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冠肺炎疫情視角下的中國與世界

新冠肺炎疫情視角下的中國與世界


本報評論員

    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今年一場疫情,讓世界衛生日別具意義。

    從世衛組織所定的「支持護士和助產士」主題,到我國的主題「致敬醫護,共抗疫情」以及清明日全民公祭,對每一位醫護工作者的貢獻與犧牲永致敬意已是全世界的共識。而中國醫護人員及整個醫療衛生體系的表現,也讓我們於苦難中,收穫了一份對道路、對制度的自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所謂全面,不僅僅是國民收入數字上的變化,更在於一個有能力保障、提升這一生活水平的體系之建成。醫療衛生事業是該體系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因為它關乎百姓的最根本利益——生命健康。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社會環境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口總數的增長超過4億;交通事業的進步,讓個人出行愈加便捷;網路的發達,提升了公民獲取信息的能力與反饋意見的意願;貿易紛爭,讓中外關係進入調整期……因此,當警報拉響,內外關注的目光必然聚焦到了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

    從疫情突發時封城的當機立斷,到醫療資源「全國一盤棋」的調動部署;從全國醫務工作者支援武漢的前赴後繼,到今天抗疫取得階段性的勝利,所有人得到了一個確鑿而肯定的答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經得起風浪!

    疫情不分國界,環球同此涼熱。

    新世紀尚未進入第三個十年,世界格局與國際關係大變革前的激蕩已起微瀾。就在分離、孤立的力量暗流涌動之際,新冠肺炎疫情用一道難度與代價甚高的「公共必答題」,迫使人類重新審視自己對未來命運所做的選擇。

    而當前國際疫情之嚴峻再次表明:全球化終究是不可違逆的時代潮流,任何試圖構築孤立壁壘,以求置身全球事外、獨善其身的舉動,都將無果而止。從這一角度而言,中國通過對世界抗疫工作的無私支持,又一次公示了自己的選擇。一個個優秀的中國醫務工作者,一份份寶貴的抗疫物資奔向全球抗疫戰場,也帶去了中國倡導全球治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主張。

    文明的成果來之不易,如新冠肺炎疫情這般向全人類發起的挑戰,未來或有增無減。我們希望用「和」的文化智慧,書寫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病毒學家:德國計劃與病毒長期共處 打兩年持久戰
Nature:大量實驗室關閉,小動物被批量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