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馬鞍的歷史發展和民族特色

馬鞍的歷史發展和民族特色

馬鞍是馬具的一種,最初肯定是阿爾泰語系騎馬民族發明,現在一般認為就是匈奴人發明的馬鞍。匈奴人早期騎馬,會在馬背墊一點皮革類的東西會舒服一點,但真正意義上的馬鞍,是指高橋馬鞍。馬鞍兩端從平坦轉度為高翹,限制了騎手身體的前後滑動趨勢,提供版了縱向的穩定性。沒有馬鞍時代,馬奔跑起來,身體來回晃動,射箭極為困難。只有加上馬鞍,增加了騎馬人的身體穩定,才有力於射箭。

匈奴的馬鞍何時傳入中原?有的認為是漢朝,看現在拍攝的漢朝與匈奴作戰的場景,都是有馬鞍。可惜這些影視劇不能當歷史證據,一些書籍寫是漢朝引入的馬鞍,主要根據有關匈奴與漢朝之間騎兵交戰,推理認為應該有。

這是北魏的契丹馬鞍,有的重視確實證據的學者認為是北魏時代鮮卑人將馬鞍帶入中原。最早的馬鐙是在鮮卑人建立北燕時期位於今遼寧的墓葬道中發現的。

要是按漢字史書里記載,最重視馬具包括馬鞍的朝代,就是契丹人建立的大遼。當時中原人歷史上認為,中原就是天下,宋朝人稱契丹馬鞍天下第一,說明讓農耕民族的中原人非常羨慕。

農耕人有錢,可能會穿各種豪華的衣服,而馬背上民族,則非常重視各種馬具,而各種馬具中,尤其重視馬鞍。貴族以及各王和大汗的馬鞍,也是非常豪華,尤其國力富裕的大遼,就更加重視馬鞍的製作。

這是契丹馬鞍。北宋的《太平老人·袖中錦》記載:「契丹鞍、夏國劍、高麗秘色,皆為天下第一,他處雖效之,終不能及。」據《契丹國志》里記載,契丹國送給北宋國的國禮,往往就是契丹產的各種馬具,其中包括契丹馬鞍。

契丹馬鞍的材質就非常高檔,材質有銀鎏金、銅鎏金、或加以瑪瑙、玉塊點綴等。金屬類工藝多用鏤空或用捶揲、鏨刻出各種圖案。圖案紋飾多是契丹人生活環境中動植物的摹寫,如:牡丹、菊花、芍藥、寶相花等。因為契丹與西亞的交流比較多,有些馬鞍有波斯等西亞風格。

契丹其後的女真和蒙古,受到契丹文化影響很大。因為蒙古是游牧民族,比漁獵民族的女真(其後的滿洲)更重視馬的文化。比如蒙古治療馬疾病的獸醫就比滿洲先進,所以滿洲八旗遠征,往往帶著蒙古獸醫。因為戰場上,人也會經常受傷,在缺乏醫生的時候,就由蒙古獸醫幫助先處理戰士的外傷。於是流傳出一句話:蒙古大夫——惡治。本並無貶義,但流傳到一些中原人嘴裡,就是輕蔑地說。現代,已經有很多學者寫有幫助蒙古大夫正名的文章,蒙古的蒙醫,博大精深,是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

要說馬鞍文化,阿爾泰語系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馬鞍文化,每個民族的馬鞍文化都是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滿洲的馬具文化是有專門工匠製作,一個駐紮的滿洲八旗營地,就是配備有不同的工匠,如有的專門製作滿洲弓箭,有的專門製作滿洲刀,有是製作滿洲熟皮等,還有就製作各種馬具包括馬鞍的工匠。

蒙古的各方面文化,體現為各部文化的不同。以前再談論弓箭文化的時候,我們已經談論了,2019年10月9日發的文章《老罕王對民族有一非常大的貢獻,卻長期不被人重視》,因為老罕王用八旗統一滿洲各部,形成各方面統一文化。但蒙古各部文化一直相對保持獨立,比如服飾、弓箭等文化,各部之間差距很大。馬鞍文化也是如此,蒙古各部的馬鞍文化也存在很大差異,有的部的馬鞍,已經進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蒙古的巴爾虎的馬鞍,前後鞍鞽低,底座寬大,銀飾用的特別多。鄂爾多斯地區的景泰藍馬具則不同於阿拉善地區景泰藍馬具,反而與青海、甘肅、西藏、雲南藏區的景泰藍馬具極為相似,這可能是鄂爾多斯文化受藏族文化很多,鄂爾多斯地區的景泰藍馬具來源於藏區文化的影響。

鄂爾多斯景泰藍馬具樣式有別於包括烏拉特部、察哈爾部等部在內的蒙古元寶馬鞍,在外形上與青海、西藏、甘肅藏區的景泰藍馬具較為相似。

蒙古先是各部引入藏傳佛教,後來成為全民信仰,藏傳佛教深入影響到蒙古文化的各個方面,當然不同部受到的影響不同,有多有少,所以出現有些部的馬鞍與藏區的馬鞍非常相近。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一段大清滿洲女性影像,可看滿洲女性的氣質和服飾
窮德勝門、爛果子市?600年的德勝門留給北京人什麼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