開時,我們再來品嘗美食,也請你們來杭州、台州玩。」
相逢是緣!
我們在武漢一起並肩作戰!
看著這座城市,從街上空無一人,到現在的車來車往。
看著這座城市,正在慢慢恢復生機,我不禁熱淚盈眶。
春暖花開的季節,我們即將迎來疫情勝利的時刻,離別的訊息也隨之而來,我們也將踏上歸程!
道一聲,你好!有點羞澀的我,可能還沒跟所有戰友們好好打過招呼。
道一聲,再見!卻難言再見。可我怎會不知,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
我們即將回歸正軌,可我相信在一個戰壕里奮鬥過的情誼永遠都在,那戰勝疫情的豪情壯志永遠都在,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永遠都在。
馬上就要回家了!
我想要好好擁抱我的家人,我想要好好擁抱我的親友,我想要好好擁抱我的戀人,感謝你們給予我精神的陪伴和支持,給予我堅持下去的動力。你們是我在武漢奮戰時的「防護服」。
現在我做到了初時離開許下的承諾:我一定會保護好自己,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平安回家!
歸去之後,初心不改,在天醫的崗位上做一顆有溫度的螺絲釘!
吳柳靖:ICU護師、黨員
不知不覺,跟隨浙江省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來武漢已經45天,回想出發時的情形,猶在昨日。
45個白天黑夜,從天台到武漢,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到金銀潭醫院。在這段時間,我們見證了寂靜的武漢醒來的樣子,看著武漢患者總數階梯下降,是時候把生機勃勃的武漢還給我們了。
援漢的這段時間,我從開始的不適應(工作模式、環境、辦公系統的改變)到後期的熟練,以及日常的工作生活,都離不開團隊中各位老師的幫助和患者們的理解與信任。
我們在這裡的工作,除了做好基本的護理工作外,還是護理員、是家屬,又承擔著艱巨的院感工作,另外還要充當「小管家」一職——穿著悶熱的防護服陪同ct檢查、發飯、打水、取快遞等。瘦弱的姑娘們一個個成了女漢子。
但即使面對這麼繁重的工作,我們也從未後悔過當初的選擇。看到一個又一個的患者康復出院,所有的付出就都值得了。
45天了,第一次離家那麼久,第一次那麼想家,特別是看到病房裡,輕症兒子細心照顧病重的父母時,電話中女兒訴說對老父親的牽掛,患者大叔聽說父母支持我來武漢豎起大拇指時……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里,我們只能擱淺對家人的想念。
現在,生活多了一點期待,武漢好起來了,我們可以回家了,再過14天,就可以與父母見面,可以和等待已久的朋友聚會談天,真好。
其實,遺憾的事也有不少。每天站在窗戶邊看武漢博物館,它的大門直到我們離開都未曾開放,武大的櫻花也沒能看上一看,武漢的美食還誘惑著我們……我們來年再相約,相約博物館,相約武大櫻花,相約戶部巷美食街,預約我的421房間。
丁露楠:創傷外科護師、黨員
4月1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那天我們如往常一樣正給患者做治療,忙好後走出病房,竟然迎面碰到了張定宇院長過來查房。
聽到患者能吃能喝能睡,病情平穩,張院長非常高興,同時也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肯定。張院長還像家中長輩一般詢問我們的日常生活。
人生第一次離「明星」那麼近,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
下班返回駐地,就收到了4月3日回浙的通知。作為浙江最後一批駐守武漢的醫療隊伍,也要啟程回家了。
還記得2月19日出征那天,仿若昨日。
記得醫院領導同事一大早給我們準備醫療物資和生活物品,記得陳昕昳院長在出征儀式上動情的哽咽,也記得父母在送行時再三的囑託。
在武漢的45個日日夜夜,歷歷在目。
從初到時的整晚失眠,到現在一沾床就睡;從剛開始「全副武裝」稍微活動就呼吸急促到如今走路帶風不喘氣;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我們一直堅守在重症病區。
45個日日夜夜,我們順利完成任務,完美地交上答卷,武漢也將獲全勝。
今天(4月3日),是道別的一天。
武漢市民自發在街道兩旁給我們送行,看著涌動的人潮,眼淚就不能自主地往下流,離開竟比來時更加難過。
感謝司機大叔在我錯過班車後還特意返回來接我,感謝食堂阿姨每次在我點牛肉米粉時都會幫我多加一勺湯,感謝酒店高經理對我們生活上的照顧……感謝善良熱情的武漢人民!
回家!感慨萬千!
到家後,我想好好擁抱下我的家人們,想要和你們一起吃飯聊家常,感受那久違的人間煙火氣。
感謝你們在背後默默地支持著我前行。衝鋒陷陣的人只需要一時的勇氣,而背後的無名英雄卻需要承受更多的壓力。
以前父母的愛都是藏在生活里,需要細細品味才能讀懂。但這次父母的愛都是簡單粗暴的「我愛你」「我想你了」。我想說,你們的孩子也可以為你們遮風擋雨了,同時她也變得更加愛你們了。
山河無恙!赤子皆安!歡迎回家!
(原標題:《一個不少!天醫最後8位援鄂戰士今天返浙!山河無恙、赤子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