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孩子有自私的心理,錯不在他們,錯就錯在父母認為別人的孩子有錯

孩子有自私的心理,錯不在他們,錯就錯在父母認為別人的孩子有錯

導語

自私的心理,是每個人再普通不過的一種心態。自,指的是自己;私,指的是利己。成年人在現實社會中摸爬滾打,難免有些地方需要自私的行為來保護自己。但對於孩子來講,身為父母是不希望這種即普遍又無奈的心理狀態及早的出現在孩子身上。那麼,當孩子出現自私的心理,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本篇文章將會告訴你:

1、現狀:孩子有自私的心理是具有普遍性的

2、辦法:理智的父母,又是如何對待孩子的自私心理呢?

現狀:孩子有自私的心理是具有普遍性的

每一個孩子的心理狀態,是直接反映了家庭教育與干涉的成果。比如:

從小就在溫文爾雅,知書達理的家庭中成長,那麼孩子一定是通情達理,舉止言談都很文明的;

從小就在煙熏火燎的麻將桌旁長大,那麼孩子往往出口成臟,賭性過人;

從小就在嬌生慣養的環境中長大,那麼孩子進入社會之後就會處處碰壁,總認為是別人對自己不好;

實例:

一次到朋友家做客,女主人在經歷了兩次意外流產後非常不易的有了大寶,從此全家將其視為珍寶,對他非常溺愛。期間,無論大寶走到哪,身後都有人隨時跟著,無論是開門還是進洗手間,大寶完全不需要自己動手;

飯前,奶奶對大寶的三請四請就不用提了,更令我詫異的是,這個孩子異常的挑食,奶奶對大寶的「關愛」幾乎是無微不至,就連蒸好的玉米都需要奶奶一顆一顆的喂到嘴邊。

捫心自問,孩子過早地出現自私心理,就一定是孩子的錯誤嗎?就以朋友的例子,由於意外流產,所以才會特別珍惜現在的大寶,那麼他的任何要求在家人面前來講,都不算過分的。可以大寶終究有一天要自己走向社會,自私的人格缺陷會使他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屢屢挫敗,無論是心理還是身體上,都會遭到全然兩面的「待遇」。有的時候,強烈的自私加上性格的狹隘,對社會也是一種潛在的隱患和負擔。

辦法:理智的父母,又是如何對待孩子的自私心理呢?

1、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是孩子一生最偉大的老師;父母,也是陪伴孩子一生的一面鏡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在自己看來,無足輕重。但是在孩子的眼中,父母的做法都是自己模仿的榜樣。

作為父母,先從一些小事做起,凡事處理的角度要站在公立的基礎上,不要出現大的偏頗,特別是在利益面前,懂得舍與得的哲學道理。告訴孩子一定是先有舍,才能有得。

2、對孩子的愛,要有尺度

自私的心理,源於孩子對任何事物得到的難易程度都過於簡單。越是容易得到的,孩子的內心就會認為越是自己應得的。對孩子的關愛,父母雙方要做到尺度得當,將父母與孩子

假象成一個平衡木,父母的關愛太少,孩子容易出現孤僻的性格,因為關愛等於安全感;如果父母的關愛太多,孩子容易出現自私的性格,因為愛無法一時消化,得到的容易越加不珍惜,更容易認為是應得的。

所以,尺度的把握就是要自己與孩子的這個平衡木盡量處於平衡的狀態,只有這樣,孩子的性格與心態才能平衡。

3、別讓隔代親,徹底讓心愛的孩子「廢」掉

隔代親的問題,是非常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特別是孩子與爺爺奶奶獨處的時候,孩子最懼怕的父母不在身邊,平時不宜達到的要求,此時儘管開口,而爺爺奶奶的態度大都無視要求是否合理,因為太希望孩子少受一份委屈,多一份快樂,所以就容易縱容孩子的極端發展。

特別是父母工作繁忙,經常將孩子交由爺爺奶奶代管的家庭,要做到與長輩的教育溝通,至少在原則的問題上,大家態度要保持一致。畢竟,希望孩子健康發展,才是眾人的期盼。

4、不要為孩子年齡小而替他找借口

自私心理的另外一種形成原因,在於父母常犯的一個小錯誤,那就是幫孩子開脫。年齡小,沒有經驗,是對於孩子來講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但是生活中並無小事,凡事都以年齡、經驗的問題為其開脫,在孩子內心會形成一種擋箭牌。

當走向社會的時候,面對個人錯誤或集體錯誤時,你的孩子就會第一個跳出來逃避責任,先把自己的摘得一乾二淨,將干係都推到別人身上。

所以,你的小錯誤,會釀成他將來社會人生中的一道深淵,往往碰壁到頭破血流還是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

這種現象,在你工作的周圍,不也經常發生嗎?

5、學會分享,學會感恩

自私的對立,是無私奉獻,無私奉獻的表達方式是與他人分享。作為一個孩子,孔融讓梨的道理是他們聽得懂人話的時候就該必備的人生道理。

不僅如此,灌輸分享是一種美德,感恩是一種尊重的事實道理。就像打小的夥伴,今天孩子分享了自己的巧克力,明天換回了一塊餅乾,類似這種的小幸福,要讓孩子明白這其實是一種互惠互利過程。

當走向社會之時,朋友之間的請客吃飯並不是你所認為的理所應當,要麼是感情的維繫,要麼是對你有所圖。如果孩子從小就懂得分享與感恩的道理,長大之後面對朋友之間的社會交往,會變得更加從容。

畢竟社會的交往,沒有人可以像親生父母一樣大肚無私,如果一味地索取,而沒有分享與感恩,到頭來沒有知心朋友並不算什麼,自己一頭霧水還要抱怨別人,這才是失敗的人生。

6、儘早的讓孩子嘗到自私的苦果

社會經驗中,要想一個人快速清醒,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孩子的教育,並不是一味的向好教育,偶爾摻入一些苦果在裡面,得到效果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同在一個小桌上玩耍,自己的孩子拿了別的小朋友一個玩具,並未有歸還的意思,而是沉浸在自己歡樂之中,父母普遍的行為是不以為然,到頭來孩子的自私心理會愈加強烈。

如果,父母偶爾扮演一下別的小朋友,拿走了自己孩子的玩具,而表現出一副不以為然的表情,孩子雖然不會表達,但是在事後教育的潛移默化之中,他們是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結語

回歸主題,孩子的自私心理,千萬不要錯怪孩子,因為他們本是一張白紙,而是父母沒有教他們如何拿筆的姿勢,才最終導致他們「亂寫亂畫」的自私性格。父母任何時間對孩子進行心理干預都不會晚,怕就怕的是父母永遠認為錯的是別人的孩子。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見或建議,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明理記,明辨是非,追求真理,記錄生活,感謝有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童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埃里克森發展心理學,兒童學齡前三階段,各項能力針對訓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