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任澤平:新基建是一個兼顧短期長期 化危為機挑大樑的政策

任澤平:新基建是一個兼顧短期長期 化危為機挑大樑的政策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記者|李沐遙

△ 我們現在面臨的情況類似於2003年「非典」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疊加。

△ 經濟深度的衰退這個是確定的。

△ 我們最近倡導的新基建,我認為是一個很好兼顧短期、長期化危為機一個挑大樑的政策。

△ 實際上要啟動新的一輪基建關鍵要有「五新」,新領域、新地區、新主體、新方式、新內涵。

△ 新基建投資潛力是很大,它的乘數效應更大。

4月10日晚間,央視財經連線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任澤平,對當前備受爭議的新基建能否擔起中國經濟發展大任的話題進行了探討。

任澤平認為,當前形勢類似與2003年非典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疊加。疫情作為本輪危機的導火索,難以確定其未來情況,但可以確定的是金融的脆弱性和經濟停擺所帶來深度衰退疊加,中國經濟在二季度的反彈很有可能會落空。此時,新基建是一個很好的兼顧短期、長期化危為機挑大樑的政策。

在他看來「消費刺激和自己投資都會增加當期的債務。債務並不是問題的關鍵,問題的關鍵是你今天舉借的債務能不能帶來未來的收入。」中國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短期能夠穩增長、穩就業、惠民生,長期是增加有效供給。

他認為,支撐中國經濟未來社會繁榮發展的新基建不僅包括5G、人工智慧、數據中心、軌道交通等以科技為核心的這些補短板的基礎設施,還包括教育、醫療、社保,符合人民美好生活嚮往的這些地方的基礎設施。

以下是精彩摘要:

當前的形勢:

類似於03年非典和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疊加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現在面臨這些問題,有很多可能是新的現象,怎麼理解當前的形勢呢?我給大家打一個比方,當然比方不一定完全的準確,但是有助於大家來理解當前的形勢。我們現在面臨的這個情況,類似於03年非典和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疊加。

二季度我們復產復工會加快,但目前復工不等於復產,現在很多公布的統計數據,如復工率達到了80%,但是我們復產有的行業不到30%,要恢復到正增長,目前來看還相當的困難。老百姓對消費的聚集也心有餘悸。同時,海外疫情嚴重,包括出輸入性影響,在全球化的今天,大家我們很難獨善其身,因為中國是深入融入到了全球,它會通過比如歐美的經濟的衰退,通過貿易、產業鏈、通過出口的訂單產生影響。比如說我們的出口訂單,現在東南沿海都在大幅下滑。它還會通過資本的流動,通過金融市場「交叉感染」,而且這些影響已經開始顯現了。

總的來說,有幾點可以確定:第一,金融的脆弱性和經濟的停擺,或者經濟的停擺所帶來的經濟的深度的衰退疊加。第二個是什麼呢?經濟的深度的衰退,這個是確定的。一季度大家覺得國內(疫情)結束了,但是可能超出了大部分人的預期,海外爆發了,這就導致中國經濟在二季度的反彈很有可能會落空。

我覺得面對危機的時候,第一要做好準備,要有底線思維,就是現在中央講要有底線思維。第二個就是看你怎麼去應對。那麼我們最近倡導的新基建,我認為是很好的一個兼顧短期、長期化危為機的一個挑大樑的這麼一個政策。

新基建為什麼能挑大樑?

其實我們現在面臨的挑戰很多,主要有四方面,一個是控制疫情,二是恢復生產或者叫復產復工,三是企業和居民的受困,第四是擴大內需。我們面臨這4個挑戰,宏觀經濟學有一個這個規則叫丁伯根法則,當你面臨的是一籃子挑戰的時候,你的政策應該是一籃子的,要用一攬子的政策來解決這些問題。所以包括降息、降准、減稅、專項貸款,包括基建,都包括在這裡面。

但是這一籃子政策裡面,要有一個挑大樑的。為什麼說新基建要挑大樑?因為你看這些政策,比如說降息、降准,給企業的專項貸款,是給企業續命,讓他活下去;再比如發消費券,包括政府的一些補貼,包括一些減稅措施是幹什麼呢?是讓居民部門能夠度過以前的難關。你會發現財政的減稅政策,還有包括貨幣政策,降息、降准,我認為它都是短期的,而且這些政策還不能用力過大,力度過大的話,一定會帶來負面的效果。

那麼,什麼樣的政策既能夠兼顧短期,又能夠兼顧長期?

那麼現在來看,是新的一輪基礎設施建設,就是我們說的新基建,為什麼呢?那麼因為新基建它短期可以擴大需求,我們通過項目帶動就業,帶動就業以後,工人工資就有了著落,這樣的話他就可以再帶動消費。這就是我們說的短期穩增長、穩就業、惠民生,它短期能起到效果,當期是擴大需求,長期是增加有效供給。

相比單獨拉動消費

可能拉動投資是更好的一種方法

中國和美國應對危機的政策組合是不一樣的。美國主要是靠零利率、QE、直升機撒錢。而中國貨幣政策相對溫和。發消費券,或者說直升機撒錢的方式,遠遠不如投資基建。為什麼呢?因為這裡面很多人有誤解,說你投資基建會增加了債務,但事實上,發消費券,刺激消費就不增加債務嗎?是一樣的。

債務並不是問題的關鍵,問題的關鍵是什麼呢?你今天舉借的債務能不能帶來未來的收入。你會發現刺激消費什麼之類的,它短期還可以,但是真正能夠帶來未來收入的,是一個好的債務的好的投資方向。那就是什麼?基礎設施投資。我認為投資是可以的,消費沒有投資效果要好。

另外這裡有個爭議比較大的點,大家顧慮說基建在過去來說就是一劑猛葯,是葯三分毒,過去很長時間是出現過像鐵公雞建設這一個建設中出現的這種投資效率低下,導致產能過剩,槓桿率過高的這些問題,新基建怎麼避免重走老路?

像美聯儲無上限的QE 政策,肯定是大水漫灌了。但中國到現在為止還是相當克制的,溫和的貨幣政策。同樣就是基建,不是很多人說的一說搞基建,就4萬億出來。其實我們積極的財政政策力度的把握上是有不同的尺度的。如與08年相對比,我們連續4年每年搞1000億的專項國債項目,來推動基建的建設。這種溫和的刺激現在來看,效果也還是不錯的,而且它帶來的代價可能比那種強刺激要好很多。

新基建關鍵要有「五新」

支撐中國經濟未來社會繁榮發展的新基建包括什麼呢?比如說5G、人工智慧、數據中心等等,軌道交通,包括以科技為核心的這些補短板的基礎設施,還包括什麼?教育、醫療、社保,符合人民美好生活嚮往的這些地方的基礎設施。

其實這裡要講一個問題,就是把新基建和老基建不要去對立,其實我們講的比如說人口流入的城市群,這些所謂的老基建軌道交通、城市的地上地下的管網投資的潛力還非常大的,它的短板還是非常明顯。只要你的投資能夠服務於產業,服務於老百姓,最大化它的經濟社會效益,能夠帶來未來的這種回報,我覺得都符合我們剛才講的新基建的一個廣義的內涵。

那麼我現在把新基建歸納一下,實際上要啟動新的一輪基建關鍵要有「五新」,關鍵做好這「五新」,我們就可以最大化它的經濟社會效益,防止重走老路,而且也能帶來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的釋放,也能夠改善民生福利。哪五新?新領域、新地區、新主體、新方式、最後是新內涵。

新基建不是概念

乘數效應更大

新基建是什麼呢?是新技術、新經濟、新產業,中國經濟要增速換擋,要新舊動能轉換,要高質量發展,不就是要發展這些東西嗎?如果說我們認為新基建、新技術、新產業、新經濟,都挑不起大梁,你的潛台詞就是中國經濟轉型沒戲了。中國經濟要轉型發展,要創新發展,要高質量發展,讓新基建去挑大樑,你就反過來說,你不讓新基建挑大樑,你讓老基建去挑大樑,那不就是重走老路了嗎?

大家擔心說新基建現在佔比小,沒關係的。新基建它佔比小,但是它增長很快,傳統行業和傳統的基建,它現在佔比很大,但它增長已經放緩了,開始負增長。反過來你對比發現這些新經濟,它雖然目前佔比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幾百分之二十幾,但是它增長速度非常快。比如我就給你舉一個例子,我們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大約是6.1,我們大部分傳統行業只有個位數增長。但是,我們最近這幾年中國的互聯網經濟以每年百分之二三十的速度在增長,所以說究竟誰要承擔起中國經濟未來繁榮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任呢?一定是他們。

基礎設施投資,尤其是新型技術的投資,你不能光看它的投資體量有多大,它的乘數效應是很大的。比如說我給你舉兩個例子,一個是5G,一個是充電樁。5G是什麼概念?我們未來幾年加起來投資大約1萬億左右。但是我要跟你講的另一個數據,就是業內的專家做的測算,它所支撐的上下游的經濟的價值產值是多少?是十幾萬億。比如說未來大家講的所謂無人駕駛、人工智慧、大數據中心、新零售、新金融等等,它實際上都跟未來5G的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是密切相關的。包括我們的數字的數據的產業化,沒有這些基礎設施的支撐,這些東西都很難落地的。

再比如說充電樁,因為現在大家看到傳統的燃油車現在逐年增速在放緩,甚至負增長,但是新能源汽車這幾年爆髮式的增長,以每年50%-100%的速度在增長。那麼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汽車是未來像特斯拉、寧德時代都增長得非常快,現在歐美都設置了燃油車的技術表,大家都看到了重大的機遇,所以中國在最近這幾年通過各種政策,希望在新能源汽車的時代,中國能夠實現彎道超車,實現我們百年的汽車夢想,汽車強國的夢想。但是你知道嗎?新能源汽車現在有一個很重要的瓶頸是什麼?是充電樁。我們大致現在叫車樁比是3:1,就三輛車才有一個樁,這是很大的麻煩。所以說你會發現我們投充電樁,我看他們的測算說中國算足了充電樁也就投3000億,也就是投資體量,但是你不要忘了,充電樁所支撐的新能源汽車,這個市場是萬億級的,所以我覺得你要看他支撐的行業的市場空間有多大。

政府要提高赤字率

相比通脹更擔心通縮

那麼新基建錢從哪裡來?第一要提高赤字率。這個時候切記政府的財政不能保自己的平衡,我們政府還要保自己的收支平衡,企業和居民的壓力就會非常大,這時候政府就要擴大赤字,這就叫公共財政。財政不是會計和出納,它是什麼?它是熨平經濟周期波動。它這時候就要發揮財政來反哺企業和居民的這樣一個公共的功能。第二是3月27號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專項債。專用債是不列入赤字的,還有特別國債也不列入赤字的。這些東西都可以用來減稅,擴大消費,擴大投資。

我們建議這次中國在新的一輪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內需方面,可以注重一些科學的規劃,注重它的步驟、力度、節奏,這樣的話就能更多地發揮它的長處,避免它的短板。這樣就把好事做好。你既然要搞這樣一個大規模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你就要有很多配套的這樣一些資金,這樣一些信貸的投入,接下來會不會引發通脹的現象出現,相關的產業拉動,或者說投資的大刺激,會不會帶動貨幣將來會出現一個超發的情況呢?

這個問題其實還是涉及到一個對政策的度的把握。如果說是一個溫和的政策,它的代價包括通脹的代價,產能過剩的代價就小一點,而且因為你不是一猛子扎進去,這樣你糾錯的能力也會比較強。我覺得這是第一點。第二點現在我們真正應該擔心的其實不是通脹,實際上是什麼?是通縮。什麼叫通脹?一般來說通脹就是貨幣超發,再加上經濟過度繁榮,對吧?這個工具供不應求,而且就業很充分,一般這時候會爆發比較嚴重的通脹。

什麼叫通縮?比如說企業經營壓力很大,經濟下行壓力很大,失業壓力很大,大宗商品價格都在跌,這個叫通縮,而且貨幣沒有超發,這就是通縮。但是現在我們來講,中國現在真正應該擔心的是什麼?是通脹還是通縮?現在經濟這麼差,肯定是應該擔心通縮壓力。你比如說我就舉一個例子,最近原油價格跌到了20多美元一桶。我們現在看到我們的PPI,去年是持續負增長,現在又回到負增長,那麼未來企業的盈利就會有很大的壓力。

(以上觀點來自央視財經)

- 證券市場紅周刊 原創-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申請並獲得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期的 的精彩文章:

旭輝的「長期主義」增長觀
我的環保故事|長期檢測大貨車尾氣,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攻堅戰篇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