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你們不再穿 C.E,果真幸事一件

你們不再穿 C.E,果真幸事一件

2020 04 07

WWW.KIDULTY.COM

# Cav Empt# Trend

# Street Culture

Text /X.J

( 封面來源:Cav Empt )

穿上 Cav Empt (以下簡稱 C.E)能給你帶來什麼?

若放在一兩年前,它可以很直接的帶給你一種身份認同,甚至在無形之中還彰顯著 「體面」,而如今擁有它,絕大部分人不會駐足停留一秒,甚至還會冒出一句:怎麼還有人穿 C.E ?

(圖片來源:Google)

這絲毫不誇張,C.E 曾在國內風光無限是事實,如今說是門庭冷落也合理。人氣如此垂直的下滑,是否是驗證了 「街頭將死」 的言論?又或者是 HYPE 文化在國內風行下的犧牲品?為此,我們找來了買手店 NOTHING 主理人兼買手 Hanson、STUDIOUS TOKYO 店長喬尼,以及 C.E 擁躉小鳳,與我們共同探討 C.E 在國內逐漸 「失寵」 的原因。

Hanson

NOTHING 主理人/買手

■ 從目前店內的銷售來看,C.E 這一年在 NOTHING 的銷售數據有沒有明顯的下滑?

我店從 5 年前開始販賣部分的 C.E,從一開始沒人問津,到 18-19 年,逢人進來都問有沒有 C.E,我可謂是見證了 C.E 這個我喜歡的日本品牌的起起落落。但是從 19 下半年開始,C.E 的勢頭忽然就往下掉了,銷售同期比起碼下滑 35 %-40 %,人稱 「倒閉」 了。

由 hanson 經營的買手店 NOTHING ,位於中國的南方城市——廣州,店內販售了數十種國外潮流品牌。

(圖片來源:hanson)

■ 是否還記得當年 C.E 在國內火起來的原因?

我認為,C.E 在國內的流行,主要歸功於亞文化和社交軟體的頭部網紅帶動。頭部網紅以發掘小眾品牌搭配來凸顯自己獨特品味,造就了 C.E。

■ 相比較於國內,C.E 在日本本土有沒有受到相似的情況?

據我觀察,日本的情況相對理智。日本市場是一個比較特別的群體,它可以說相對獨立於全世界的潮流市場。每一個有點名氣的日本品牌,在本土都有一幫非常死忠的粉絲群體。在 C.E 爆紅的時候,當然街上穿 C.E 的人比較多。但當 C.E 沒那麼火爆時,當初那些死忠的粉絲,其實也不太理會流不流行,他們喜歡的是品牌的風格和氣質。每當 C.E 發售,排隊依然火爆。好款式照樣 SOLD OUT!

(圖片來源:hanson)

■ C.E 風潮過後,接下來的會有什麼品牌(風格)來接棒?

這個問題我很難回答你,我的答案可能有些朋友會不太高興。我推測接棒的是意想不到的 NEEDLES 和平田和宏的Kapital。為什麼會這樣?我們稍後說……

NEEDLES 2020 秋冬系列 Lookbook

(圖片來源:NEEDLES)

KAPITAL「KOUNTRY」系列

(圖片來源:KAPITAL)

■ 通過 C.E 的起起落落,反映出國內潮流文化愛好者的什麼心態?

接上一條的問題繼續回答。這三個風格完全不同的品牌如何走在一起變成 「接棒人」 ?其實,你發現了嗎?基本上在國內喜歡 C.E 的和現在喜歡 NEEDLES 還有 KAPITAL(其實還有 Raf Simons 和 Yohji Yamamoto)都是同一幫人,19 年有一個流行熱詞來形容,叫 「亞逼」。我本人卻不太喜歡,但我也無法反駁。我很難想像,喜歡 NEEDLES 和 KAPITAL 的朋友,居然不認識 Engineered Garments 和鈴木大器?……

「關鍵詞」 流行已經變成一種「標籤」。比起追求自我的風格,也許很多朋友追求的,是盡量的把最熱門的 「關鍵詞」 貼在社交賬號上,賺取更多的贊。

(圖片來源:hanson)

■ C.E 在國內遇冷,實質上是不是反映了 「蒸汽波」、「賽博朋克」 式的風格已成為過去?

其實我不太認同這兩種風格在國內真正的 「流行過」,充其量是這兩個 「關鍵詞」 流行過。

■ HYPE 文化的盛行,是不是 「殺死 」 C.E 的元兇?

HYPE 文化是殺死 C.E 的其中一把刀。但真正致死的,其實是國內實在缺乏孕育潮流 「文化」 的土壤,所以我們常常會看到,上一年喜歡 WTAPS 的今年突然就喜歡上了 Nigel Cabourn。幾個月前說 Supreme 街頭之霸,今天突然說 Yohji Yamamoto 才是宿命所在。很多潮流愛好者或者潮流產業的從業人員,深受網路資訊發達的毒害,只抓取 「關鍵詞」 而不理解品牌背後 「為什麼這樣做」,只停留在款式與品牌名稱的認知,永遠無法達到 「文化」 的高度。當然,這裡說的並不指全部。

我心目中的 「潮流文化」 其實是 100 個人,有 100 種不同的風格。百花齊放,才能互相交流。希望你也能找到你最喜歡的品牌,找到最合適你的 「風格」。

喬尼

STUDIOUS TOKYO 店長

■ 你覺得 C.E 在國內人氣大不如從前,是不爭的事實嗎?

也不是大不如前,只是現在打入國內的日本品牌越來越多了,選擇多了自然關注度會有所下滑。

■ C.E 在日本本土有沒有受到相同的境況?

日本還是有一定的粉絲的,畢竟是一個日本品牌,而且日本人都比較支持日本品牌。

Cav Empt 東京首家旗艦店

(圖片來源:Vanitasism)

■ 通過 C.E 這個例子,反映出國內潮流文化愛好者的什麼心態?

其實這也反映著大環境下的流行趨勢。我是比較認可 Virgil 「街頭將死」 的觀點,事實上也正是如此,街頭文化正開始往下走,整體來說,國內的潮流愛好者也是跟著大趨勢走而已。

■ C.E 在國內遇冷,實質上是不是反映了 「蒸汽波」、「賽博朋克」 式的風格關注度在下滑?

本身 「蒸汽波「、「賽博朋克「 就沒有大火過,C.E 曾經之所以成為 「爆款」,也絕不是因為 「蒸汽波」 的原因。風格或者流行的品牌本來就是一些輪迴,但是一定還是會有一定的死忠粉。

(圖片來源:Proper Magazine)

■ HYPE 文化的盛行,是不是 「殺死」 C.E 的元兇?

我認為,在國內正是 HYPE 文化把 C.E 給帶起來了,不過不同於以往的定義,如今的 HYPE 文化本身就代表了時效性和短暫性,C.E 在國內火的原因就註定了最終的結果。

(圖片來源:Pinterest)

■ C.E 風潮過後,你認為接下來的會有什麼品牌(風格)來接棒?

C.E 過後,我覺得 UNDERCOVER 將再度成為熱點,因為 UNDERCOVER 最近幾季太爆炸了,只不過因為一些原因(你們懂的)在國內聲音微小了一些。

從風格上來說,雖然機能已經處在末期了,但依舊還有一兩年的生命期。大趨勢來說,國外現在已經開始玩復古了,國內是跟著國際走的,只不過稍微慢了些,個人預測復古文化在未來一兩年會興起,更加偏向於以前 Runway 的東西,更加 Modern。

小鳳

潮流行業從業者/C.E 擁躉

■ 你當初因為什麼原因喜歡上了 C.E?

2016 年的時候開始關注 C.E,對我來說算是相對獨立新鮮的品牌。很有品牌背景,無論單品和造型還有網站及發布形式都比較新穎。所有人都在鎖定 Supreme 和 BAPE 的時候 C.E 顯得清新脫俗還有些神秘。當時我充滿好奇的寫過 C.E 的相關內容,意外發現原來有很多共鳴。

(圖片來源:小鳳)

■ C.E 在國內受歡迎程度為何遠不如從前?

C.E 還是 C.E。我覺得不是 C.E 在變,是近年環境和人的變化很大,國內對所謂潮流服飾的認知度也在飛速迭代。再好的品牌都會面對「清涼」的階段,狂熱退去後成為經典不容易。我覺得 C.E 是經典的,並且它一直都不是很高調。

(圖片來源:Cav Empt)

奇怪的零售模式。大概在 2017 年的時候有發現 C.E 的產品不再僅只是 Made in Japan,2018 年的時候三里屯的 Juice 也不再售賣 C.E ,甚至在國內各地的 outlets 居然能見到尺碼齊全價位親民的 C.E 在「白菜堆」 里被無情挑揀。C.E 在國內的零售模式讓人心疼,作為消費者也無從得知。

錢包變癟了。近年大家消費都比較冷靜,作為街頭服飾 C.E 的熱門單品到手價仍然是體面的。

(圖片來源:Grailed)

■ C.E 在國內遇冷,實質上是不是反映了 「蒸汽波」、「賽博朋克」 式的風格關注度下滑?

其實到底什麼是 「蒸汽波」 和 「賽博朋克」 又有多少人真的清楚呢?就好像 The Weeknd 在大玩 synthwave 的音樂現在仍然大受歡迎。從狂熱到忠誠這些風格和調調人還在,只不過熱門的載體在變吧。

有多少人是因為品牌別具特色的 「蒸汽波」 而入坑的?

(圖片來源:Google)

■ HYPE 文化的盛行,是不是 「殺死」 C.E 的元兇?

我很想有人快來用千字文告訴我到底什麼是 HYPE 文化?我理解的 HYPE 是快速的充滿活力和讓人期待的,這是現在一貫的商業運營模式,也是各位 「弄潮兒」 存在感的寄託吧(笑)。至於它到底是不是兇手我不知道,但它不是無辜的(笑)。無論現在還是未來如果有一件 C.E 的單品讓你穿起來很酷,買它!我覺得這才是永遠明智的選擇。

(圖片來源:Sundaybest)

■ 你如何評價 C.E 2020 春夏系列?

大膽標誌性的衛衣和夾克,配色低調但實際高級的褲裝仍然是我的理想單品。我覺得 C.E 不變的是—不需要你知道我在穿什麼品牌,但同類項的基礎款單品載體上仍然會保持出挑的設計。

Cav Empt 2020 春夏系列 Lookbook

( 圖片來源:Cav Empt )

■ 作為擁躉,你對 C.E 的喜愛有沒有發生變化?

幸好它只是爛街一時。

■ 目前來看 「拋棄」 C.E 的,是哪些人?

可能是跟風的人。

(圖片來源:Cav Empt)

■ 很多人說,C.E 的設計逐漸迎合市場,你認為呢?

單看 2020 春夏型錄,依舊大膽的圖形和圖案設計,依舊復古的衛衣剪裁,依舊一些會穿出程序員效果的基礎款單品,那些直給的燈箱照和木偶一樣的無臉模特,C.E 在討好誰(笑)?

■ 通過 C.E 本身的例子,反映出國內潮流文化愛好者什麼心態?

疫情讓我們有了很多時間思考問題,沉澱是個好事情。希望廣大愛好者們請善待自己和別人,更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吧(抱拳)。

HYPE 文化的確是給 C.E 這類品牌的生命周期增加了不穩定性,當然這也只是針對國內情況。實際上,C.E 背後所承載的風格本身在國內就不具有大肆流行的基礎,出彩的視覺形象、別具一格的設計理應只是給一小部分人賞識,在我看來,C.E 並沒有遇冷之說,充其量只是回到了正常的熱度罷了。人氣回落這事兒好就好在,你們不必穿,C.E 也終於不再爛大街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潮流先鋒 的精彩文章:

沒了故事和概念,機能風還能撐多久?
關於如何表達今夏潮流文化,FILA FUSION 或許更具有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