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德國有了挎斗摩托,為何還要大量生產半履帶摩托車?

二戰德國有了挎斗摩托,為何還要大量生產半履帶摩托車?

早在1937年,德國就要求兵工廠研製生產一款軍用挎斗摩托車,這就是著名的KS750型,該車輕便靈活,被德軍廣泛應用於偵察、通信等任務。不過二戰中,德國還額外研製生產了Sd.Kfz.2型半履帶摩托車,這種結構緊湊的裝備部分性能上還不如挎斗摩托車,為何德軍仍堅持將其大量服役?

特殊的軍事需求

在上世紀30年代,德國研發生產了一系列的半履帶車輛,為後續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1939年,德國計劃給山地部隊裝備一種小型的半履帶式載重/牽引車輛,以提高山地部隊的機械化水平。此時也是傘兵部隊大發展的時期,他們同樣缺乏一款類似的裝備,尤其是要滿足飛機運輸的嚴苛條件。

1940年,德國兵器局第6科設計完成一種半履帶式摩托車,命名為sdkfz.2特種車輛,也被士兵們稱為「半人馬」。這種摩托車服役後不久就廣受好評,認為它很符合實戰需求。

此後德國生產了大約7000多輛基礎型號,並設計了專門的小型拖車,可以運送人員、拖曳彈藥、藥品物資等,後來又改進升級了一些電話線敷設車、重型遙控炸彈等等。

二戰結束後,殘存的sdkfz.2受到追捧,有的被改成小型拖拉機出售到民間,有些乾脆原封不動的出售,成為收藏者的珍品,近年來也有個別收藏家為了保持摩托車的正常使用,偶爾駕駛著它去逛超市,回頭率相當的高。

sdkfz.2半履帶摩托車的性能

sdkfz.2就像是一台縮小版的半履帶裝甲車,不過車頭改為摩托車結構。全車重約1.5噸,發動機使用一台歐寶公司的OHV型水冷直列4缸發動機,輸出動力26千瓦,最大公路行駛速度70千米每小時。

履帶結構尺寸較小,並且仍然保留了德國人衷愛的交錯式負重輪,這是增加了重量和結構複雜性的原因之一。車體內設有差速器,轉彎時,當駕駛員操控角度小於15°,則主要依靠前輪轉向,當大於15°時,制動器開始工作,將轉彎內側的履帶減速輔助轉彎。

這個設計非常實用,因為在實際使用中,尤其是在東歐的凍土地區作戰,春季溫度上升,戰區變得泥濘不堪,摩托車的前輪容易陷入泥漿中,因此駕駛員往往將前輪拆除,只需要駕駛員操控的時候增加把手的轉彎角度,就能完全通過履帶實現轉彎,只不過轉彎半徑稍微大一些而已,但是卻獲得了更強的通過性。

超越挎斗摩托車

相比於挎斗摩托車,sdkfz.2半履帶摩托車雖然公路速度稍有不如,但是其他方面卻功能豐富,被許多兵種使用。

在公路行軍的時候,因為受到汽車、裝甲武器的行駛速度限制,實際上sdkfz.2完全不需要以最大速度行軍,而它在殘垣瓦礫中、在泥濘中、在雪地中,通過性又高於挎斗摩托車,較小的尺寸對於道路條件有限的山地部隊來說十分重要,同時它也是當時德軍傘兵唯一可以空運的可靠機動車輛。

sdkfz.2可承擔的任務比挎斗摩托車更廣。除了常規人員運輸、信息傳遞等任務之外,sdkfz.2還依靠它更強的拖曳能力,應用於小口徑火炮的拖曳,如37、45毫米炮;或者增掛小型拖車運輸各種物品,例如糧食、彈藥、藥品等,運輸能力要強於挎斗摩托車;空軍則用它來拖曳飛機,尤其是將Me262拖至預定跑道,為它節省寶貴的燃料。

也正是sdkfz.2半履帶摩托車能像一款萬精油裝備一樣,執行許多看似不起眼卻很實用的任務,這才受到一線士兵的追捧,到1944年時,包括各種變形車輛,總共生產了8345輛,考慮到當時德國的實際情況,這一數字不算低。

結語

不管是挎斗摩托車,還是sdkfz.2半履帶摩托車,它們的任務都是服務於戰爭,只要能滿足前線部隊的軍事需求,就是一款合格的武器裝備。在這樣的前提下,雖然sdkfz.2有造價更高、結構更複雜、油耗高的缺陷,仍然能夠得到重視。

同樣是因為二戰中軍用吉普車等裝備的發展,二戰後半履帶摩托車失去了生存空間,它的任務功能被其他更加通用化的裝備替代,sdkfz.2也只能順應潮流成為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書戰史 的精彩文章:

軍史界的一拳超人,美國「妖怪」核火箭彈,它是如何沒落的?
球形坦克為何沒有走向服役?渾身都是問題,服役只會造成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