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齊齊哈爾盛產東珠和烏古迪烈地

齊齊哈爾盛產東珠和烏古迪烈地

齊齊哈爾盛產東珠和烏古迪烈地

齊齊哈爾地處我國東北,黑龍江省西部嫩江中游地帶,是我國古代珍珠的重要產地,稱為東珠。最早見於《金史·海陵紀》天德四年(1152年)十一月,「買珠於烏古迪烈部及蒲與路,禁百姓私相貿易,仍調兩路民夫,採珠一年。」

齊齊哈爾金代是烏古迪烈統軍司的駐地。《金史·本紀》記載金太宗天會三年(1125年)二月「以龐葛城地分授所徙烏虎里、迪烈底二部及契丹民」。《金史·地理志》載「烏古迪烈統軍司,後升為招討司,與蒲與路近。」

嫩江古稱「難水」亦曰「難河」,又名「那河」、「腦溫江」、「諾尼江」,「嫩」為蒙古語「綠」、「碧」的音轉,嫩江流域是我國古代漁獵,游牧民族居住的草原地區,嫩江不但盛產名魚,而且河蚌累累。

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以漁獵生活為主的昂昂溪文化,早期灰褐陶的陶質中含有蚌殼粉,是昂昂溪文化陶器的顯著特點。墓葬出土的器物中,飾品有穿孔蚌珠。遺址的灰坑和文化堆積中,除魚骨外常見有蚌殼。

在嫩江中下游的早期青銅時代遺址,白金寶遺址、富拉爾基老龍頭遺址、富裕小登科遺址、訥河二克淺遺址都有蚌刀、蚌鐮出土。

清代的齊齊哈爾,御制採珠,珠仍為貢品。據《黑龍江外紀》記載:「東珠產吉林江河中。歲有珠戶採取入貢,則境內亦產珠之所也。然私采有禁,故不易見珠,且不聞有藏珠之家。旱歲西泊既涸徒見老蚌累累,仰死淖而已。珠戶皆旗人,世居吉林境內。布特海烏喇城,俗稱打烏喇。」

1683年始設鎮守黑龍江等處地方將軍之前,黑龍江、吉林統歸寧古塔將軍管轄,寧古塔先在海林後遷往今寧安。後黑龍江、吉林分設治。

《龍沙紀略》貢賦:「貢莫貴於貂與珠」;經制:「混同、諾尼諸江汊,產珠。布特哈烏喇,歲有打珠船,來采以貢。有珠之河,水冷而急,以大船夾葳瓠,植篙透底,數人持之,泅者負袋緣篙而下。得蚌滿袋,貯葳瓠中,官督剖之。未成珠者,仍棄水中。私買之禁,等於劚參」。(葳瓠,獨木舟名)。西泊即齊齊哈爾原西門外「官溝」,現西虹橋勞動湖水域。布特海烏喇城即現莫力達瓦旗,採珠於齊齊哈爾和莫力達瓦旗,嫩江中上游一帶。

清代詩人還以詩賦詠珠。《卜奎城賦》有「蚌老胎珠」句。《和御制採珠元韻》更為詳實,「異物自秘如隱淪,時當盛明方效珍。疑有驪龍抱之卧,光媚夜耀東西村。蛟人蜒戶供職役,凌波蹈險非所論。茲當萬乘親臨采,魚目遠遁留其真。中秋節屆桂魄滿,上下相映爭鮮新。老蚌潛居恃得計,閉戶噤口深緘唇。一朝猿臂探幽底,剖剔磊落流盤銀。呈能獻技務多取,敢惜手足皮膚皴。帝曰汝寒賜汝酒,勝如挾纊忘勞辛,留余不盡母竭澤,藏珠於淵司以神。」

文獻記載了齊齊哈爾產珠的久遠歷史,及產珠的詳實情況,珠為貢品,專采和官方監采,私采要受到嚴重的處罰,無人敢私藏。

珍珠歷代為貢品,金代的時候,女真人居住的地區,擁有馬匹、黃金、珍珠、人蔘等產物,女真人用來同臨境交換鐵器等物品。

金代烏古迪烈地是主要產珠地,「買珠於烏古迪烈及蒲與路」。

龐葛城(今哈拉古城)是齊齊哈爾金代故城,是產珠之地。齊齊哈爾歷來產珠,近年來由於無限制的捕撈,蚌少多了。現在的哈拉村過去也曾養過蚌,產過珠,但沒有當成一個產業,所以也自消自滅了。

現在嫩江是我國受污染最少的兩條江河之一(另為雅魯藏布江),嫩江依然碧綠。齊齊哈爾正著力建生態市,有望河蚌累累,產珠的產業歷史悠久,一定不會失傳。

東北歷史、地理專家李健才先生,以85歲高齡於2004年仲秋時節,踏查了龐葛城和一段金長城,在烏古迪烈地囑我動筆介紹一下齊齊哈爾產珠的史實。烏古迪烈產珠,是確定烏古迪烈地的重要佐證,烏古迪烈統軍司駐龐葛城。齊齊哈爾金稱龐葛,清稱卜奎,哈拉古城就是金代的龐葛城,就是齊齊哈爾故城遺址。

作者霍曉東 傅惟光

傅惟光 齊齊哈爾市文物管理站 副研究員。

滿族文化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北京的這些冷知識
真實記錄「闖關東」的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