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孩子哭鬧、嘔吐?家長要警惕了!這些癥狀可能是腸套疊,可導致腸道壞死

孩子哭鬧、嘔吐?家長要警惕了!這些癥狀可能是腸套疊,可導致腸道壞死

作者: 劉婷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急性腸套疊是小兒外科最常見的急腹症之一,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腸道壞死,甚至更嚴重的併發症。

但是,有時候孩子年齡太小,不能清楚地描述發病時的不適癥狀,需要家長細心觀察,儘可能配合醫生及早發現病情,減少因為耽誤病情給孩子造成不必的要痛苦。

一、小兒腸套疊的典型癥狀

腸套疊多見於嬰兒期發病,尤其是 4~10 個月齡的嬰兒。

在小兒腸套疊患兒中,2 歲以內的小兒發病率占 85%,新生兒僅占 1%~3%[1]。

典型的腸套疊四聯症包括:陣發性哭鬧、嘔吐、腹部包塊、果醬樣大便。

陣發性哭鬧:腸套疊起初表現為哭鬧不安,哭鬧時成蜷縮狀(將膝蓋向胸部靠攏),腹痛的孩子哭得非常大聲,每次發作大約 15 分鐘,然後安靜或入睡。

一段時間後又突然發作,反覆多次。

嘔吐:腹痛發作不久後會發生嘔吐,起初為奶汁或其他食物等胃內容物,之後轉為膽汁樣物。

1~2 天后嘔吐糞便樣液體,提示病情嚴重。

腹部包塊:病程早期多在右上腹能觸到呈臘腸樣或火腿腸樣光滑且不太硬的包塊。

果醬樣便:疾病初期可能有 1~2 次正常大便,一般是在有規律的陣發性腹痛、嘔吐後 10 小時出現,多數為暗紅色果醬樣便,少數為鮮紅色血便。

當孩子出現長達幾個小時的無故劇烈哭鬧,時哭時停,或具備以上發病特點時,就要考慮腸套疊。

二、普通哭鬧與腸套疊哭鬧有什麼差別?

1、普通哭鬧的特點

普通哭鬧時,滿足孩子的需求,或解除哭鬧原因後,不再哭鬧。不具有陣發性、規律性和反覆性的特點。

2、腸套疊哭鬧的特點

突然發生,伴有陣發性、有規律的哭鬧。每次哭鬧持續約 10~20 分鐘,暫時安靜一會兒,會再次哭鬧,如此反覆。

哭鬧的間歇期,患兒可以安靜玩耍,甚至可以下地活動,只是在發作時哭鬧不停。

哭鬧時呈蜷縮狀(將膝蓋向胸部靠攏),伴有手足亂動,並且哭聲非常大,拒絕進食,面部表情異常痛苦。

需要注意到是,當家長發現孩子哭鬧具有規律性和反覆性時,要記錄陣發性哭鬧的頻率、時間、規律和特點,以便到醫院就診時,提供更清晰準確的病發過程,為醫生快速診斷及治療小兒腸套疊提供詳實的資料,儘快減輕孩子的痛苦。

三、不同年齡段患兒的發病表現

小兒腸套疊分為嬰兒腸套疊(1 歲以內者)和兒童腸套疊,其中嬰兒腸套疊較為多見。

急性腸套疊多見於 1 歲以內,慢性腸套疊多見於年齡較大者[1]。

嬰幼兒:常見於急性腸套疊。

典型四聯症:陣發性哭鬧、嘔吐、腹部包塊、果醬樣血便。

發病特點:起病急,突然發作,患兒反覆哭鬧,每位患兒的哭鬧都有自己的規律性。

肛門指診:通過肛門指診可發現直腸內有黏液血便。

全身狀況:患兒早期會出現面色蒼白、煩躁不安等表現,但是通常營養狀況良好。

晚期患兒可能有脫水、電解質紊亂、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反應遲鈍等癥狀。

當患兒發生腸壞死時,有腹膜炎表現,可能會出現中毒性休克等癥狀。

較大的兒童:常見於亞急性和慢性腸套疊。

癥狀表現:兒童腸套疊臨床癥狀與嬰兒腸套疊相比,較為不典型。

發病特點:兒童腸套疊起病較為緩慢,患兒有陣發性腹痛,但是發作間歇期比嬰兒長,嘔吐也比較少見。

如果患兒可以配合醫生查體,可以在患兒腹部觸及臘腸型包塊。

肛門指診:患兒往往在腸套疊幾天後才出現便血,或者僅在肛門指診的指套上遺留少許血跡。

全身狀況:多表現為不完全性腸梗阻,腸壞死發生時間相對比較晚。患兒很少有嚴重脫水及休克表現。

四、家長需要重點留意的表現

對於疑似腸套疊的患兒,醫生要向家長詢問孩子的病史,並且進行體格檢查。

家長要仔細觀察孩子是否出現了腸套疊的典型癥狀,比如孩子哭鬧是否呈陣發性並且無法安撫,有無間歇性發作,安靜情況是否可以正常活動;

有沒有不明原因出現精神萎靡,哭鬧後是否處於嗜睡狀態;有無嘔吐、腹瀉、血便的癥狀。

這些小兒腸套疊發病時的典型特點,家長一定要心裡清楚。

另外,在掌握小兒腸套疊癥狀表現的基礎上,還需要注意其他改變,比如添加新的輔食、腹瀉、肚子著涼等,這些也可以為腸套疊患兒的早期診斷提供可靠依據。

如果孩子屬於痙攣體質,則更易發生腸套疊。比如孩子腹痛就診,醫生診斷腸痙攣,而腸套疊早期可能表現為腸痙攣,因此家長回家後要繼續觀察,如果腹痛在 6 小時內不見好轉,特別是出現便血時,一定要去醫院急診醫治[2]。

小兒腸套疊具有發病迅速的特點,嚴重時還會出現腸管壞死、中毒性休克等情況,甚至會對孩子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為了使腸套疊患兒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家長要認真觀察孩子的表現,是否出現小兒腸套疊的典型癥狀,細心詳實記錄整個發病過程,幫助醫生提高早期診斷結果的準確性,為改善小兒的治療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武林,張明常.小兒腸套疊誘發因素初查及預防對策.調查研究,2017.

[2] 張金哲.小兒腸套疊——痙攣學說.臨床小兒外科雜誌,2004.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醫典 的精彩文章:

警惕!這4點癥狀可能是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信號,千萬別忽視,嚴重影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