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大眾ID.3「難產」,要淪為廢鐵了?

大眾ID.3「難產」,要淪為廢鐵了?

自從2019年,大眾在法蘭克福車展上發布了純電緊湊型轎車ID.3之後,讓小編我這個「大眾腦殘粉」著實激動了一把。

你問我為什麼激動?這還用說嘛,當然是因為ID.3作為MEB架構的開創車型,其地位自然不亞於MQB的鼻祖-高爾夫,所以小編我也是盼星盼月亮等著其引入國內。

不過在距離原定的上市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海外媒體突然曝出,大眾ID.3可能會「難產」,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困難;再加上大眾一拖再拖地宣布延期,不經讓我開始懷疑了?ID.3作為大眾最先進電動車,難道會淪為廢鐵?

要點速讀

1、大眾ID.3的獨到之處(設計、軟體、硬體)

2、正式上市之前,遇到了數不勝數的問題

3、推遲大眾ID.3的上市,受到影響的不僅僅是消費者,更是對大眾汽車有著不可估量的損失

4、大眾為ID.3的全面化使用費盡心思

大眾ID.3究竟是不是電動版高爾夫?

大眾ID.3是電動版高爾夫?

是,也不是,聽小編給你慢慢道來!大眾寄希望於ID3成為電氣化時代的銷量支柱,就跟如今的高爾夫一樣。但從技術上來說,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設計

大眾汽車品牌首席設計師克勞斯·比紹夫(Klaus Bischoff)表示:「有了ID.3,就標誌著大眾汽車開始走向了未來,渾然天成的設計和絕對直觀的用戶體驗展示了一種新穎的思維方式。」

設計部分,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來,大眾ID.3徹徹底底摒棄了之前的大眾家族化設計,集合了更多的創新設計和全新技術,展現了大眾未來的設計方向,同時也證明其地位不亞於甲殼蟲(Beetle)和高爾夫(Golf);其中前臉上並不具備傳統意義上的中網,轉而變成了開放式格柵,再加上一條貫穿全新的大眾車標連至兩側大燈組的LED燈帶,整體極具未來感。

側面,一條銳利的腰線自下而上,貫穿了前後門把手,並延伸至尾燈處;而異色帶有紋理的D柱設計,又讓這輛緊湊型車增添一絲「俏皮」的味道;值得一提的是,ID.3還採用了花瓣樣式的輪轂,不僅僅造型獨特,還能實現更高效的空氣動力學。來到尾部,黑色部分從車頂一直蔓延至尾箱蓋,搭配可點亮的大眾車標和ID.3品牌標識,帶來十足的高級感;而兩側的尾燈組,猶如一個平放的「P」字母,內嵌燈組更是像工藝品般精緻。

進入車內一眼看過去,ID.3的內飾設計相較於大眾傳統的燃油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特別的變化在於電子擋把與儀錶盤連為一體的設計,擋把集成於液晶儀錶盤的右側,造型獨特,用戶通轉動端部實現換擋,儀錶盤右方也可顯示當前擋位。

●硬體

ID.3基於大眾專為新能源車型開發MEB模塊化平台打造而來,因此在驅動部件、電池以及車內空間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均衡。其中的APP 310電驅動單元主要由一台150kW(204PS)的電驅動器永磁同步電動機組成,峰值扭矩 310Nm,並與1速變速箱和電機控制器一起裝配在後軸上。

此外,該電機的定子採用了扁平化的Hairpin繞阻技術,在提升電機功率密度的同時,也能夠有效的減小驅動電機的體積。

為了節省空間,ID.3的高壓扁平電池包還巧妙地集成在底盤中部,並加入了經過輕量化處理的液冷系統,提供45kWh、58kWh以及77kWh三種電池容量規格(WLTP工況續航分別為330km、420km以及550km),支持100kW快充,在該充電模式下30分鐘內即可提供290km的續航,成績非常可觀。此外,大眾還為ID.3的電池組提供八年或160000公里的保修,這足以證明大眾對ID.3電池技術的信心。

不過由於後置電機的緣故,大眾為實現完美的車身配重,還將空調壓縮機、轉向電機以及電子設備控制集成在前部;與此同時,得益於大部分總成也都集成在底盤上,因此ID.3有著得天獨道的低重心設計,可實現更高的駕駛極限。(現款的高爾夫操控都已經讓小編羨慕不已,現在就更期待ID.3!)

●軟體

為什麼安卓的硬體比iPhone要強那麼多,但用戶體驗方面卻依然相差甚遠呢?答案很簡單,因為軟體調教!

而這次大眾ID.3也打算在軟體方面好好打磨一番,為此特意開發了一套「vw.OS」車載系統。該系統將原本70多個ECU全部簡化成全車3-5個核心的高性能車載計算平台(HPC),並統一協調控制這些HPC,利用OTA在線升級(類似特斯拉類似)和大眾汽車雲,實現功能和系統實時迭代升級,就宛如一台手機一樣,「每天」都有新發現。(對於小編我這種愛搞「機」的人來說,簡直不能再棒,以後就是每天研究刷車了!)

與此同時,這套「vw.OS」車載系統帶來的好處也是非常直觀的:1、降低了此前的複雜ECU的製造成本;2、軟體有著更高效的處理能力;3、能支持OTA升級;4、與自己開發的車載硬體有著更高的適配率;5、加大軟體自主研發率可以掌握未來汽車的話語權。

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迪斯表示:「在未來汽車競爭中,車載軟體將佔據未來汽車創新的90%,而大眾的做法就是搶佔軟體的高地,嘗試開拓一個新時代。我們一旦成功,每個有雄心的企業都會效仿大眾,讓自己的汽車產品依託於一個智能的可演化的汽車電子電氣架構。」

大眾在革「自己」的命

看完了上述是不是覺得ID.3不簡單!不過一則德國媒體《經理人雜誌》在2019年12月的報道,則給大眾潑了一盆冷水,其表示:「大眾ID.3目前遇到了大量軟體BUG,因此預計大眾ID.3極有可能延遲3-12個月上市。」

雖然在今年2月大眾公開否認了這一報道,並宣稱首批約3萬台ID.3將在2020年夏季實現交付,但是根據近日一名大眾內部人士透露「ID.3目前還沒有達到大批量生產的標準。」

大眾和媒體這一次居然唱起來反調,那到底誰真誰假,今天我們就來剖析一下!首先通過收集海外媒體的資料,我們可以發現主要阻礙ID.3量產有兩個主要問題:「底層軟體」、「歐洲冠狀疫情」。

●底層軟體

目前海外媒體報道ID.3問題大部分集中在底層軟體不斷曝出BUG上,而且修補BUG的進度似乎追不上發現問題的進度。

根據此前採訪的大眾相關人士透露:「大眾ID.3的造成這一系列BUG的核心問題,都歸於初期大眾在當時整體系統底層架構開發太過於匆忙,從而導致各個模塊間經常不兼容,以至於整個系統奔潰。」(有點類似Windows上的軟體衝突導致的「藍屏」),再加上初期試生產的ID.3軟體都由大陸等供應商進行代工,因此問題爆發出來之後,大眾很難及時處理,必須聯手供應商一個個排查,無疑又拖延了解決問題的時間。

儘管在問題爆發後,大眾立馬召集了全集團(包括大眾、奧迪、保時捷等)超過10000名的技術專家來解決問題,每天上午和下午及時與工程師進行溝通,隨後在晚上又派遣技術人員將ID.3上的故障單元卸下來進行修復,然後再組裝回去。

但事與願違,一天下來整個團隊最多能發現超300個系統BUG,可以說這已經不是10000名技術專家能立馬解決的了,要知道修復一個系統BUG,那要修改的代碼數量不亞於整個系統重新檢查一遍,同時還要想辦法解決,費時費力費人,好像在與BUG打一場「持久戰」;與此同時,工程師還要進一步推進其他功能的研發,以保證在今年夏季大眾ID.3的正式上市。(這壓力,連小編我光寫都能感受到)

此外,根據海外媒體爆料,大眾還計劃將首批ID.3將交付給內部員工,從而進行長期監測,在車輛正式向客戶交付前,大眾員工將向官方做出重要反饋。

寫到這,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麼ID.3會這麼難,大眾這一回是在革「自己」的命,用一句老話來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還需努力」。

對於一家傳統車企,這一次轉型全新的造車模式,並開發一系列可OTA升級的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同時還要不斷處理時不時曝出的BUG,用一個字來形容「難」!

●疫情影響

此外,除了大眾本身的問題外,這突如其來的冠狀病毒COVID-19,也讓大眾ID.3捏了一把汗。

全球汽車行業正遭遇自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最大的降幅。也有人說,這是比1929年世界經濟大蕭條還嚴重的危機。不管怎麼說,毋容置疑這是全球汽車工業至暗的時刻。

截至北京時間3月24日20時,海外新冠肺炎累計確診超26萬例,其中義大利累計病例為6.3萬例、美國4.6萬例、德國3萬例……隨著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多家全球性汽車製造商不得不宣布關閉工廠,為期至少兩周以上。其中就包括大眾集團等合計100多家工廠。一夜之間,汽車文化策源地——歐美汽車工業幾乎徹底停擺。

大眾汽車也宣布:「停工將延長至4月19日,位於德國的所有生產乘用車、商用車和零部件的共28家大眾工廠將持續停產」。而這28家停產名單之中就包括生產大眾ID.3的茨維考工廠。

這時候我能想像到大眾ID.3內心的陰影面積:「說好的夏季上市,咋就這麼難呢?」

●電池產能不足

前段時間,我們曾報道過,大眾集團旗下首款旗艦純電動SUV車型e-tron,因LG化學在波蘭的動力電池工廠產能有限,而導致動力電池供應不足,進而使得比利時布魯塞爾工廠暫時停止生產e-tron。

這不經讓我聯想到大眾ID.3是否也會遭遇該問題呢?

畢竟奧迪e-tron作為高利潤的豪華車型,都不能保證充足的電池產能,那麼走量的大眾ID.3又會如何呢?

如果不能按時交付,那就是雪上加霜

對於普通的消費者來說,如果ID.3延遲交付的話,僅僅是晚些時候拿車而已;但對大眾汽車來說,面臨的問題那可不僅僅是這麼簡單。

●來自歐盟的巨額罰款

而首當其衝的就是面臨巨額罰款,按照歐盟政府的規定,從2020年1月1日起,在歐洲95%的新車每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不應超過95克,而到2021年所有新車的二氧化碳平均排放更是需要低於95g/km。而這次大眾就希望通過推廣ID系列,來儘快降低其品牌車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但這次如果真的推遲的話,那麼大眾的原計劃將徹底被打破,而今年歐盟排放目標或許也很難實現,因此其面臨的將是高達4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49.1億元)的巨額罰款。

●工廠閑置

要知道大眾這次為了全新MEB平台,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在全球範圍內大面積建設新工廠(目前已有7座)。按照此前規劃,在2020年10月安亭工廠(上汽大眾)及佛山工廠(一汽-大眾)將正式啟動基於MEB平台的純電動汽車的生產,綜合年產能將達到60萬輛,並將於2025年前推出30款在國內生產的新能源汽車。

假設因為上述的一系列問題,導致ID.3無法達到量產標準,但在中國的兩大工廠又建設完成,那麼不開產的工廠其帶來的每日損失將是不可估量的!結合這一次因疫情,大眾大規模停產就能平均每天「燒」掉2.8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2.6億元)來看,想必兩個工廠不開產,損失也少不了多少!

此外,儘管目前已經生產好的ID.3會統一存放在倉庫內,以便技術人員查漏補缺,但換個方向來說,假設因軟體問題,導致無法開售,那麼與日俱增的ID.3將會很快填滿儲存量有限的倉庫,而一旦超過限額,大眾工廠又將面臨停產或者尋找更多的倉庫,這無形中成本進一步增加,即便家大業大如大眾,在這件事上也耗不起。

ID.3距離用戶還有多遠?

大約10年前,當第一批特斯拉、日產和三菱純電汽車問世時,大多數人都對其嗤之以鼻;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動車相關技術也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現如今全球已有數百萬輛電動汽車在行駛。

而這輛大眾ID.3似乎又進一步拉近了我們和電動車的距離,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大眾為了這些做出了哪些努力。

●擔心電池衰減和環保問題

為此大眾在設計之初,就努力攻克了這個問題,其利用新型技術(包括:主動電池加熱/冷卻、電池管理系統等)使得ID.3電池不論使用何種方式進行充電(再也不用擔心快充傷電池了),都能保證電池在8年160000km後,最小容量都有70%。

假設電池壽命已超過,ID.3電池也絕不會作為普通垃圾運送到垃圾填滿場,而是運送到大眾在全球各地建設的電池回收中心,將有價值的原材料(包括:鎳,錳,鈷和鋰等)重新回收,預計最初每年就能實現回收1200噸(相當於3000輛車)的電池,隨後回收量還在進一步增加。

●擔心電池安全

在一部分人眼中,電動汽車似乎是一個愛著火傢伙,但根據全球數據統計,電動汽車的著火率遠比傳統汽油或柴油汽車更低,只不過每次電動車著火都被媒體肆意放大,而傳統燃油車著火卻字句不提,因此造成公眾誤以為電動車易燃。

不過大眾為了儘可能降低這種火災隱患,還為ID.3裝配了一套特殊的安全系統,可將火災隱患和電擊危險降到最低,假設發生事故時,電池的電流會立即中斷;同時,ID.3的電池系統還裝配有特殊的防撞框架,並首次提供了全面覆蓋的堅固車身底部保護裝置。

●電動車只是有錢人的玩具?

這裡我們以德國為例,大眾ID.3的入門版本在德國補貼後的售價為23430歐元(摺合人民幣17.92萬元),這價格比德國市場在售的Golf 1.5TSI或Golf 2.0TDI 更便宜。

而使用起來,與一般燃油車行駛相同距離相比,大眾汽車預計每月運行成本的差異可能高達40歐元(摺合人民幣306元);與此同時,ID.3的維護成本更低,不需要複雜的油路更換,僅需每兩年進行一次車間檢查即可(無需考慮里程數);而保險方面,ID.3有著更高的安全係數,在德國達到了17級,平均比同類燃油車要高3級,這意味著每年可節省約200歐元(摺合人民幣1529元);此外,還有稅費等各方面優惠。

平均下來,ID.3的使用成本比同類燃油車每月約節省50歐元(摺合人民幣382元),或每年600歐元(摺合人民幣4590元)。

而對於後續二手車保值率,大眾官方表示:「過去,電動汽車的價格相比燃油車非常不穩定,這一部分主要原因是由於市場銷量低,同時幾乎沒有二手車的電動汽車市場,同時由於電池的快速發展,技術不斷革新。但這一回大眾ID.3的續航里程和充電能力將隨著新一代電動汽車的發展而改變,同時對適合日常使用的二手電筒池車的市場需求已與日俱增,這一趨勢在未來幾年還會持續。再加上電池技術在未來幾年中的發展也將更加緩慢,因此新舊電動汽車之間將不再存在重大差異,而我們的八年電池保修(超過16萬公里)也提供了額外的保障保護,所以ID.3的保值率大致與同級別的燃油車相同。」

總結

這台ID.3真可謂集大成者,全新的MEB模塊化平台、全新純電動力總成以及全新車載信息系統,都展示出大眾集團深厚的研發實力;我想要是換著其他車企,早就撒手不幹了(我可以為這句話負責)。總而言之,大眾為了打造ID.3所花費的代價,已經不是一般車企能夠承受住的。雖然如今大眾遇到了問題,但這款傾大眾集團之力的劃時代傑作終究是屬於大眾自己的革命,而革命的路上必定會有許多困難,因此這就需要大眾去和過去的自己進行博弈。

換個思維來說,小編作為「腦殘級」的大眾粉,也不是第一次見到大眾遇到類似的困難了,因此我相信大眾作為全球技術儲備最為深厚的車企之一,其一定會跨過這道坎,讓ID.3震驚世人,並成為大眾集團新四化轉型的基石。

綜上所述:說ID3是廢鐵就太無理了,這款MEB的全新電動車只是暫時還不完善所以推遲交付,作為大眾粉的我非常期待。(圖/文:太平洋汽車網 熊睿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平洋汽車網 的精彩文章:

Lightyear One即將推出 可利用太陽能充電
日產或將下調2020銷量目標 降至50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