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千桌千面,兔子先生的桌面小世界

千桌千面,兔子先生的桌面小世界

「曬桌面」是許多數碼愛好者喜愛的有趣板塊,裡面有數碼愛好者分享自己搭建的桌面、喜歡的物件,蘊藏著他們對於需求的思考和小巧思。

我喜歡看到好的桌面布局和設計,於我而言,這是數碼圈一種很重要的交流方式。數碼產品能給生活帶來快樂的,因此數碼不能脫胎生活。桌面實際上體現了生活的細節,它不僅是數碼產品的簡單堆砌,更多的是使用者對生活的理解和態度。正因如此,每個人的桌面都反映了個人品格、習慣,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

這篇文章就和大家介紹我140x80cm的桌面上都有哪些物件。

1.顯示器—SAMSUNG Space Monitor

3840 x 2160 / 31.5寸 / VA面板 / HDMI x1 / Mini DP x1

支架設計是這款產品的精髓,它採用了鉗夾式的底座、支持0角度靠牆擺放,空氣感的支架可以輕鬆的調整角度,這就讓我省去了購買液壓臂的麻煩。

我有2種使用模式,在寫文章和瀏覽信息的時候,我會把屏幕拉近同時降低高度,整體的體驗類似於Surface Studio。而到了瀏覽視頻電影的時候我則會將顯示器靠牆壁放置,這樣就會有更舒服的視距欣賞影視作品。

需要注意的是這款屏幕對於你使用的桌子是比較挑剔的。首先桌子要有能夠被鉗夾夾穩的邊緣,有一些非一塊木板的老桌子就很難使用。其次我建議你的桌子短邊長至少要有80cm以上,如果這個距離只有60cm或者更小,在使用31.5寸顯示器的時候過短的距離會讓你的眼睛難受,尤其是在看電影的時候。

屏幕本身的素質可圈可點,VA材質的面板肯定談不上好屏幕,但4K、10億色基本上滿足我的要求。由於我是一個Mac OS用戶,高解析度基本上是我對顯示器最重要的要求,因為選擇4K可以給你帶來更好的體驗。4K的屏幕可以默認狀態下直接顯示Hidpi的解析度,在文字大小和精細度上都能夠有很好的保證。足夠高的解析度可以讓多個軟體並列顯示在一屏中,減少你相互切換的麻煩,它的有效軟體堆疊數量其實遠遠超過帶魚屏的2K,日常的瀏覽狀態下我可以同時關注很多不同的信息。

這款屏幕僅有2個輸入口,Hdmi和Mini DP都支持4K60Hz的輸出規格,對於絕大多數MacBook用戶,我的建議是你購買mini DP的轉接器,因為要在眾多便宜的轉接器中找到一個可以支持Hdmi顯示4K60Hz確實太難。大部分轉HDMI的轉接器雖然標註支持4K,但大多數都是4K30Hz,屬於不可用的情況。

屏幕上的燈是BenQ的ScreenBar Plus,基本上已經成為了網紅顯示器照明燈,我也就不多贅述。除了本身長得不那麼優雅之外,它的照明效果確實對得起這個價格。

2.電腦—Macbook Pro 16

6核i7 / AMD 5300M / 16G / 512GB

這是我今年剛換的乞丐版16寸,這是我的第四台Macbook,前面分別是2013款MBP15頂配,2015款MB乞丐,2018款MBP13定製。這一代Macbook Pro 16是我覺得第一次和性價比沾邊的Mac,強勁的性能讓你可以應付除了遊戲以外的絕大多數工作娛樂場景。

我一直都是把Macbook作為桌面主機使用,因為它有著極為便利的切換條件。你可以每天把它帶出去工作,然後回到家給它插上一根雷靂3,它就搖身一變成主機,整個過程連開蓋都不需要。當然,這要得益於雷靂3介面的應用,其實全功能Type C也可以做到這件事,但是它的速率非常有限,在4K60Hz輸出的情況下供電可能僅夠60W的電腦使用,像是15寸的這種高性能筆記本,仍然需要雷靂3的高帶寬才能夠完美支持。

在選購配置的時候讓我比較意外的是,4K60Hz和2K144Hz的屏幕其實不要求你的筆記本有很好的顯卡,不考慮遊戲的話集顯就可以流暢的刷網頁寫文檔了。根據我自己的測試情況,除了2015款的MB只支持最高2K60Hz的輸出 ,2014款的MBA13在DP輸出的情況下可以穩定2K144Hz和4K60Hz,只要你比2014款的MBA配置要高,那麼就一定可以流暢的帶動2K144Hz或者4K60Hz,不用擔心顯卡不強帶不動的問題。

3.擴展塢—HP Thunderbolt Dock G2

雷靂3協議 / PD100W / 2x TypeC / 1x 雷靂3 / 3x USB-A

如果你也是一個筆記本當主機的用戶,我強烈建議你購買一個擴展塢,因為擴展塢能顯著改善筆記本電腦作為桌面主機的過程中走線混亂的問題,可以讓你的桌面更加乾淨合理。這套設備可以實現出門回家用一根線接上就完成從筆記本到台式的完全轉變,加上我是一個常年不關電腦的人,睡覺前直接把顯示器關閉後,早上醒來打開顯示器敲一下鍵盤就可以自動喚醒電腦。

擴展塢的選購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這裡我簡單講一下Type-C口擴展塢的問題。對於大部分13寸的電腦來說,稍微好點的轉接器就可以實現一根線解決60W的電力 4K60Hz USB3.0的需求,甚至普通的全功能Type-C口就可以實現,還用不到Macbook Pro上雷靂3這種高帶寬的介面。而問題到了15寸電腦就要複雜的多,拿最新款的Macbook Pro 16為例,100W的供電 4K60Hz 能夠給M.2外接移動硬碟跑滿速,能滿足這些要求的,一般只有雷靂3介面協議的擴展塢能夠實現。

我購買的是HP Thunderbolt Dock G2,採用了DC電源供電,PD供電給筆記本最高支持100W,雷靂3 介面 / 2X DP 4K60Hz / VGA / 千兆乙太網 / 3X USBA 3.0 / 3.5 mm 音頻介面 / 2X USB-C。

目前的使用情況是這樣的,顯示器的Mini DP出口到轉接器,然後再通過C口給到Hub的雷靂3菊花鏈上面,背後的全功能C口插Micro SD卡的讀卡器。前面的C口用於連接硬碟。側面有一個USB-A口用於插我的MX Master 2S的無線接收器,音響的音頻線轉3.5mm 插在了側面的3.5mm孔上。背後還富餘了2個高速的USB-A、2個DP口和一個VGA。所有的功能都正常運作,電腦端顯示達到40Gb/s的雷靂3,供電顯示100W。

好的擴展塢的價格一般都不會便宜,走雷靂3協議的擴展塢更是4位數起步,但它所帶來的體驗是完全值得這個價格的,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我建議你們嘗試一下使用擴展塢來連接電腦的快樂。

4.鍵盤—Apple Magic Keyboard

讓我很意外的是我桌面上最少人認識的物件,居然是蘋果的這塊Magic Keyboard 2鍵盤,每次都會有人來問我鍵盤是什麼型號。我買的是深空灰帶數字小鍵盤的版本,這個顏色確實很好看,在桌面上搭配任何設備都不顯得突兀,唯一的缺點是用久之後黑色鍵帽打油會顯得比較難看。

換薄膜之前我也用了2年的機械鍵盤,上學那會兒覺得機械鍵盤很彰顯個性,酷炫的燈光、清脆的聲音、精緻的鍵帽和掌托,這不僅是一個打字工具,更是一件時尚單品。我非常建議沒有用過機械鍵盤的人都去體驗一下機械鍵盤的快樂。促使我用回薄膜鍵盤的原因主要是手感,我並不是覺得機械軸本身的手感不行,而是機械軸本身需要花更大的力,即便是已經在用手感最輕的紅軸,我打久了依舊手酸。

我是會經常寫文章的人,撰寫大量的文字內容對我來說家常便飯,機械軸的長觸發鍵程會讓我的手指感到疲憊,Magic Keyboard 2中的剪刀腳結構就讓我打起來更加舒適。當然,我不建議你參考我的個人感受,鍵盤手感好壞因人而異的,判斷一個鍵盤是否適合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買回來自己敲上一段時間。

5.滑鼠—Logitech MX Master 2S

側面滾輪 / 自定義按鍵 / 全觸控板功能模擬

滑鼠和觸控板對於Mac來說都是必要的存在,所以沒有必要去爭論Mac到底要不要用滑鼠。我個人的習慣是出門用觸控板,在家的大屏幕上使用滑鼠,我不想在大屏幕前使用觸控板的原因主要是桌面上還原不了筆記本電腦的觸控板布局,我確實不習慣觸控板在右邊的布局,所以才改用了滑鼠。但其實二者對我來說在功能性和辦事效率上都是相同的,都很好用。

我認為羅技的MX系列一直是Mac的絕妙搭配,無論在顏值還是功能性上都有著非常出色的表現。羅技的MX Master 2s是我目前在用的,配合自定義按鍵設置和側面橫向滾輪,可以模擬出全部的觸控板手勢,使用時不需要擔心遺漏掉任何功能。MX系列的握持感很不錯,手大的用戶可以考慮Master系列,手小的用戶也可以使用Anyway系列。

目前Master系列已經出到第三代,第一代的滾輪切換是有設計問題的,主要由於有個元器件摩擦力不夠,導致經常出現滾輪頓挫感消失的情況,需要人工拆下來重新調緊。第二代用到目前為止還不錯,沒有大問題。第三代重新設計了外形,同時引入了金屬電磁滾輪,進一步提升手感。

就我個人感覺,Mac上的滑鼠系統確實不如Win,主要的問題集中在滑鼠的啟停加速度以及滾動的順滑程度,這些是可以通過插件部分解決的,如果有機會我以後會單獨說一下這個問題,但如果想要還原像Win上高dpi的流暢體驗,我目前也沒有找到很好的辦法。

6.無線充電板

我不是一個狂熱的無線充電愛好者,但我的桌子上卻有3個無線充電板,想想也是件奇怪的事情。我用到無線充電的頻次是很低的,一方面是手機續航太好,另一方面也是有線充電太快,真正需要無線充電的場景可能是給閑置在家不用的備用機時刻保持著滿電狀態。

三合一的無線充電板是老七家的,支持Apple Watch、7.5W無線充電、還有一個Lightning介面的立式充電位 ,造型簡約價格實惠,適合雙機的蘋果生態用戶。我桌子上的這一款已經停產了,取而代之的是把立式lighting介面換了平鋪的無線充電,用於AirPods的充電。另外一個是大家熟知的小米59塊錢的無線充電,沒什麼值得介紹的,僅僅是便宜而已。

非常有趣的是VH無線充電保溫杯的充電板,可以為手機提供最高10W的無線充電,專用的馬克杯放上去之後就可以進行無線加熱,將溫度維持在55度,對於喜歡喝咖啡或者熱茶的用戶來說非常友好。唯一的缺點是如果水杯中沒水,它仍然會持續加熱不會自動切斷電源,一直干燒會存在一定的風險。

7.音響—漫步者S1000

我在換這台音響之前使用的是HomePod,在過年時拿回家給老爸組成雙HomePod的Studio模式後,就臨時買入漫步者S1000應急。漫步者S1000是那種又大又重的老式音響產品,在我本來就不大的桌面上佔據了很大一部分的空間,老式的木箱設計也和現代數碼產品之間找不到共鳴感。

我對它的音質方面倒是沒太多挑剔,主觀感受是聽起來還可以,要做到讓我的木耳朵滿意其實還蠻簡單的,但也不至於說服我這是一個很好的音響,至少沒有HomePod的那種抓人的第一耳聽感。

它從佔據我桌面的第一天就被身邊的人瘋狂嫌棄,連網友們都紛紛讓我換掉這個看著礙眼的音響,可見不只做人不容易,做個音響也不容易。下次遇到價格可以且顏值過關的音響我再換,也歡迎你們給我推薦你們喜歡的音響。

8.咖啡機—小米有品心想咖啡機

喝咖啡這件事情其實是我近半年才養成的習慣,我不是熱愛咖啡的味道,咖啡因對我來說並沒有明顯提神的作用,我單純是在很多時候不想喝奶茶飲品,出門在外又沒有好茶可以喝,所以就只能選擇喝冰美式。

我目前在用的是小米有品的心想膠囊咖啡機,最大的體驗就是確實想喝就喝比較方便。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膠囊尺寸比較特殊,只能購買適用於這台機器的膠囊,口味上似乎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但鑒於我不是專業喝咖啡的,所以我的感受並不具相當的參考作用,無法給大家深入分析。

如果你的要求和我一樣低,或者需要在品質外更追求速度,那這台機可能還勉強適合你。如果你對咖啡有更高追求,我建議你還是去考慮更高級的咖啡機或者手沖。

9.分享是最大的樂趣

這就是我桌面上的主要大物件以及我選擇的原因,其實還有一些邊邊角角的設計,比如說紙巾盒倒放在了桌子底下方便抽取,還有一些亞克力收納盒和整一個充電纜線系統的設計,篇幅太長就不在這裡過多贅述,有機會拍成視頻再和大家慢慢分享。

最後我也希望你們在評論里和我分享你們的桌面,這樣不僅能讓我了解到更多有趣的物件,也能讓大家發現更精彩的生活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虛擬現實怎麼玩?蘋果這 6款AR 應用讓你眼前一亮
首提「智能 X 效應」,英特爾攜手產業加速智能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