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久越作品《聆聽中國·精靈》展現國樂精髓!
作曲:馬久越
主奏:趙聰(琵琶)
笛子solo:丁曉逵
笙:凌博
人聲solo:馬久越
1
十載樂境拓影,一剎夢還東土。十年前的《聆聽中國·月舞》餘音尚溫耳際,《聆聽中國·精靈》脫然走來。12首作品不辭輪迴,反轉打磨,揉煉十年樂思,匠意鑄成此碟。不插電,不渲染,眾位頂級國樂演奏家傾情打造,朴心所至,金石絲竹列陣追古。碟中作品數度巡演歐美,存得殿堂見證,今方歸來,寄樂四海。封面選用《皇家細軟》「龍袍系列」為鎧,端貴厚重,合樂古意。
十年前,《聆聽中國·月舞》發行後,得到了聽眾們不絕的褒獎。
專輯一共有12首作品,分為了A、B兩碟。
《聆聽中國·精靈》中,12首新作品反反覆復的打磨,不辭辛勞的修改,寄託著馬久越老師這十年間最好的靈感,也是他用最最誠懇的匠心精神來製作的這張專輯。整張專輯沒有使用MIDI以及任何不屬於中國本土的聲音,系純粹的中國民族樂器錄製而成。其中,還邀請眾多位頂級的中國民樂演奏家傾注了熱忱和才華來打造——用音樂去契合中國古代的思想和美感。專輯中的作品已在美國及歐洲等多地巡演了多年,在各個典雅的音樂廳里得到了觀眾們衷心的喜愛。這些作品飽滿了作者的誠意,希望這張專輯能將中國音樂的美傳遞給你。
封面圖片是《皇家細軟》「龍袍系列」,是中國古時候君王的真品衣飾,蘊含了端莊,高貴和歷史的厚重,契合了此專輯的韻味和高度。
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一起來詳細地看看這一張專輯吧!
亮點一覽
01耗時十年,精益求精
《聆聽中國·精靈》,馬久越在十年前推出趙聰《聆聽中國·月舞》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構思這張專輯了。2017年,馬久越老師開始製作,從前期的構思到中期的錄製,再到後期的混音……在精益求精的要求下,他一遍又一遍地修改,一遍又一遍地調整,最終才有這張《聆聽中國·精靈》的發行,在這裡面的好些個有趣的故事,都能講個好幾天。
首先,《聆聽中國·精靈》這張專輯,前十首作品是馬久越老師的原創作品,而最後兩首《在那遙遠的地方》與《玫瑰花》是馬久越老師改編的作品。在這張《聆聽中國·精靈》裡面,所有的曲目、曲目排序都是經過馬久越老師精心琢磨的,不可更改的。
為什麼要將「精靈」這首曲子放在專輯的第一首?這是因為它是馬久越老師這張專輯裡最『老』的一首樂曲,也是馬久越老師最為喜愛的一首曲子。這首曲子的創作來源也非常有意思——它源自於馬久越老師一個反覆的夢。馬久越老師說,「有一段時間,我反覆地做著一個夢,夢裡的旋律一直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在一個半夢半醒的狀態下,我就將它一口氣寫了下來,包括整首曲子的配器、和聲、旋律線條走向……就好像一部電影,從頭到尾」……「當我哭著做完此曲,很長一段時間不知道應該取什麼名字,只因為它撞擊了我的靈魂,像有人附體在我的思想,故起名『精靈』。」所以,這首曲子對於馬久越老師來說,它創作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而且跟其他的創作的一些作品也不一樣,它整體是來自一個夢,是荒誕的,是不可思議的,所以,這首曲子對馬久越老師來說,感觸非常的深,也是馬久越老師最為珍愛的曲子之一。
馬久越
中央民族樂團作曲家、中國新民樂創始人之一。
馬久越喜歡追求音樂的時尚性、時代性以及通過自己的語言詮釋一種國際審美。在不同文化、不同音色、不同種類的音樂中體味煥然一新的多思維音樂模式。
他的作品涉及廣泛,擔任過無數大型音樂會、演唱會的音樂總監,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專輯從純音樂《聆聽中國》系列;儒釋道作品《曲.經》《上善若水》《茶心》;到戲劇作品《憐香伴》《白蛇傳》等,讓人領略中國文化在他內心的積澱,從他獨特的視角感受新音樂帶來的感悟與衝擊。
馬久越在「跨界」、「新音樂」、「世界音樂」等領域獨樹一幟,被格萊美音樂獎評委Jeff.rona先生評價為作曲天才」。
02眾多頂級大師演奏,展現中國音樂的美與時尚
《聆聽中國·精靈》是由眾多頂級的中國民樂演奏家傾情打造而來的,是一次中國音樂的「傳統美」與「現代美」的碰撞交流。馬久越老師是一位「追求音樂的時尚性、時代性以及通過自己的語言詮釋一種國際審美」的作曲家。從這張《聆聽中國·精靈》的演奏人員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他是有意圖地將當代的民樂大家們和一些年輕的、對民樂有感覺的大家集合在一起,除了增添這張專輯的含金量以外,還想嘗試突破傳統民樂給大家帶來的固有印象,讓現代的人能感受到,傳統的民樂,也可以是時尚的,是潮流的,有國際范的。
吳玉霞
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研究生導師,民族器樂表演藝術研究-彈撥樂演奏方向。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琵琶專業委員會代會長,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發表個人專著《我的琵琶行》、《指尖上的舞蹈——琵琶技術技巧練習》、《實用琵琶演奏教程》等;獨奏專輯《千秋頌》《玉鳴東方》《珠落玉盤》等;琵琶獨奏曲《律動》《風戲柳》等;首演協奏曲《春秋》《古道隨想》等。有評論道:「她的演奏細膩而不做作,激情而不狂放,深切的領會,細膩的表達,情感的充沛,個性的鮮明,為琵琶演奏藝術樹立了新的品貌。」
王中山
中國當代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樂系副主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會長,中國音樂家協會社會音樂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宣部「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
他的音樂表現豐富,被譽為「箏壇聖手」。在創作方面他的部分作品作為權威賽事的規定曲目。在教學方面,他培養出的優秀學生已成為國家級藝術院團的古箏演奏家和青年教師。教學之餘,還參加各種大型演出,先後出版了《王中山古箏曲集》等書籍和音像製品。
他的藝術生平現已被選入《國樂精粹》、《中國當代音樂界名人大辭典》。
趙聰
中央民族樂團首席琵琶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員。全國青聯委員;北京大學藝術總團顧問;美國蘋果公司特聘作曲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特殊津貼專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優秀學科帶頭人。
40餘位外國元首聆聽過她的琴聲。2016年中國杭州G20峰會,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峰會等重要國事活動,都作為中國音樂的代表。
多次獲得全國青年專業琵琶大賽「一等獎」;文化部「海外推廣個人貢獻獎」;美國聖荷西國際樂器大賽金獎;先後出版個人專輯《卡門》《聆聽中國·月舞》《經典永恆》《琵琶新語》《絲路飛天》。《聆聽中國·月舞》被中國國家圖書館,及美國國家圖書館收藏。趙聰原創的《絲路飛天》獲得首屆國家藝術基金作品大獎。《最美時光》《玫瑰探戈》獲得國家藝術基金青年作曲家大獎。
英國衛報評論:「趙聰完美的演奏,讓中國民樂充滿希望」;多家主流媒體多次為她進行專題報道,被譽為「音樂外交官」。
鄧建棟
著名二胡演奏家,空政文工團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音協二胡學會常務副會長、劉天華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胡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客座教授。
曾獲首屆北京全國二胡邀請賽一等獎,第六屆中國金唱片獎,2012年入選中央電視台「光榮綻放—中國十大青年二胡演奏家」,2017年獲第六屆華樂論壇—「新繹杯」傑出民樂演奏家。他是首位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成功舉行獨奏音樂會的中國演奏家。多次擔任「金鐘獎」、「文華獎」、「CCTV民族器樂大賽」等全國二胡比賽評委。他創作的《姑蘇春曉》、《吳歌》等作品獲國內重要獎項;與眾多國內外著名樂團合作演出,首演了《第一二胡狂想曲》、《第二二胡狂想曲》、《第三二胡狂想曲》、《喬家大院組曲》等經典作品。
他是活躍在國際國內音樂舞台上,被專家譽為「融傳統與現代、學院與民間為一體的著名二胡演奏家」。
方錦龍
國樂藝術家、收藏家、傳統文化守望者;精通多種樂器演奏的當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芳華十八」時尚國樂團創始人、孔子基金會禮樂大使、深圳福田區文化大使。多次代表軍隊和政府出訪全球逾四十個國家和地區,在「赫爾辛基世界藝術節」、日本「地球系列音樂會」及「挪威中國藝術節」等中外交流活動中,獨樹一幟的演奏廣受好評。在北上廣深等地舉辦「禮樂」--「方錦龍和他的朋友們」頂級大師國樂系列鑒賞會。2014年6月和10月分別在國家大劇院和「上海國際樂器展」舉辦《琵琶的前世今生》個人珍藏展,及在全國各地巡迴講學,是「以無法為有法,惟獨秀於諸家」的民族音樂家。
王佳男
打擊樂演奏家/作曲家/藝術策劃人,中國民族打擊樂學會理事,PAS國際打擊樂學會理事,中國歌劇舞劇院首席打擊樂。
2008北京奧運會閉幕式 「北京,北京」的演出。
2009年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60年國慶」廣場遊行活動打擊樂總監。
2015年舉辦《樂界-王佳男專場打擊樂與作品》音樂會。
2016年杭州舉辦的「G20峰會」開幕式,擔任打擊樂獨奏。
2017年5月參加「一帶一路」文藝表演。
2017年9月受邀參加「金雞百花獎」頒獎儀式。
2017年9月成功舉辦了《樂界-動.靜》專場跨界音樂會。
2017年11月受邀到美國參加PAS國際打擊樂學會舉辦的盛大打擊樂活動。
梵音史詩《般若號角》主演之一。
創作《鼓舞東方》《中華少年》《彩虹》《打歌》《繽紛鼓風》等打擊樂作品,創作大量的舞蹈,歌曲,影視音樂。擔任過眾多大型晚會,影視劇的作曲及音樂總監工作。
曾與國內外各界優秀藝術家進行跨界創新合作。嘗試不同風格打擊樂器的演奏,對打擊樂的發展與創新做出貢獻。
03「皇家細軟」龍袍為鎧,端莊時尚
《聆聽中國·精靈》的封面展示了一位少女的側臉。她是一位二八芳華的女生,也是一位在西洋留學的中國貴族。採用「皇家細軟」的龍袍為封面,實屬偶然。當馬久越老師的「新民樂」作品遇上端莊又不失時尚的貴族少女,一切,都顯示出必然。
(《聆聽中國·精靈》封面)
04全部採用真樂器演奏
聽過《聆聽中國·月舞》的朋友都知道,它是一張琵琶專輯,而且它的電子樂做的非常出彩,音效性很棒。第一首《春江花月夜》更是讓人聽的直呼過癮,無論是發燒友也好,普通的音樂愛好者也好,都會買上一張,不聽也要拿來珍藏。
這一張《聆聽中國·精靈》,它是一張僅採用中國民族樂器而錄製的作品,並沒有加任何的西洋樂器,其中的中國民族樂器包括琵琶、阮、古箏、二胡、笛簫,還有打擊樂,笙等等,同時,馬久越老師在錄製作品時,全部採用真樂器演奏錄音,且沒有添加任何的MIDI,也就是電子樂的成分。也許你們在收到這張專輯,試聽的時候會產生一種「聽到電子樂」的感覺,但是小編可以很明確地跟你們說,這張專輯是真的沒有使用任何的電子樂,所有的電子樂音效,都是馬久越老師用真樂器營造出來的效果。
05作品在國內外巡演無數,評價極高
也許有朋友會問,為什麼是這12首作品放到《聆聽中國·精靈》裡面,而不是其他的作品?為什麼只有10首是原創作品,還要有2首是改編的作品?
首先,馬久越老師在挑選這12首曲子的時候,是經過長時間的思考的。他有很多的原創作品,而馬久越老師精挑的這10首原創作品,是經過「千錘百鍊」而得來的。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這些作品,馬久越老師帶領著頂尖的樂團在國外巡演(包括美國、歐洲等無數個城市和國家)時,現場、包括媒體的評價都特別的高,包括美國的UVC採訪等,出了大篇幅的報道和分析,備受關注。
而現在,《聆聽中國·精靈》裡面的這些曲子經過不斷的演出與實踐,把它們都修改的更成熟,所以錄製出來的這些作品,是非常有價值的,而且又是可聽的,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
06雙碟、多風格,音樂性豐富,可聽性高
小編在前面也有給大家講過,這次的《聆聽中國·精靈》,我們在出版發行的時候,特意做成了雙碟版。為什麼呢?一個原因是因為時長過長與文件內容過大,而另一個原因,也是與作品有關。《聆聽中國·精靈》A碟,裡面分別是「精靈」、「反彈琵琶伎樂天」、「輪迴」、「情殤」、「面具」、「蜀山」。這6首作品,從學術價值到作曲,到專業性等方面,較之B碟更強一些。聽A碟,我們聽「精靈」,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一個創作狀態與他的思想、意圖;聽「反彈琵琶伎樂天」,可以感受到上千年的敦煌的「美」,也就是唐朝鼎盛時期的音樂形態;聽「輪迴」,可以感受到一種「前世今生」的糾纏;聽「情殤」,可以感受到四、五十年代,老上海的風花雪月的味道;聽「面具」可以感受到戲劇《霸王別姬》里的場景;聽「蜀山」,可以明顯地感受到電子音樂的色彩……都非常的有特性。
而B碟跟A碟相比,它著重於一種「狀態」,比A碟「輕鬆」,「流行」。B碟裡面的曲子分別是「胡旋舞」、「流沙」、「踏歌行」、「聆聽」、「在那遙遠的地方」、「玫瑰花」。
這6首作品,「胡旋舞」將唐代舞蹈展現的美輪美奐;「流沙」圍繞著月牙泉令人展開了無數的思緒;「踏歌行」展現了年輕人對愛情的嚮往與熱情……
12首作品的音樂性豐富,除了有大編製的作品以外,也含有小編製作品,可聽性非常高,每一首都可以單獨的拿出來細細品味。
不知這張《聆聽中國·精靈》是否有震撼到您的心???
接下來,還將有更多與它有關的故事,就讓小編細細帶大家聆聽這張《聆聽中國·精靈》與了解它背後的一系列故事吧!
DISC A
01. 精靈 07:19
02. 反彈琵琶伎樂天 07:18
03. 輪迴 05:35
04. 情殤 09:13
05. 面具 05:55
06. 蜀山 06:34
DISC B
01. 胡旋舞 04:05
02. 流沙 04:14
03. 踏歌行 04:59
04. 聆聽 07:06
05. 在那遙遠的地方 06:03
06. 玫瑰花 04:57
優惠價:
《聆聽中國·精靈》
280元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