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孔子為什麼在平陰設「杏壇」?

孔子為什麼在平陰設「杏壇」?

一看這題目,有人就會笑:不是信口開河,就是異想天開。杏壇明明在曲阜,怎麼就跑到你平陰去了?

我得給您說,這不是我說的,是書上說的。先聽聽書上怎麼說吧!

關於此事,省志有記、府志有雲、縣誌有載。欽定《四庫全書》記載:「教書堂在平陰縣城南三十里紫蓋山上,相傳孔子常設教於此,因名孔子山」。

據北宋時期編修的《名山志》記載:「紫蓋山在平陰縣,上有夫子教書堂。」萬曆《兗州府志》記載:「紫蓋山在縣南三十里,一名孔子山,絕頂有講堂遺址,弘治間知縣王倫重修……」乾隆《泰安府志》記載:「紫蓋山,縣南三十里,山腹有孔子教書堂,其麓曰孔子村,弘治間知縣王倫重修肖四配像……」

嘉慶《平陰縣誌》載:「平陰八景,杏壇遺響。」光緒《平陰縣誌》載:「教書堂,在平陰城南三十五里紫蓋山。夫子與弟子讀書處,後人遂立廟于山上。相傳,每歲除夕聞有車馬聲自遠而至,邑人必有登科第者,謂之杏壇遺響,為邑八景之一。」

書上說,碑上也說。現存記載孔子教書堂的碑刻很多:一是漢代「杏壇遺響」碑;二是山頂宋代「聖跡」殘碑;三是懸洞山摩刻「孔子山聖仙堂」;四是萬曆年間的正背兩面雙「杏壇」碑;五是雍正「杏壇遺響碑」;六是乾隆「教書堂祭田碑」;七是王小屯「杏壇村修廟記碑」;八是蔣溝「杏壇路碑」。平陰歷史上有十六首古詩寫到孔子山聖跡,其中十三首有碑刻。

還有,人也在說。《莊子·漁夫篇》寫道:「孔子游於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據明代平陰縣儒者劉敬業和張承寵考證,緇帷河就是平陰的紫柳河(今紫柳溝子)。明代平陰名士張承寵夜宿杏壇村時還作了一首詩:「鄒魯當年聚友生,緇帷林下一經橫。祗今風教如鳧嶧,入夜猶聞弦誦聲。」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佐證呢!「孔子山」不但有「教書堂」,山腳下還有以孔子命名的村「孔子村」。除此之外,子云山、弘濟橋、杏壇路、「古盧杏壇村」等等,都說明平陰和孔子有不解之緣!

人們不僅要問:孔老夫子何以看中平陰?

孔子之所以選擇在平陰孔子山設壇教書,是有原因的。一是地理因素。平陰地處齊國、魯國、晉國、衛國多個國的交界處,到哪個國家都很方便;二是人文因素。平陰是和聖柳下惠故里,柳下惠是孔子尊崇的先賢;古平陰也是左丘明的家鄉,左丘明是孔子的好朋友。到兩位先賢的家鄉來,也是為了接受文化的熏陶。三是政治因素。平陰是齊魯邊陲,幾乎處於「三不管」地帶,孔子選擇在這裡教書,氣氛寬鬆,其學術精神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弘揚。

平陰山高皇帝遠,是掌有眾生生殺大權的「皇帝」鞭長莫及的地方,在這裡,聲音可以大一點,觀點可以「右」一點,說話可以「狂」一點,議論可以「妄」一點。山上除了讀書聲,就是鳥鳴聲,沒有姦細、沒有卧底、沒有告密者,您說,老夫子不選這裡選哪裡?

孔子出生在尼山,教書在平陰,這是不爭的事實。這一論斷得到了楊朝明、李長明兩位儒學專家的認可。孔子在平陰教書,那是所有平陰人的榮耀。

需要補充的是,在平陰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孔老夫子的眾多弟子。比如有子、高柴、冉耕、冉雍、冉求、冉儒、冉季等。冉氏五賢的家鄉(演馬村)離筆者的老家只有1.5公里,是親親的老鄉呢!

展恩華 來源 愛濟南新聞客戶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孔子 的精彩文章:

聖人也有「狠」的時候
不可思議!求賢若渴的曹操,為何要以不孝罪名誅殺孔子後人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