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位謀臣為朱元璋定下半壁江山,晚年想歸隱故里,朱:抄你滿門吧

這位謀臣為朱元璋定下半壁江山,晚年想歸隱故里,朱:抄你滿門吧

古代的時候,皇帝與臣子的關係一般都比較微妙,都說伴君如伴虎,其實陪伴在一個性格陰晴不定的皇帝身邊,可比陪著一隻老虎危險多了。清朝的雍正就是一個喜怒不定的皇帝,不過他勤政清明,除了心思深沉了一些,算得上是一個好皇帝,臣子只要不觸犯他的底線以及他的皇帝威嚴,都不會受到過於嚴重的懲罰。

比起雍正這種嚴肅派的君王,劉邦以及朱元璋這樣的笑面虎其實更可怕。劉邦是市井混混出生,身上有著地痞無賴的特質,臉皮厚自尊心不強,面對任何屈辱都能一笑而過。這樣一個人靠著自己的忍字訣以及身邊能人的幫助登上了帝位,之後雖然冊封了開國功臣,但等到自己的帝位穩固之後便著手清理異姓王,很多個異姓王都覆滅於這場無妄之災中。

無獨有偶,劉邦這種做法很多皇帝尤其是開國皇帝都效仿過,比如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表面上也是一個和藹的人,尤其是在電視劇中,他晚年的形象一般都是一個圓潤慈祥的老人,看上去很有親和力。但他在上位之後展現出的毒辣卻與他的外貌一點都不符,曾經為他征戰謀劃的開國功臣們,很大一部分都被殺害了,理由自然是他胡亂編造的。

被他殘害的那些開國功臣之中,李善長是最為無辜的一個。他原本是安徽人,年幼便飽讀兵書善於謀劃,在老家很有名氣。但他這樣一個能人卻遠離朝堂,多次拒絕元朝朝廷拋出的橄欖枝,因為他覺得元朝已經是強弩之末,他不覺得自己以一己之力能夠挽救元朝,在朱元璋沒有找到他之前,他一直在家中隱居,不問世事。

1355年的時候,朱元璋路過滁州,來到這裡之後他發現很多人都在談論李善長的才能,當時他正是需要用人的時候,於是便親自上門拜訪這位謀士。見面之後為了試探李善長的本事,他便故意問道,如今四方戰事頻起,什麼時候天下才能平定下來呢?這個問題問得比較寬泛,但李長善略加思索後便給出了回答。他以漢高祖劉邦為例子,說劉邦也是白手起家,但是善於用人,而且十分豁達,在民間有著很高的聲望,因此只用五年就平定了天下,成為開國皇帝。

現在的情況也同漢朝建立之前差不多,元朝的綱紀紊亂,各地諸侯割據局勢十分混亂,正是需要有人站出來一統天下。而且朱元璋的家鄉和劉邦的家鄉距離很近,若是漢高祖身上有天子之氣的話,朱元璋的身上應該也有。所以朱元璋只要能和劉邦一樣,任人唯賢並且施以仁政,那麼將來也能平定天下。

他這番話既分析了現實的局勢,指明了朱元璋的發展方向,又不知不覺拍了一通馬屁,讓朱元璋聽得十分開心。兩人見面後的這次面試,李善長算是高分通過,之後他便隨著朱元璋離開了滁州,成為他麾下的謀士。他雖然不親自領兵打仗,但一直在為朱元璋出謀劃策,而且還經常幫忙籌集軍需。

朱元璋在選拔人才以及在做各種關於軍事的重大決策時,都會來問李善長的意見,他一躍成為朱元璋跟前的大紅人。在朱元璋的征戰過程中,那些武將在前線作戰,功勞自然無需多說,後方出力最大的就是李善長和劉伯溫。朱元璋稱帝後論功行賞,那些武將都被封為將軍,得了不少賞賜,但要說風頭最盛的,還是李善長。

他被封為韓國公,歲祿四千石,成為群臣之首。很多人認為他從來沒有上過前線,不應該有如此高的地位,但朱元璋解釋道,李善長跟隨自己多年,軍中軍需都是靠他籌備的,功勞比上前線更大。為了表示自己對李善長的認可,朱元璋還把公主嫁給了他的兒子,兩人結為親家,關係更進一步。

李善長是聰明人,他也知道自己風頭太盛也許有一天會被朱元璋用來殺雞儆猴。但他難以舍下權勢地位,再加上看到朱元璋對自己這麼好,便一直沒有提出辭官。後來見胡惟庸下場凄慘被株連九族,他才知道朱元璋本質上是多麼狠毒的一個人,於是趕緊提出要辭官。可惜朱元璋卻並不打算放過他,胡惟庸案過去了十年後,李善長被朱元璋以「知逆不舉」的罪名判刑,一家七十餘人無一生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史浮沉 的精彩文章:

范進中舉後發瘋很可笑?看他之後的日子,換成你,也得開心到發瘋
日本投降後,曾坦言最懼怕中國這兩支軍隊,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