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如果說買自主品牌的車丟面子 五個理由給你駁回去

如果說買自主品牌的車丟面子 五個理由給你駁回去

【太平洋汽車網 導購頻道】最近逛知乎,居然翻到了不少關於「自主品牌」的話題,有這麼幾個提問讓我印象深刻:為什麼很多人不願買自主品牌汽車?我們對自主品牌車型都有哪些偏見?老實說,作為一名汽車從業者,相信有那麼一批人是和我一樣,親眼見證了自主品牌的迅速崛起,也親眼見識了自主品牌粉絲(比如迪粉、新齊軍和吉利海軍)對於品牌的忠誠度。當然,我個人內心深處也是更希望咱們自己的品牌能夠越來越強大。所以,倘若如今還有人認為買自主品牌的車丟面子,小編會給你五個理由駁回去。

1

主流車企「不缺錢」,買技術、挖牛人,車變好看了、品質也更高了。

2

買車這事早已脫離了「丟不丟面子」這種低級趣味的論斷。

3

要越級享受/要空間/要便宜/要配置,自主品牌性價比更高。

4

電氣化/智能化處於同一起跑線,要說換道超車,自主品牌有機會。

5

現在自主品牌的車也不便宜了,蔚來不就直接對標了特斯拉?

買自主品牌丟面子?這論斷哪來的?

為何總會有人更願意買合資品牌車型?想必,這和中國汽車的起步發展多少有點淵源。我國的汽車起步是從載貨汽車開始,而最先進入大眾視線的私家車要屬我們熟悉的「老三樣」了:桑塔納、捷達和富康,也造就了人們對汽車的第一印象:「合資」真香,這也是身份的象徵。所以當咱還在學習汽車生產線是咋一回事的時候,市場就開始被「合資身份」先入為主了。無疑,自主品牌起步晚,底子薄是那時的寫照。

不過,汽車工業的複雜性並非幾年內就能出成果的,更何況自主品牌也還真的年輕,目前來看其趕超的步伐也算是很快了。只是為何還有更多人願意買合資,這就是歷史留存在人們腦海里刻板印象的問題,但隨著自主品牌的崛起,人們也慢慢有了改觀。

品質不行?那是老觀點了

咱畢竟有著大國實力,既然「借鑒」不成,自主企業便開始買技術、挖牛人,從「逆向開發」到「正向開發」,雖然是走了不少彎路,也有負面聲音,但最終那些有實力的自主品牌還是嶄露了頭角,尤其是在2010年以後,基本上「自有」元素開始突顯。比如各家車企都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設計院和研究院,還有全球研發體系的打造,也都在大力宣傳其技術實力。

好比吉利,它在收購沃爾沃後還參照國際造車理念和標準進行過多次打磨, 在吃透了一部分技術後,也就造就了後來口碑和銷量都還不錯的「博車型」。再比如長城,從逆向開發SUV起家到近幾年不斷加大對研發的投入,「WEY」家族風格開始備受好評。更關鍵的是,他們在研發上都捨得投入,比如吉利、長城和比亞迪這幾家的研發人員就都有萬人以上。

還有奇瑞和長安,他們也都在合資品牌身上學到了一些技術並開始自行研發,尤其是長安,我們所熟知的「五國九地」研發體系真乃陣容強大。並且,長安自主研發的發動機和變速箱也都有用在自家車型上。

在發動機方面,吉利、長安、傳祺、長城、奇瑞等車企都能自產發動機。此前,我們曾參觀過吉利CMA工廠,其焊裝車間的焊裝自動化率達到了100%,全部實現了機器人自動焊接,這一點無論是中國品牌還是高端合資品牌真的是非常罕見。

而在設計方面動作就更明顯了,各個品牌都開始紛紛邀請外籍設計師讓顏值換血。比如比亞迪在邀請了沃爾夫岡·艾格後,便將「Dragon Face」設計語言演繹到一個新高度;吉利在收購了沃爾沃之後,就直接找了沃爾沃的首席設計師霍布里領銜設計團隊,「回紋漣漪」便成為了吉利的標籤。還有很多諸如此類案例,比如長安邀請的是賓利外觀設計總監David Hilton、紅旗邀請了前勞斯萊斯的設計總監加盟、長城、奇瑞邀請的是寶馬設計師、廣汽邀請的是賓士設計師、以及東南汽車與賓尼法利納設計院深度合作。

如果研發實力和顏值回血您還認為證據不足,那麼請再看每月銷量榜單(見下表),你會很欣喜的發現,賣得最好的MPV一定是五菱宏光S,而賣得最好的SUV一定是哈弗H6,這倆就一直霸佔第一的位置雷打不動。而且近兩年的自主品牌也是新車不斷(更新進度多到稍不關注就多了幾個不認識的新車型),像博越、瑞虎5x、VV7、長安CS75、領克,試問哪一款車型沒有熱度?

所以這兩年,自主品牌汽車無論是顏值、做工、舒適度還是動力匹配和行駛品質都有了巨大的進步。當然,咱也不用那麼偏激非要拿年輕的自主品牌與百年歐美汽車工業去比(承認肯定存在差距),但至少能肯定如今的自主品質真的是進步很大。

換道超車,自主品牌有機會

如果你還要說自主品牌起步太晚,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當然也沒錯,但也不全面。因為在小編看來,或許未來汽車的重心會是電氣化和數字化時代,專研機械和智能汽車的布局可能廠家也會做權衡,為了彎道超車,自主品牌或許更寧願把重心放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領域裡。

為了提高競爭力、搶佔新興戰略市場,國內自主品牌汽車在新能源上的布局明顯要早於合資品牌(當然,這樣是政策的引導和推進),但相對於燃油車來說,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門檻也相對低一些,像比亞迪、吉利新能源、廣汽新能源等目前就已經有了很不錯的口碑,所以提前布局且獲勝的希望較大。

而且從各個車企所規劃的自動駕駛這個時間節點,你可以看作是國內L3級別自動駕駛(一定條件下的自動駕駛)的「開花」之年。當然,對於L3這個概念雖然業界還有很多質疑的聲音,究竟是不是文字遊戲我們在這裡就不做過多的探討了(雖然目前看到的L3級別還是「以人為主」),但這卻不能抹殺對於自主品牌車型來說是利好的時代。

長安、長城、吉利、東風、廣汽新能源、小鵬汽車等中國品牌車企也都計劃在2020年到2021年實現旗下L3車型量產,並且騰訊、百度、阿里、樂視、博泰等互聯網企業也在加速向智能汽車領域布局。顯然,中國汽車品牌的新元年正在加速鋪開,但真到「落地」尚需時日。

都說性價比,高在哪裡?

自主品牌的性價比,無外乎就是空間大、配置多、價格合理,尤其是在科技配置方面,如今主流的自主品牌幾乎都配備了LDW車道保持、FCW防碰撞預警、BLS盲區監測、ACC自適應巡航、全景天窗、智能車載系統、LED大燈等等,

並且這兩年,自主化品牌車型還「熱衷於」搭載一塊大尺寸且可觸摸的中控屏,還一個比一個大,甚至6-7萬的車也都能支持CarLife這些映射功能。總之,自主品牌車型在配置上會將各種分散的亮點融合在一起,從而衍生出高性價比的越級享受。

現在自主品牌車還敢說便宜?

以前還會有人持有「10萬元以下買自主,10萬元以上買合資」這樣的觀點,不過如今買車這事早已脫離了「瞧不瞧得起」這種低級趣味的論斷,而且更重要的是事實是,自主品牌也慢慢湧上了合資品牌的「防守線」,比如15萬這個門檻就早已被自主品牌踏破。

而且,自主品牌的高端化路線應該算做是業內普遍做法,尤為明顯的是長城、吉利這些主力骨,比如WEY和領克就是高端化的象徵,並且市場反饋都還不錯。此外,連寶駿這類印象中定位廉價的品牌也已開始提升品牌形象,比如重新更換的鑽石車標。

總結

說這麼多,咱也並非是為了寫一篇乾枯的行業文章,而是為了給各位消費者信心。對於那些鄙視過、瞧不起自主品牌車的主兒,我也只能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用個很貼切的例子來說明:當初買蘋果手機的人或許會覺得很有「身份感」,但僅短短今年,隨著華為、小米的異軍突起,恐怕果粉也沒了這份優越感了吧。汽車圈也是如此,從你開什麼車也並不能說明什麼,我們編輯部就有一同事換了三次車買了三次飛度,要問為什麼,那是真情懷,和金錢面子沒半毛錢關係。(文:太平洋汽車網 王曉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平洋汽車網 的精彩文章:

新款中興領主內飾圖發布 升級全液晶儀錶
豐田威蘭達正式下線 4月底陸續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