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傳統節日端午節是因伍子胥得名?還是那位詩人屈原?歷來爭論不斷

傳統節日端午節是因伍子胥得名?還是那位詩人屈原?歷來爭論不斷

端午節是被人們歷年來都在推崇著,也是十分受到人們的喜愛。端午節的概念也同樣深深地刻印在人們腦海中,它有許多的習俗,例如吃粽子、和雄黃酒以及划龍舟等,但論起它的由來,恐怕人們的答案往往會大相徑庭。有人認為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也有人認為是為了紀念吳國忠臣伍子胥而來,畢竟伍子胥的姓與端午節的午,諧音顯得十分相近。眾說紛紜,各執己見。

農曆五月初五,這是中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是在中國列入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而其他的三大節日分別是春節、清明節和中秋節。在數千百年前,秦國軍隊攻破楚國都城郢,一生在為楚國奔波、任勞任累,他也一句話都未曾說過。或許那時楚國也早已病入膏肓,回天乏術。當他一聽到郢都被攻破時,他的心寒了,碎在一地。

當那臨近夏天吹過來的風,在普通人的感受無非是一絲絲炎熱。但吹在屈原身上,卻也吹不走他身上的陣陣寒冷,家沒了、國也沒了,可想而知給與他的是多大的刺激。他顯得十分狼狽不堪,普天之下,何處又是他的歸宿?他獨自來到了汨羅江,悔恨的淚水也是挽不回從前,然而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從出生就註定會有死亡,而那死亡又何嘗不是新的重生?他抱石無懼一躍,更顯出他那盡忠為國、傲然的氣節。

伍子胥則是春秋末期吳國的大夫,盡心儘力輔佐著吳國的君王。早些年的時候,他輔佐當時的吳王闔閭。他本來是楚國人士,卻效力吳國,因為楚國與他有著殺父殺兄之仇,或言道從此不共戴天。當他藉助吳國的力量報仇雪恨後,常言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他一心一意為吳國謀利,西破強楚,北敗徐、魯和齊等國,成為當時諸侯國的一方霸主。

可惜那時候因為吳王闔閭因為伐越戰爭逝世,其子夫差繼位。在吳國君臣上下一心的局勢,迫使越國俯首稱臣,越王勾踐前往吳國為奴。可是夫差並沒有一時產生殺他的念頭,哪怕與此人曾有過殺父之仇。或許安逸的生活迷昏了他的頭腦,喪失之前有過的鬥志。不得不說越國的一場「美人計」下的如此精準,哪怕有所意外,他們還準備了二手計謀,收買了吳國的寵臣,以備不時之需。

唯有住在草房中的勾踐,無時不刻想著復國大業。如同關雲長那般身在曹營心在漢,他睡在木柴上,每天不忘舔一口懸掛房樑上的豬膽。日復一日,月復一月,他深深地明白,唯有獲取夫差的信任,他才有機會重返越國。儘管希望有點渺小,可他還是在把握著、珍惜著。

只有那伍子胥在一直勸諫著夫差殺掉勾踐,從此永絕後患,可是夫差並沒有聽從他的建議,反而驕兵一等的氣質,再三伐齊。見到此時的君臣不和,勾踐感覺他翻身的機會來了。動用埋在吳王夫差身邊的棋子寵臣伯噽,謊稱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夫差十分大怒,又見其是輔佐過先王和自己的朝中元老,不忍心下手,於是他令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

而伍子胥自殺前面對自己的門客說:「請將我的眼睛挖出放置在東門之上,我要看著吳國滅亡」。他的這話惹惱了夫差,連一個埋身之地都沒有。後來的吳國人們為紀念他,也就是後來成為人們口中的端午節。

無論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著哪位先賢,端午節都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文化在世界上影響也非常廣泛,他們也有著慶賀端午的活動。值得我們感到驕傲的是,在10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端午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同樣也成為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文化的節日。無論將來的你身處何方,農曆五月初五,我們共同慶祝端午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屈原 的精彩文章:

屈原區開展水稻有序機拋秧技術培訓助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