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自然》評論:保護今天經濟,為了明天的健康

《自然》評論:保護今天經濟,為了明天的健康

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對世界經濟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短期衝擊和挑戰。中國展現出控制疫情的能力並在努力實現經濟恢復的良性循環,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也正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自然·醫學》發表歐洲科學家評論文章。圖源:自然網站

歐洲央行認為,歐元區各國的公共財政正因經濟的衰退而造成影響。12日,歐洲央行公布了該行副行長德金多斯日前接受媒體採訪的記錄。德金多斯表示新冠肺炎將使全球經濟步入衰退,其中歐元區的衰退程度將更為嚴重。

在英國《自然·醫學》雜誌最新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中,歐洲科學家提醒,全球應立即拿出行動防止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所引發公共衛生問題。評論文章作者同時給出了建議,提出可幫助國際社會從COVID-19「餘波」中恢復的一些可行性措施。

健康危機帶來的挑戰

歐洲央行副行長德金多斯在日前的採訪中表示,經濟走勢將取決於疫情造成經濟停擺時間的長短,以歐元區為例,今年第三季度可能出現增長跡象,但真正復甦要等到明年,而且明年的復甦也不足以彌補今年的經濟衰退。

此次《自然》的評論文章中,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和義大利博科尼大學社會動力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作者認為,COVID-19首先是一場健康危機,但很可能演變成一場經濟方面的挑戰。

而這一挑戰並不罕見——過去100年里已經有過無數次先例。他們認為,此前發生過的經濟危機曾造成一定社會脆弱性,全球經濟的互通性增進了這種聯繫,目前應警惕COVID-19使問題進一步加劇。

文章撰寫者指出,「經濟下行本身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因為政府削減財政支出意味著更少的資金會投入公共衛生;經濟下行還會影響個人和家庭,導致他們的收入減少,限制他們參與促進健康活動的能力。因此才應採取措施避免經濟衰退給社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共同的敵人是病毒

在文章中,作者也提出了面對挑戰應採取的三個措施。

首先,歐美政府必須把拯救生命作為第一要務,並以儘可能快速和高效的方式來完成這一使命,因為從長期看這麼做能減少經濟和衛生所受到的衝擊。人們首先必須遏制病毒的傳播,並儘快減少與其相關的死亡,並注意醫護人員和實驗室設施是否可以應對不斷增加的工作量。

其次,政府承擔保護金融風險的責任,必須團結起來對抗人類共同的敵人——一種微生物,而不是其他國家。

第三,則是要注意到亟需採取的措施可能會在短期內威脅到就業和生計,對此應想辦法保護好有財務風險的群體,同時確保小企業有能力在經濟恢復後重新開始,以此為復甦做準備。

因為無論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現代知識經濟都依賴於高技能且通常是專業的勞動力,一旦失去了這些技能(例如那些由於已年屆中年且不太可能重返工作崗位的人被迫裁員),那麼想要恢復就會非常之困難。

人類始終休戚與共

評論文章作者還提醒道,在歷史上,危機總是會催生出一批投機牟利者。

他們建議政府應打擊金融市場上的破壞性投機行為,用實際舉措防止被稱為「災難資本家」的出現。因為實際上,「他們的利潤是別人的損失」,這些人會在疫情期間壓榨本就艱難度日的弱勢群體,最終造成社會中一些最貧窮的人受到的打擊最大。

「世界正處於十字路口」,作者這樣寫道。疫情可能會讓人們認識到,我們都在這個小星球上相互依賴,無論是全球變暖、不平等還是環境惡化,人類始終會休戚與共。

而這次疫情也可能會成為一個轉折點,重燃所有人對科學的信念將使人們更加團結,因此,希望人們都能傾聽科學家和醫療專業人員的聲音。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劉義陽

審核:管晶晶

終審:冷文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美國確診超21萬,全球超90萬!世衛組織下了個「可怕」的判斷
今天,我們在集中隔離點默哀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