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軍史界的一拳超人,美國「妖怪」核火箭彈,它是如何沒落的?

軍史界的一拳超人,美國「妖怪」核火箭彈,它是如何沒落的?

空空火箭彈發展較早,在二戰時期德軍為了應對盟軍的大規模轟炸機群,就開始研製能夠遠距離作戰的空空火箭彈,企圖以這種方式規避護航戰機以及轟炸機自衛火力,在保存自我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殺傷敵機,這種思路直接影響了後世「妖怪」核火箭彈的發展。

空空火箭彈的發展之路

二戰中期,德軍就開始研製X-4空空導彈,這種有線制導的空空導彈不僅準頭有限,射程也很短,並不適用於空戰。不過將導彈改成無控火箭彈,利用其大威力的戰鬥部,在遠距離大致對準轟炸機群發射並引爆,理論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一時期限制空空火箭彈的主要因素就是戰鬥部威力不足,對付大型轟炸機時需要在極近的距離爆炸,才能對皮糙肉厚的轟炸機產生致命威脅,而提升戰鬥部就意味著火箭彈直徑變大,重量增加,在當時這是一個難以平衡的矛盾。

二戰末期的原子彈為空空火箭彈的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依靠著原子彈巨大的爆炸威力,如果運用於空空火箭彈上,一發幾乎就能毀滅一個轟炸機群。現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將核彈頭縮小到可由火箭彈搭載的地步。

1954年,美國啟動了大口徑空空核火箭彈研製計劃,1957年產品通過驗證並服役,隨後裝備了美軍和加拿大兩國空軍,這就是「妖怪」核火箭彈。

這些核火箭彈一直服役到上世紀80年代,才完全退役,總生產數量幾千枚,具體情況不明。

從「叮噹」到「妖怪」

50年代初期,美國的核武器小型化取得進展,為空空核火箭彈的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1954年正式開始研發,最初命名為MB-1型火箭彈,代號「叮咚」,不久後改為AIR-2「妖怪」。

「妖怪」核火箭彈有點類似於一枚放大版的「巨鼠」無控常規火箭彈,這種1948年研製成功的常規火箭彈能夠以2.7倍音速飛行,直徑70毫米,戰鬥部殺傷直徑9米;新的「妖怪」火箭彈要大型得多,直徑達到了370毫米,長度2.39米,總重370公斤,動力為一台固體燃料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560米每秒,最大射程將近10公里。

火箭配備一枚W-25型低當量核戰鬥部,威力大約為2000噸TNT當量,重110千克,爆炸時能夠直接摧毀半徑1公里的飛行器,衝擊波則能影響更遠,理論上來說一枚「妖怪」核火箭彈就能讓一個中小型轟炸機編隊失去作戰能力,猶如一拳超人般,一擊決勝負。

因為彈頭的威力太大,攜帶「妖怪」的戰鬥機在發射火箭之後需要立即轉向逃離,接下來的事情就交給火箭自己去完成。值得注意的是,飛行員在發射前需要解除火箭彈的保險,然後才能發射。

核火箭彈的沒落

「妖怪」核火箭彈出生於50年代後期,雖然這個時候戰略轟炸機已經發展到一個十分恐怖的程度,潛在對手組建大型轟炸機群發起攻擊的可能性確實存在,然而導彈的崛起打亂了核火箭彈的後續發展計劃。

主要就是相比於耗資巨大的大型轟炸機,導彈雖然同樣費用不低,打擊效果卻要高得多,費效比更好。這一時期國際上大型轟炸機的發展大多受到不同程度的冷落,或者功能上嚮導彈載具轉變,軍工企業將科研重點放在對導彈的預警和攔截上,設想中的大規模轟炸機群在現實中出現的可能性變得很低。

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就是人們開始意識到核污染的危害,「妖怪」火箭彈服役前唯一一次實彈測試中,包括攝影師和5名觀測人員,直接暴露在核輻射之下,連護目鏡都沒有準備,可見當時人們對核輻射的認識太過膚淺。

6、70年代,美國不斷地進行各種核武器實驗,終於意識到核彈這種大威力武器也是一把雙刃劍,「妖怪」核火箭彈雖然能夠對來襲的敵機造成致命傷害,爆炸污染物對自身也是一種威脅,尤其是它在空中爆炸,放射性塵埃等能夠隨風飄散更遠。

而且核火箭彈的日常維護保養並不容易,花費巨資維持如此數量的核武器費效比很低,日常儲存風險高,因此在1965年美軍就開始將部分「妖怪」火箭彈退役,只有少量用來預防突發情況,堅持到了1984年才退役。

結語

「妖怪」核火箭彈是一種很有時代背景的武器裝備,它是進攻與防禦鬥爭的結果,是對未來可能遭遇的惡性情況準備的應對方案。它本身代表著核武器小型化的先進技術,在服役後不久就被導彈技術壓制,淪為沒有太大實用價值的雞肋裝備,退役是遲早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書戰史 的精彩文章:

為何法國能坐穩五常寶座?從一款普通裝備來看法國的影響力有多大
火炮縮到肩膀里的KSP-76自行反坦克炮,二戰蘇聯的極端輪式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