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過度娛樂化的綜藝節目走到了「十字路口」,輪到觀眾教他們做人了

過度娛樂化的綜藝節目走到了「十字路口」,輪到觀眾教他們做人了

這幾年,電視劇熱潮帶來的「收視紅利」日漸式微,綜藝娛樂節目成為撐起關注度和影響力的中流砥柱

正因為大家都將綜藝節目,作為提升收視率的「靈丹妙藥」,大幹快上和跟風效應的影響,讓這場火熱異常、競爭激烈的綜藝節目熱潮,變得亢奮而焦躁

彼時,觀眾們忽然間發現,「韓潮」退了,綜藝卻來了。

當大家意識到,靠著「車禍、癌症、治不好」的韓劇老三寶,已經無法再次「感動」電視機前的觀眾時,翻版韓國綜藝節目成了各家衛視「保收視率」的不二法寶,「拿來主義」成為娛樂節目野蠻競爭時期,最明智的策略。

於是,從《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到《我們相愛吧》、《真正男子漢》,一系列「拿來」的綜藝節目,靠著親近明星、頻繁互動、戲劇性強的亮點,滿足了國內觀眾對娛樂的急迫需求。

看到如日中天的明星們,如林家小妹般的賣萌、發獃,看到影視劇中無所不能的主角,在遊戲中略顯笨拙的可愛表現,觀眾們覺得很愜意、很滿足,笑出了聲來。

綜藝節目對整個娛樂圈來說,都是一個難以忽視的利益大蛋糕。綜藝節目依託明星效應創立了品牌,明星從綜藝節目中獲得了可觀的關注度,這種良性循環幾乎盤活了娛樂圈,讓「明星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為「粉絲經濟」和「流量為王」提供了重要的輸出平台。

娛樂化本身沒有錯,錯在了過度的娛樂化和為了利益不擇手段。隨著各家衛視競爭的加劇,特別是財大氣粗的網路視頻平台,也開始強力輸出綜藝節目,試圖分得娛樂領域的一杯羹。

國內的娛樂節目變得越來越傾向於「娛樂至死」,為了吸引眼球、製造亮點、運營炒作,為了所謂的創新創優,為了和別家綜藝節目與眾不同,甚至可以不顧一切。

俗話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國內的綜藝娛樂節目,已經在白熱化的競爭中逐漸顯露疲態,「二八效應」開始顯現,帶來巨大的「擠出效應」,優勝劣汰讓綜藝節目走到了重新洗牌的十字路口

娛樂太久了,看多了也膩。隨著口碑效應逐漸顯現,觀眾將會不約而同的用腳投票,教那些唯利是圖的娛樂節目如何「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得著說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喜歡或討厭那部電影,不如把所思所想寫出來
因《慶余年》認識了張若昀,淡定自若的表現背後是厚積薄發的磨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