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國原有6大名著,為何刪減兩部?刪的那兩部,名字早已如雷掛耳

我國原有6大名著,為何刪減兩部?刪的那兩部,名字早已如雷掛耳

說到中國的「四大名著」想必很多人早就已經耳熟能詳了,分別是《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四大名著很多都早已經翻拍成為了電視劇。老版的新版的層出不窮,演員換了一撥又一撥,大家好像永遠都看不膩。也能從中看出四大名著的文學價值,但其實在古代文學史上不僅僅只有「四大名著」而是「六大名著」那麼被刪減的兩部又是什麼呢?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些現今保留下來的四大名著,其中四大名著之首就是《紅樓夢》了,《紅樓夢》是曹雪芹用了整整一生去完成的巨著。其出色的藝術成就,和豐富的思想底蘊是中國任何其他小說都無法比擬的,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甚至因為《紅樓夢》還誕生除了一門特殊的學問那就是紅學,因此《紅樓夢》這不永垂不朽的巨著上榜「四大名著」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

其次再來看看《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他們的作者分別是羅貫中和施耐庵,據說他們是師徒關係,因此我們經常能在《三國演義》中看到《水滸傳》的影子,同樣的《水滸傳》中也有很多《三國演義》的元素。比如說《三國演義》中有溫候「呂布」,在《水滸傳》中也有「小溫侯」呂方。《三國演義》大氣磅礴,充滿著智謀和詭斗。《水滸傳》則描寫細膩,108好漢個個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質。所以有人說讀懂了《三國演義》就懂了謀略,讀懂了《水滸傳》便讀懂了江湖。

最後便是《西遊記》了,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中唯一的神魔小說,其中很有情節都是虛構的,比如說孫悟空大鬧天宮,還是大腦東海龍宮等,這都是沒有任何歷史根據的存在。但是人們讀到類似的情節的時候,總是能感受到血脈膨脹之感。或是在其中體會到豐富的哲學內涵,以及折射出來的種種道理。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因此而被國家選為了四大名著之一。

但是原本民間廣泛流傳的是「六大名著」,除了《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之外還有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和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為什麼在建國之後,這兩本書從「四大名著」的隊伍里刪除了呢?儘管民間對於這兩個本書的名字早已經是如雷貫耳。關於具體的原因,首先我們要明白,既然作為「名著」當然是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其次才是文化的深度,而這兩本書便是犯了第一個禁忌。

《聊齋志異》創作於中國清朝,是清朝小說家蒲松齡的代表作。這本小說集分為491篇短篇小說,向人們講述了許許多多光怪陸離的故事,其中很多都翻拍成為了電視劇,很多情結相比大家走已經耳熟能詳了,但是電視上所演的往往和原著相差較大的。

原著的情節往往要更加具有針對性一些,甚至還很多時候還有蒲松齡的旁白在其中,明確來說就是更加的具有對貪官污吏和邪惡勢力的批判性,但是偏偏又是從一些光怪陸離的鬼怪小說中體現出來。

全書滿滿的都是揭露,清朝統治階級對於人民的壓迫,以及抨擊科舉制度對於讀書人的摧殘。其中包括了蒲松齡本人。他出生於1640年,在19歲的時候就考上了秀才,之後又連考上縣、府、道三次第一。但是《聊齋志異》一經發表之後,他從此便再也考榜無緣了。可想而知這本《聊齋志異》的問世背負了多少的壓力。

蒲松齡的一生十分的具有悲劇性和戲劇性的色彩,悲劇或是他在世時《聊齋異志》一直被打壓,戲劇或是因為在他的71歲的時候才成為了貢生,但是沒過幾年便去世了。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長篇小說,成書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和《聊齋志異》一樣,《儒林外史》也分為很多的小章節,比如說我們熟悉的《范進中舉》便是來自於《儒林外史》。整書都十分的具有諷刺意義,作者以悲天憫人的手筆描寫了八股制度下眾多儒林人士的悲劇性命運,向人們展開了一幅封建科學時代的社會風情畫。

這兩本經典巨著未曾選入到「四大名著」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創作背景都處於,混亂和迂腐的清朝,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針砭時政、批判社會黑暗的。不符合新時代的文化需求和價值觀。所以最終只有《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被選入最具文學代表性的四大名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百年前的無名女鬼圖,放大10倍看她在做什麼?網友:讓人脊背發涼
老農報案:牛舌頭被人偷了,包拯:把牛殺了,小偷就會來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