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財政刺激達8萬億美元,IMF已為25國減免債務

全球財政刺激達8萬億美元,IMF已為25國減免債務

迄今為止,全球層面已經採取規模約達8萬億美元的財政行動,以控制疫情及其對經濟造成的損害。1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財政監測報告》表示,截至8日,20國集團(G20)經濟體也已經通過平均佔GDP3.5%的收入和支出措施提供了可觀的財政支持。

刺激力度空前,將導致各國財政赤字擴大,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面臨債務壓力。但IMF仍認為,各國在應對疫情時將實施財政政策的必要性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這些措施將能夠挽救生命,防止受影響最嚴重的個人和企業遭受收入損失、失業和破產,以及降低疫情引發深入而持久的經濟衰退的可能性。

此前,IMF執行董事會已批准為25個最貧窮和最脆弱的成員國提供債務減免和抗疫贈款。北京時間15日晚間G20財長與央行行長視頻會議上,各成員國也達成承諾為有需要的國家提供衛生和醫療領域的支持,並同意上述國家自5月1日起至年末暫停償還債務,幫助困境中的它們有更多資源與疫情作戰。

各國大規模出台財政支持應對疫情

各國採取的8萬億美元的財政行動,這一數額高於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刺激計劃。

其中,增加的財政支出和放棄的財政收入指標總體達到3.3萬億美元,貸款、股票注入和擔保總額達到4.5萬億美元,包括公共部門貸款注資(1.8萬億美元)和擔保(2.7萬億美元)。稅收和福利體系中對收入和消費起到穩定作用的自動穩定機制,如累進稅和失業福利,也提供了財政支持作用。此外,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和英國宣布提供大量公共部門流動資金支持,包括貸款和擔保,分別高於各自GDP的10%,以支持金融和非金融企業,包括中小型企業。

伴隨著各國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的出台,IMF預計,疫情及其金融和經濟影響將導致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比率相對於之前的預測大幅上升。隨著產出下降,財政收入下降的幅度將更為急劇(在2020年的基線情景中,財政收入佔全球GDP的比例將比2019年10月《財政監測報告》的預測低2.5個百分點)。必要的衛生支出以及為支持個人和企業而採取的稅收和支出措施也將帶來直接的財政成本,公共部門貸款和注資以及擔保和其他或有負債雖然能夠支持金融和非金融企業,但也會造成財政風險。

IMF表示,在疫情襲來時,全球增長前景已經出現疲軟,通脹率和名義利率都保持在低位。14日,IMF已將2020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測從1月20日的3.3%大幅下調至-3.0%。

「政府的應對措施應以迅速、協同的方式實施,與衛生危機的嚴重程度相稱,其中財政工具將發揮主要作用。」IMF稱。

IMF還提醒,財政政策需堅持挽救生命是頭等大事,為此,各國須充分滿足檢測和治療方面的支出,這就迫切需要各國開展全球協調,包括通過贈款和優惠融資以及開發普遍低成本的疫苗,向衛生能力有限的國家提供支持。

挽救生命還要求保持社交距離,這是全球抗疫行動的一項關鍵舉措,而這一做法又難免會降低產出,減少稅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所以,各國需要保護受影響最嚴重的個人和企業。這可以通過大規模、及時、臨時性和有針對性的措施來實現,如政府資助的帶薪病假和家事假、轉移支付、失業福利、工資補貼和推遲稅款繳納。同樣,對企業的流動性支持可以降低破產風險。

刺激政策應遵循標準,因地施策

IMF研究認為,根據迄今為止採取的應對政策,預計幾乎所有國家的2020年財政赤字都將惡化,美國、中國以及歐洲和亞洲其他一些經濟體估計將呈現大幅財政擴張。

儘管許多國家今年財政赤字的顯著增加是必要且適當的,但一些國家的財政初始狀況顯示出脆弱性(2019年全球公共債務佔GDP的83%)。IMF表示,目前疫情對全球公共財政的影響依然非常不確定。影響的深度、廣度不僅取決於疫情擴散的程度和持續時間,而且取決於經濟能否迅速復甦,或危機是否會產生長期的影響。

為此,IMF也建議,各國財政政策需遵守統一原則,結合自身實際。並建議各國出台的財政政策應嚴格遵循三個指導原則,防止債務財政風險。

首先,向個人和家庭提供支持,確保人們能獲得基本用品和服務並保持合理生活水平。為了避免永久性創傷,應向有生存力的企業提供支持,以限制避免裁員和破產。

其次,以臨時和高效的方式部署資源,並在多年期財政報告中反映相關成本。政府應根據干預規模相應加強妥善治理原則。例如包括:準確的會計核算;頻繁、及時和完整的信息披露;以及採用相關程序開展事後評估和問責。總之,政策制定者應竭盡所能,但同時保證對行動負責。

最後,評估、監測和披露財政風險,因為不是所有措施都對赤字和債務立即產生影響。例如,政府對企業貸款提供的擔保可能沒有前期成本,但如果企業今後無法償還債務,就會體現在政府賬戶上。

此外,IMF認為,各國的發展狀況、經濟結構和財政能力將影響其所能提供救助的規模,同時,措施的設計和類型也應當有所不同。

發達經濟體具有強健的稅收和福利體系,因此,可以利用支出、稅收和流動性方面的各種工具為個人和企業提供支持。例如,美國和德國的措施包括擴大失業福利(包括對於自雇職業者)、工資稅延期繳納,以及對中小企業的工資補貼。

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採取應對行動的預算空間則通常較小。它們面臨多重衝擊:流行病蔓延,國外對其貨物和服務的需求急劇下降,大宗商品價格暴跌,資本外流,以及金融市場借款成本上升。此外,它們的稅收和福利體系相對欠發達。因此可以參照印度、孟加拉國和肯亞等國利用獨特的識別系統和數字技術進行現金轉移支付,或以實物形式提供食品和藥品。也可以像中國一樣向受影響最嚴重的個人和企業提供暫時的稅收減免,包括在交通、旅遊和酒店服務行業。及時的增值稅全額退稅能使企業獲得亟需的現金。

而對於最貧窮和脆弱的一部分新興經濟體國家,IMF執行董事會已在14日批准通過改進後的控災減災信託(CCRT),為25個國家立即提供債務減免,作為幫助緩解疫情影響的應對措施的一部分,資金總額約5億美元,承諾實現25國兩年的額外債務減免。獲得債務減免的國家包括阿富汗、貝南、中非共和國、海地、馬達加斯加、尼泊爾、盧安達、獅子山、塔吉克、葉門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瑞德西韋中國兩項臨床試驗「叫停」
上海發布在線新經濟行動方案,未來將這樣扶持12大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