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黑龍江火器營和齊齊哈爾炮台屯

清代黑龍江火器營和齊齊哈爾炮台屯

編者註:昨天發的傅惟光先生的文章《嫩江草原七千年鷹的形象》,關鍵的七千年前鷹的照片沒發,這裡補上。

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1685一1686年兩次雅克薩對俄自衛反擊戰的歷史見證,現存黑龍江省博物館國家一級文物。

清代黑龍江火器營和齊齊哈爾炮台屯

單麗麗 傅惟光

(齊齊哈爾市文物保護中心 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摘 要】清初黑龍江設置火器營,齊齊哈爾市區有地名炮台屯,演練火炮之所,現仍稱炮台屯。

【關鍵詞】齊齊哈爾炮台屯 黑龍江火器營建制 炮台屯名副其實

齊齊哈爾有個炮台屯

齊齊哈爾市區,火車站東南有個地名叫炮台屯,乘火車到齊齊哈爾,馬上要進站了,看到一排排紅磚的樓房,這裡就是齊齊哈爾的門戶炮台屯。

炮台屯是一個古老的村屯,曾經有久遠的歷史。據1992年齊齊哈爾《地名志》記載:「炮台屯,在鐵鋒鄉政府駐地西南2公里。清康熙元年(1662年)建。聚落與城區相連,呈長方形,面積0.8平方公里。」建屯的歷史要早於齊齊哈爾清代駐防城的歷史。

清代黑龍江火器營的設置有關的歷史

自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設置,鎮守黑龍江等處地方將軍,駐黑龍江城(黑龍江左岸老璦琿),於嫩江西岸齊齊哈爾屯,始設齊齊哈爾水師營制,設總管。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於江西齊齊哈爾屯又增設火器營,置參領。

黑龍江將軍駐地,1684年由左岸遷至黑龍江右岸新璦琿(今黑河璦琿鎮),1693年遷至墨爾根(今嫩江縣),1699年黑龍江將軍駐地移駐齊齊哈爾。據魏毓蘭所著《龍城舊聞節刊》記載:「火器營舊在內城東北隅,即大人府之左近,清康熙三十二年,建『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庫正三楹。左『神威將軍』炮庫,又南為鉛丸,苘麻庫,右為子母炮庫,又南為軍械庫,各三楹。前建樓門一楹,門外左右各建官兵值班堆撥一所。四周繚以土牆,其右廂則木柵圍之。又西一面外築土牆,長十五丈五尺。今改參謀處。」

清代加強了黑龍江的防務,特別注重了火炮的使用。重點的邊防重鎮,都配置了火炮。關於火炮的配置,西清於嘉慶十一年(1806年)前後所著《黑龍江外記》,已有記載。西清姓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是鄂爾泰的曾孫。西清於嘉慶十一年,從北京來齊齊哈爾,入黑龍江將軍衙門,任銀庫主事兼義學教習。在齊齊哈爾任職期間與謫戍此地的文人廣交朋友,遍訪民間庶人,所見所聞一一錄之。遂寫城筆記體裁的《黑龍江外記》八卷,開黑龍江志書之先河。其中第172條記載:「齊齊哈爾,墨爾根,黑龍江皆有炮,曰『神威無敵大將軍』,齊齊哈爾、黑龍江各四位;曰『神威將軍』,齊齊哈爾,黑龍江各十二位,墨爾根八位;曰龍炮,齊齊哈爾六位;曰威遠炮,齊齊哈爾、黑龍江各二位;曰子母炮,齊齊哈爾二十位,墨爾根、黑龍江各十位。其雅克薩城所獲羅剎炮三位,烏寧克爾、珠爾亨等處所獲羅剎炮二位,並殘毀子母炮一百九十五位,行營炮四位,皆齊齊哈爾庫貯,永遠不動。」

清代為了鞏固黑龍江的邊防已經廣泛使用和配備火炮,在抗擊外來入侵和保衛祖國北疆發揮了重要軍事作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爆發的雅克薩對俄自衛反擊戰,都統彭春率水、陸軍北進,反擊沙俄入侵。陸軍萬人,攜巨炮200門,自江西齊齊哈爾屯出發,進擊雅克薩。

西清在《黑龍江外記》173記述「《八旗通志?將軍郎談傳》:『臣等愚意,欲取雅克薩諸城,非紅衣炮不可破。記奉天府有紅衣炮數座,若速遣官得之,十炮即可濟用』。又言:『令副都統溫岱等潛進紅衣炮於城北攻之,護軍參領博里秋等於兩翼放神威將軍炮夾攻之』。又言:『率護軍參領馬世基以龍炮擊之』。然則今日庫貯炮,具皆平定羅剎故物也。」是時指出,火炮在雅克薩對俄自衛反擊戰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後來庫貯的大量火炮,都參加過雅克薩對俄自衛反擊戰,是歷史的見證。

炮台屯為黑龍江火器營操練之所

黑龍江大清炮隊,每年都要到城東十里炮台屯,操練演習火炮。據《黑龍江外紀》卷四191,「炮以霜降日在齊齊哈爾城東十餘里演放,將軍、副都統或去或不去,事亦責在參領」。即由參領負責,每年霜降之時於炮台屯操練,演放火炮。第174條記載了,演放火炮用火藥等事項。「操放槍、炮,每槍例火藥六斤六兩,轟葯一兩二分,鉛彈五百三十三枚。神威無敵大將軍一位,例火藥一百八斤。神威將軍一位,例火藥五斤一兩。龍炮一位,例火藥一斤六兩五錢,轟葯一兩八錢,鉛彈九枚。每歲京師、奉天、吉林遞送之數止此。其諸城備用數目,統計火藥三萬五千七百三十七斤、轟葯三百四十九斤、鉛彈八十二萬四千三百五十枚。而白布三百四十一丈、火繩六百丈、線麻七千九百八十斤,附貯藥引火所必需也。」

清代的火炮為前膛炮,從前方炮口填充火藥和彈丸,用線麻和布塞緊。炮後上方引信,點火放炮。火藥分橫、順,轟葯是橫起爆炸作用,順葯起發射作用。用藥比配很嚴格,否則出炸膛自傷事故。放炮產生熱量,霜降之後進入初冬,火器營在初冬操練。城東十里這處演練靶場,就是炮台屯名稱的由來。

火藥庫在磚城東北角,後來改建北關電影院,現已拆除。

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

「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1975年5月,發現於齊齊哈爾建華機械廠。年初建華廠的宣傳幹部沙濤到哈爾濱參加學習班,省直文物系統的專業人員講述了,雅克薩自衛反擊戰的過程和關於「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的情況。沙濤回到齊齊哈爾後,開始尋找銅炮的線索。在原建炮庫的所在地,建華廠十五車間廢料堆中找到了「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一位。原有四位僅存此一位,報告給了黑龍江省博物館,省博物館派專人取走 「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並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連同一枚彈丸一起在省博物館展出。

關於沙濤的名字,差不多齊齊哈爾人家喻戶曉,後調到齊齊哈爾市檢察院,作書記員,1983年11月7日在搶救落水青年時壯烈犧牲,年僅34歲。沙濤舍已救人廣為人知,但是沙濤發現國家一級文物「神威無故大將軍」銅炮,從來無人披露。我們應該銘記沙濤發現國家一級文物的重要貢獻。

「神威無故大將軍」銅炮,是雅克薩對俄自衛反擊戰的歷史見證。炮重1000公斤,炮身通長248厘米,炮口內徑11厘米,外徑27.5厘米,底徑34.5厘米。炮身鐫刻滿漢兩行文字為「神威無故大將軍」、「大清康熙十五年三月二日造」。炮身前細后豐,並有相間的五道隆起,中部有左右兩個柱狀耳,炮口底部正上方有瞄準用的星和斗,後部上方有 放火繩的圓孔。遺存實心鐵彈丸一枚,重2.7公斤。

神威無敵大將軍和雅克薩自衛反擊戰

十七世紀中葉沙俄帝國不斷進犯我國黑龍江流域,燒殺掠奪,構築城池,對我國北疆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清廷決定對沙俄侵略者進行堅決有力的打擊。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夏,寧古塔副都統薩布素奉命率領清軍一千人,駐守黑龍江北岸的黑龍江城(老璦琿,今俄方境內維笑勒依村)。八月,康熙皇帝下令薩布素統領吉林烏拉、寧古塔駐防的滿洲八旗兵和增派的達斡爾官兵一千餘人,攜家眷移往黑龍江城。與盤距雅克薩的俄人呈對對壘之勢。由於俄人拒絕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所以清廷不得不採取自衛反擊的立場,堅決徹底清剿沙俄入侵。為了決戰雅克薩,清軍作了充分的準備。康熙二十一軍(1682年),前往雅克薩偵察的副都統郎坦,全面了解敵情後,曾上奏康熙皇帝,清撥「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第二年「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經吉林運抵齊齊哈爾(嫩江西岸齊齊哈爾火器營),後隨軍北上,運至黑龍江城,雅克薩前線。固守雅克薩的俄人不滿千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春,清軍三千人,有駐防璦琿的滿族官兵、京營八旗、吉林和齊齊哈爾的水陸兩軍和善用藤牌和刀片的福建藤牌兵。還有齊聚於前線的索倫、達斡爾族官兵。火器營的「神威無敵大將軍」等巨炮蓄勢待發。康熙命令清軍分水陸兩路進取雅克薩。五月二十二日,清軍各路兵馬,自璦琿齊聚雅克薩城下,向俄軍發出最後通牒。俄軍非但不撤退,反於次日晨發兵來犯,被清軍殲滅。對於如此頑敵,當晚,前線都統彭春等遂下今清軍合圍攻城。一面於城南布兵,設擋牌、土壟掩蔽,施放強弓 弩。又一面,將紅衣炮潛進城北形成南北夾擊,兩翼配置神威將軍炮,形成火炮夾攻強大的攻擊火力。同時另一面進戰船於城東南,以水軍進攻,堵其退路。郎坦又下死命令,於城下三面積柴火,焚城。在清軍強大的攻勢下,俄軍頭目托爾布津,出城投降。清軍以必勝的決心和強大的實力,取得了第一次雅克薩戰役的勝利。但是侵略成性的沙俄賊心不死,被投降釋放後,又拼湊人馬重占雅克薩,托爾布津不識改悔,又一次與中國人民為敵。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爆發了第二次雅克薩之戰。六月初,黑龍江將軍薩布素,都統郎坦率二千清軍,分水陸兩路包圍了雅克薩城。附近各族群眾派來了弓箭手參加支援。俄軍憑藉洋槍洋炮,死守城池。清軍在古城島高地布置了「神威無敵大將軍」等重炮火力群。經過三次激烈戰鬥和近兩個月的圍囤,城內彈盡糧絕,匪首托爾布津被火炮炸死,固守的俄軍八百多人,僅剩一百多人落荒而逃。「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在雅克薩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雅克薩城夷為平地。雅克薩自衛反擊戰,是中國人民抗擊沙俄入侵,保衛祖國北疆的一次重要戰役,以輝煌的戰績載入史冊。雅克薩停戰後,兩國舉行了邊界談判。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9月7日),中俄簽定了第一個平等的邊界條約《中俄尼布楚條約》,以黑龍江為界,延續了二百多年邊界的長治久安。

雅克薩戰役後,以「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為首,戰功頗豐的眾火炮榮歸黑龍江將軍駐地,興建炮庫於齊齊哈爾封存,愛護有加。直至1975年,沉寂了二百八十九年之久,僅剩一位的「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被沙濤同志發現,才重見天日,人們才目睹了國家一級文物「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的威嚴尊容。讓我們成為永遠的記憶,雅克薩之役,「神威無敵大將軍」和發現「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的有功之人沙濤同志,讓歷史告訴未來,千秋永續。

炮台屯歷史文化名城的傳承印跡

保護傳統地名,就是保護城市的歷史。齊齊哈爾地名志的記載,清康熙元年(1662年),就建有炮台屯,是比齊齊哈爾清代駐防城歷史還早的古老村屯。三百五十八年以來,炮台屯的地名一直延續至今,承載了齊齊哈爾城市歷史的文脈。炮台屯位於齊齊哈爾中心城區東南,地勢較高的砂阜,每年霜降過後黑龍江火器營的大清炮隊在這十里之外打靶、演練,又在雅克薩之戰,盡顯了神炮的神威無敵。火器營成為了久遠的歷史。炮台屯的存在和僅剩一位的「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是難得的歷史見證。

炮台屯作為一個地名,卻很少有人知道,炮台屯名字的由來,與炮有什麼關係。炮台屯的名稱就緣於,這裡曾有炮台,是黑龍江火器操練火炮之所。

地名就是城市的記憶,記載了城市的歷史,保護地名就是保護城市的歷史,一個城市不能沒有記憶,失去記憶的的城市將失去魅力。齊齊哈爾的古老地名追述著這個城市悠久的歷史文化血脈。齊齊哈爾的名稱,是從嫩江以西的齊齊哈爾屯帶過來的,卜奎或稱西站未自卜奎驛站,龍沙來自三百多年前方式濟所著的《龍沙紀略》,是記述黑龍江齊齊哈爾的第一部志書。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城市發展建設中忽略了對地名的保護,很多地名丟失了,包括齊齊哈爾數不清的傳統衚衕名稱,洋名怪名干擾了城市的歷史。建築界有一句被建築師們經常重複的話:「建築創作從尋找城市開始。」既然是歷史文化名城,就是應該不要讓城市失去記憶,要尊重歷史、敬畏歷史。防止在城市建設中,亂拆歷史建築,亂改歷史遺留下來的地名,失去城市的記憶。

今日炮台屯的守護

炮台屯,有一陣子出名了。1982年前後,齊齊哈爾的鐵路部門開發了炮台屯,在這裡建起了三十八棟鐵路家屬居宅樓房。隨後炮台名聲大振,相繼建起了學校、商店、鐵路俱樂部、浴池、衛生所……,一時間成為了一處繁華之地,還有一所教堂。炮台屯確實火了一陣子!但是經過三十幾年市裡城區的發展,這獨處市區東南一隅的炮台屯,由於閉塞、交通不便,有點兒與世隔絕,並逐漸走向蕭條。道路不好,唯一的3路公交車,拒絕駛進炮台屯為終點。因為拉不到乘客,計程車拒載去炮台屯的乘客。炮台屯蛻化為,急需改造的老舊小區、棚戶區。

由於閉塞交通不便,缺少開發,已致於很少有人涉足炮台屯,這裡成了他鄉僻壤。通往炮台屯的路上,一處處倒閉的工廠,破廠房接二連三的映入眼帘,更增加了所有的破敗。

炮台屯有過光榮的歷史,輝煌的過去,現在卻成為了城市的一角,沒有人再關注這個地方,齊齊哈爾的南大門,南來的火車載的客人,第一眼見到的齊齊哈爾,就是炮台屯。有居民證實,炮台屯靠近南貨場一側,確實有炮台。歷史文化名城關鍵是歷史文化,我們不能作沒有文化的歷史文化名城。城市規劃中,要抓住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核心。保護開發齊齊哈爾的門戶——炮台屯。

齊齊哈爾炮台屯,是齊齊哈爾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張名片,是清代黑龍江的重要史跡。黑龍江清代在維護祖國統一,保衛祖國北疆,抵禦外敵入侵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雖然不少歷史遺存由於歷史的原因已經不復存在,然而齊齊哈爾炮台屯和「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依然保留了下來,成為黑龍江軍民抗擊外來入侵的真實可靠的鐵證。

近日政府相關部門,正式將炮台屯列入了老舊小區改造日程。炮台屯樓群和環境整治已經啟動,計劃三年完成全面改造,炮台屯將再現往日生機。

參考文獻:

齊齊哈爾志稿《地名志》1992年

《龍沙紀略》清 方式濟

《黑龍江外記》清 西清

黑龍江省志第五十三卷《文物志》

1984年版齊齊哈爾地圖的炮台村

【作者簡介】

單麗麗:(1978年—)黑龍江省肇東市人,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文物考古,地方史。

傅惟光:(1944年—)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人,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文物考古,地方史。

滿族文化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雙城堡京旗回屯之一百二十一個半旗屯今何在?
他是康熙的兒子,19年生14個子女,最後卻被幽禁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