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怎麼解決臉皮薄這麼問題?你可以通過這三點,增厚你的臉皮

怎麼解決臉皮薄這麼問題?你可以通過這三點,增厚你的臉皮

你肯定有聽過,成功做事的基本的三要素「膽大、心細、臉皮厚」。

你需要有面對世界的膽子,同時對問題有見微知著的細心,然後再加上自己不畏困難、不怕失敗的厚臉皮,那麼你做事成功的勝算,至少會比一般人高很多。

然而,有那麼一部分人,在行動之前,往往就已經「打退堂鼓」,究其原因,就在於他們的「臉皮」不夠厚。

臉皮薄的人,都有什麼特徵?

愛面子,高自尊心,心理承受力脆弱,容不得一點自己顏面的受損,做事顧慮很多,不會開玩笑,對很多的事情都很在乎,卻又在乎不了。

這種種的「心理制約」,導致他們還沒有開始行動,就已經自己宣布認輸了。

不管做什麼事,即便是與人交談這麼常有的情況,臉皮的厚薄程度,也會決定我們能不能把這件事做好。

所以,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個臉皮薄的人,你是時候要讓自己的臉皮厚起來了。

你的臉皮為什麼這麼薄?

並不是每個人一出生,就註定是一個臉皮厚或者臉皮薄的人。

儘管先天遺傳的特質,對我們的性格會產生特定的影響,例如粘液質和抑鬱質等性格內向、害羞的人,臉皮會相對薄一些,但一些後天的因素,還是能起到強化或者弱化作用。

當然,我們知道所謂的「臉皮」,並不是真的指我們臉上皮膚的厚薄,這是一種形象化的稱呼。真正的意思是指,我們的心理,對外界情況其適應程度的高低。

我們對外界情況的適應程度越高,我們的臉皮自然就會越厚;反之,適應程度越低,臉皮也就越薄了。

那「適應程度」是怎麼來的呢?有兩種影響因素:

第一,我們個體的成長經歷總和;

第二,我們對外界事件的掌控度。

例如有些孩子的成長環境比較單一,接觸到的事物又不算太複雜,久而久之,就會導致他們對外界的適應程度不是很高,給人的感覺就有點拘謹和靦腆。

而那些從小養尊處優、衣食富足的孩子,父母又經常帶著他們「周遊列國」,那麼這些孩子對外界的適應程度比較高,最終對外界的反應也會更自在、更悠然。

這是「環境」這種外界,從我們小時候就會對我們造成深遠的影響,即便是長大之後,這種影響依然存在。

而第二種對我們產生影響的外界,就是「陌生事件」。

例如有些人對其他人可以表現得臉皮非常厚,在工作上侃侃而談,與朋友相處也落落大方,可是一旦站在異性面前,整個人就懵了。

本質上,這樣的人並不算是一個臉皮薄的人,只不過他對於「與異性相處」這類事件,還處於「低心理適應程度」而已,所以才會有如此表現。

只要他能夠增強對於這類事件的「心理適應度」,那麼他的臉皮自然就會厚起來了。

但不管是哪一種影響因素,我們這個「心理適應程度」,只要深入挖掘就知道,它是跟我們自身的信心都有很大的關係。

信心決定了我們對外界有多大程度的「掌控力」。儘管這種「掌控力」或許比較虛無和抽象,甚至只不過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

但這種心理上的「掌控力」越大,我們就越有信心;我們越有信心,自身的表現方式也就會越「臉皮厚」了。

為什麼有些人與異性相處時,臉皮會這麼薄呢?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信心去掌控這類事件,不知道要做什麼,才能夠解決到期間遇到的問題。

不管是「跟異性聊什麼話題」還是「怎麼相處才避免尷尬」這些情況,他們心裡都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而人對於未知的事物,都會有一種「天然的恐懼感」,這是我們人類與生俱來的生存本能。

當我們對這類未知事件感到害怕、不適應,那麼我們自然就感到想逃避、遠離。這樣的思想掙扎,很容易導致我們表現得有點「手忙腳亂」、「不知所措」。最終,一個「臉皮薄」的形象就因此而來了。

這就是我們對某些「外界」缺乏信心,覺得自己沒有掌控力,導致自己的心理適應程度一直低下,而讓自己成為「臉皮薄」的人的原因了。

糾正你的自我身份認知

想要糾正你的「薄臉皮」,先不要做其他事,第一步是先糾正你的自我身份認知。

什麼意思呢?

我們每個人對於自己,都有一個自我身份認知的定位。這個定位可能是準確的,也有可能是錯誤的。

但不管是什麼樣的定位,我們的大腦都會下意識地去保護這種自我的形象定位。

例如一個內向、害羞的人,他可能不敢社交,不會聊天,也沒什麼朋友。儘管他知道自己有如此的不足,他對自己也會有一個潛在的身份定位,然後下意識地去保護這種定位塑造出來的自我形象。

也就是說,有時候為了不讓別人知道他自己有如此多的不足,維持心理平衡,他就會努力保護好自己塑造出來的外界形象,讓別人無法知道他的缺點。

問題是,當一些情況的發生,諸如他參加聚會,或者由於工作的原因,他必須與人交往交談,那麼他這種「不會社交」、「不會聊天」的缺點,自然就會在這些情況下暴露出來了。

當真實的形象暴露出來後,而這種形象又跟向別人展示出來的形象不相符,這時我們就會產生「自我認知偏差」。

自我認知偏差會產生什麼後果呢?通常會有兩種反應,第一種就是惱羞成怒,第二種就是無地自容。而臉皮薄的人,多數都是第二種。

當你真實的形象暴露出來而導致自己無地自容後,我們的大腦還是會習慣性地維護我們的「自身形象」,那問題就來了。

由於臉皮薄的人,不知道怎麼如何優雅而大方地維護自己的形象,於是他們表現出來的樣子往往都是「扭扭捏捏」、「臉紅耳赤」、「尷尬窘迫」,給人很不自然的感覺,就好像被人發現了秘密而感到羞愧一樣。這就是臉皮薄的特徵。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他們建立了一個錯誤的自我認知形象,而且還想去拚命維護這種錯誤的「自我形象」。當現實和幻想產生衝突時,自己遭到「打臉」,自然就會感到渾身難受。

這也是為什麼「臉皮薄」的人,害怕丟臉的原因。因為他們過於在乎自身創建的形象,不敢把那個真實的、沒那麼完美的自己暴露出來。

而臉皮厚的人,當遇到同樣的情況時,又會怎麼表現呢?

由於他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自我認知,知道自己的優點是什麼,缺點是什麼,有能力做什麼,沒能力做什麼,所以他們「形象管理」會有自己的一套辦法。

例如他們會向我們展示出,我們應該要看到的那個樣子。什麼應該給我們看,什麼不該給我們看,在他們心裡都會有一個掌控力。當然,那些心機重的,自然會用更深層的方式去維持自己的形象。

還記得前面說的嗎?既然對這件事有足夠的掌控力,自然懂得如何避免做出一些破壞自身形象的行為,也因此對外界有足夠的信心,臉皮自然就厚了。

如果確實遇到窘迫的情況,他們也能夠運用言語去化解這個尷尬。

例如你跟朋友聊天,你突然想感慨一句「唉,跟你聊天真的很痛快,一個下午就這麼過去了。」但說到一半,你才發現自己說成了「唉,跟你聊天真的很痛苦。」

由於你自我認知定位是一個覺得自己不會說錯話的人,卻就這麼說錯話了,自我認知發生偏差,感到尷尬了,朋友對此也一臉茫然,還有點不解。

這時,你可以直接道歉,說自己說錯了,也可以順著這個錯誤去說:「難道不痛苦嗎?跟你聊天,時間的流逝永遠都是這麼快,一個下午就這樣沒了。痛並快樂著啊!」

這樣就把錯誤糾正過來了,而不是很在乎很執著地擔心怎麼辦,會不會尷尬,會不會讓你不喜歡。

所以我認為,想要讓自己的臉皮厚起來,你首先要糾正你的自我認知。而解決自我認知偏差最健康的方法有三個:

1,大方承認自身的不足;

2,努力糾正身上的不足;

3,不要太在乎某些不足。

這三者,都跟我們的「心理適應程度」有很大關係。而怎麼做好這三者,又跟下面的建議有關聯。

通過學習提高你的自信心

既然臉皮薄的人,都是對某些不熟知的外界缺失掌控力,而沒有足夠的信心。那是不是代表,針對性去學習那個外界的相關知識,就能夠提高我們的信息,練就厚臉皮呢?

是的。

正如我們小時候不會騎自行車,在開始學習時我們會害怕跌倒、撞傷一樣,對自行車缺失掌控力,我們自然就不會做這件事感到有太大的信心。

直到我們學會如何騎自行車之後,我們對此已經習以為常,那麼做起來自然就會有一種由內而外生出來的自信心,從而覺得自己做這件事是會很簡單。

我們大多數人的臉皮厚,通常都是聚焦在某些「事件」上面。當然,也會有自身人生閱歷過少,眼界狹窄,而導致的臉皮薄。

但不管是哪一種,針對性去學習,永遠是提高我們自信心,獲取掌控力的重要步驟。

即便是那些「什麼都不會的人」,他們之所以臉皮厚,就是因為他們對外界,諸如社會交往、人際衝突等,已經有相當程度的閱歷,可以說心理適應程度比較高,所以他們給人很放得開的感覺。

但那也是他們通過不斷的接觸、了解、摸索這種「學習方式」,去獲取認知,提高自己對其的掌控力,建立信心,才最終練就厚臉皮的。

所以,當你發現自己有這種不足,那樣不足的時候,嘗試通過學習,去積累自信心,提高自己心理對外界的適應程度。

例如:

1,針對未知領域,進行深入的學習。

好比你不會社交,就學習一些社交的技巧,不會聊天,就學習聊天的話題。當你對這種情況有過相關認知的了解,心裡有譜,做起來自然就得心應手了。

2,提高自己對某類「事件」的體驗次數。

設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個單身的人,去參加相親大會,剛開始的時候,你會不會感到很緊張呢?但如果你參加了十次了,還會像第一次那麼緊張嗎?相信你不會。

這就說明,隨著我們體驗次數的增加,我們的心理適應程度就會變得越高。如果你在某方面比較臉皮厚,嘗試增加那方面的體驗次數,會有很大的改善。

有時,你需要「敢於丟臉」,才能夠增加這種體驗次數的。

3,學會挑戰自己,做一些未曾做過的事。

當我們經歷過足夠多的挑戰後,我們就會從中積累到很多成就感,這些成就感可以代表,我們對於外界有足夠的掌控力。說明只要我們肯努力,就能夠解決到某些問題。

好比你經常去不同的城市旅遊,那麼你對於外界的掌控力,肯定會比一直待在自己城市要強的多。

所以,做一些自己未曾做過的事,以此挑戰自己,我們對外界的心理適應程度,就會慢慢提高很多了。

例如,嘗試去學習當眾演講!

朝著一個全新的形象構建自我認知

很多人臉皮薄,既不想改善自己原先不足的形象,又不想努力改變自己,獲得一個全新的形象,這就會一直讓他們陷入「自我認知偏差」的窠臼裡面,出不來。

這樣就很難解決到自己「臉皮薄」這個問題了。

想要打破這個局面,最好的方式,就是構建一個全新的、良好的形象,用一個正確的自我認知,作為新的自我身份認同。

例如我以前是一個內向的人,在別人面前從來都是沉默寡言的,偶爾說一兩句話,別人笑了,會對我說:「沒想到你會說笑啊!」

我聽了後,不知道別人是在稱讚我,還是在嘲笑我,但這些跟我沉默寡言的形象有衝突,自我認知發生偏差,於是我就會感到不好意思,覺得別人的笑聲讓我很尷尬。

自我反思之後,我不喜歡這種感覺,不想要這種形象,於是以前讀大學時去學習演講,學習辯論,提高自己的口才,獲得第一名,成為社團團長,構建出新的自我身份定位。

現在工作,跟其他公司談合作,我說了一些話別人笑了,我覺得這很正常,因為這符合我新的自我認知定位。說不定別人笑,是在我口才的「掌控力」之下。

這樣,還怎麼會臉皮薄呢?

所以,如果你想讓自己的臉皮變厚,你最好想一想:

1,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新形象?

2,為了這個新形象,你要去做些什麼?

3,作為自我身份定位,這個形象適合嗎?

4,不適合,怎麼去調整和改善?

這不僅僅是科學的方法,也是我個人的切身經驗。希望對你有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腦幫 的精彩文章:

王陽明:一輩子三不問,四不爭!其越是不說,就越能積德積福
大腦進化之路——打通知識管理的任督二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