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新型納米粒子像裝GPS的導彈,可穿透大腦障壁尋找腦瘤

新型納米粒子像裝GPS的導彈,可穿透大腦障壁尋找腦瘤

惡性腦瘤治療相當麻煩且術後預後不佳,原因很多,最主要的一個是大腦自身防禦機制在阻止治療,稱為腦血管障壁。現在一項新的小鼠實驗成功利用偽裝成氨基酸的納米粒子突破大腦障壁,並能將藥物直接送到腫瘤患處大開殺戒。

惡性腦瘤治療一般以外科手術直接切除腫瘤為主,然而當腦瘤生長位置位於腦幹、重要血管神經部位時,動刀風險偏大,醫師就會改以放療和化療為主,然而後者將遇到另一個問題:腦血管障壁。

腦血管障壁(blood–brain barrier,BBB)也稱血腦屏障、血腦障壁,是指血管和腦之間有一種選擇性阻止某些物質經血液進入大腦的「屏壁(結構主要有3層)」,平常可以保護大腦免受外來威脅,但這也說明障壁對「通關」的物質非常挑剔,而通過血液循環將藥物送至癌細胞治療的化療(化學合成藥物治療)效率將因此大打折扣。

過去有研究嘗試利用磁納米粒子或超音波為藥物打開關隘,但這會帶來其他風險;現在,一組研究團隊開發出新的納米粒子,它們偽裝成氨基酸來「欺騙」障壁,待進入大腦就帶著身上的藥物殺往腫瘤患處釋放。

首先,過去科學家已在多種腫瘤細胞中觀察到LAT1分子過量表達,於是研究團隊將納米粒子設計成可被LAT1分子識別結合,如此一來,納米粒子就像裝了GPS的導彈,等通過大腦障壁後就能鎖定大量LAT1分子表現的患處、找到腫瘤。

過去也有其他納米粒子可以做到穿透障壁這一點,但研究人員指出,以前的納米粒子設計非常複雜,有時無法順利在大腦海中移走,而新設計的納米粒子僅由單一化合物製成,結構非常簡單。

雖然將這項研究應用於臨床還要很長一段路,但這項發現為開發靶向LAT1分子的納米粒子、並將藥物輸送到大腦的療法提供了新方向。新論文發布在《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

(首圖來源:耶魯大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輪網 的精彩文章:

德國、美國與澳洲都部分封鎖Zoom的使用
減少社交媒體成癮Facebook推出全新Quiet Mode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