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PMI深V反彈,國民經濟是否已恢復正常?

中國PMI深V反彈,國民經濟是否已恢復正常?

2019年3月份中國官方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在不久前剛剛公布,3月份製造業PMI、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在2月份大幅下降基數上環比回升。

其中製造業PMI為52.0%,比上月回升16.3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3%,比上月回升22.7個百分點;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3.0%,

PMI是一個國際通行的經濟監測指標體系,許多國家通常與國內生產總值(GDP)、就業指數、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新屋開工/營建指標、匯率、股指等並行,用來分析經濟走勢。

今年以來,疫情對中國經濟形成嚴重衝擊,2月份採購經理指數跌至歷史最低點,甚至低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3月份大幅回升的官方PMI,是否意味著國內經濟復甦呢?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樣本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與2月份相比產生了明顯的積極變化。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後,企業在3月復工復產加快,整體經濟相對於2月呈擴張狀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3月28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98.5%,3月29日中小企業復工率為76.8%。

復工不完全等於復產,採購經理指數反映的是經濟走勢的月度環比指數。僅憑單月數據升至榮枯線上,不能判斷我國經濟已完全恢復正常水平。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負責人也指出,通常情況下,當PMI連續三個月以上同向變化時,才能反映經濟運行的趨勢性變化。

從製造業PMI的一些分項,亦能看出目前的經濟依然羸弱。

分解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對3月份PMI上行貢獻最大的是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回升26.3和22.7個百分點,說明相較2月份供需出現了一定修復。從具體數值看,3月生產指數為54.1%,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指數分別為52.0%和46.4%,意味著國內需求恢復其實仍弱於生產。

實際上與過去10年同時期製造業PMI分項指出平均值比較,3月的製造業新訂單出現下滑,生產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並未明顯強於歷史均值。同時,供貨商配送時間因物流受阻也變得更長。這都說明今年3月份中國產業鏈復工不全以及物流不暢的問題,對2月份的修復並沒有超乎往年的強度。

再看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從51.4和44.3,下跌到45.5和43.8。粵開證券指出,相比於環比的生產和需求分項指數,價格指數更能夠真實反映經濟的供需情況,兩個價格指數都出現回落,表明經濟並不強勁。

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52.6%、51.5%和50.9%,比上月均有所回升,但中小型企業在經濟下行周期中處境更加艱難。

內外需皆弱,海外疫情持續發酵衝擊中國出口

疫情正在破壞全球製造業的基本原則,一些公司正考慮縮小多步驟、多國家供應鏈。

世界銀行的世界發展指數(WDI)顯示,2003年,中國工業增加值在全球佔比僅為6.8%,2017年上升至23.9%。截至2018年,中國已成為12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

中國的前三大貿易合作夥伴依次是歐洲、美國和日韓。三地加起來每年的總貿易額約佔據中國總貿易額的一半。隨著疫情漫延至這些國家,中國出口企業面臨訂單被取消、減產、裁員等困境。

從這些國家的PMI指數來看,外需仍明顯呈疲弱態勢。3月美國Markit製造業PMI為49.2%,較上月下滑1.5個百分點,重回榮枯線下;歐元區PMI為44.8%,較上月大幅下滑4.4個百分點。

疫情如果繼續在全球蔓延,會對世界經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目前有兩個代表性觀點:一種是可能會出現1931年那樣的大蕭條;第二種是有可能出現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機。

無論是哪種,中國都面臨著一定的風險。

近些年各國紛紛重振製造業,在製造業領域與中國展開激烈競爭。而從戰略層面來看,中國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在逐年下降;從質量層面看,還存在著大量的低端、無效供給;從效率層面看,中國產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偏低。

北京大學金融法研究中心指出, 中國目前在全球產業鏈分工布局的位置並不高,其價值鏈上遊程度僅為0.01,低於四十個開放經濟體的平均水平0.04,更是遠低於美國價值鏈上遊程度(0.29)。這表明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位置並不理想,關鍵零部件、技術仍受制於其他國家。

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董小君表示,中國需要關注全球化供應鏈斷裂的風險。近期看,目前已有30多個國家或地區都實施封鎖措施,疫情已在不同程度打破了全球供應鏈的紐帶。長遠看,人們認識到全球供應鏈極易受到破壞,從產業安全考慮,也不能過度全球化。這也許也是這次疫情對世界經濟體系的根本衝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歐網 的精彩文章:

盤石股份子公司經營範圍新增口罩、醫療器械等
趣頭條和澎湃新聞聯合發起湖北農產品推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