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香港這位老人至今以磨刀為生,磨好一把刀1000塊,來磨的人卻排著隊

香港這位老人至今以磨刀為生,磨好一把刀1000塊,來磨的人卻排著隊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內出現了很多新型產業,讓現在的年輕人莫不趨之若鶩。相反,很多傳統手藝卻逐漸被掩蓋在了歷史長河中,比如服裝產業的崛起,令手工紡紗、刺繡等傳統手藝逐漸被淘汰,甚至失傳。信息技術的發展,讓孩子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電子產品中,一些傳統手藝,比如捏糖人、皮影戲等逐漸退出了舞台。而如今發達的工業,也讓磨刀等流傳了數千年的技藝險些被滅絕。

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管從事什麼職業,只要能夠做到極致,照樣可以在這個職位上發光發熱。所以,別看磨刀只是一個很小的技術活,但如果做好了,一樣可以發揚光大。而我國有一位老先生就是磨刀技藝的傳承人,也是這個行業的佼佼者,他被譽為「中國刀王」,據說磨一把刀需要1000元,但國內外卻搶著想要預約。

其實早在上古時期,我國就出現了石刀,不過當時的石刀大多是由石塊打磨而成的,專門用來宰殺動物等。到了青銅器時代時,國內出現了青銅小刀,不過這種小刀一般只有君王才會擁有,普通的百姓依然使用石刀。直至西漢時期,隨著鋼鐵的出現,國內開始使用鋼鐵磨成的刀,而且刀的製作工藝也有了明顯的改善,很多著名的刀匠由此誕生了。

到了現代,最出名的刀匠要屬陳當華老先生,他是一位香港人,有著50多年的磨刀經驗。他磨出來的刀質量極好,鋒利耐用,因而廣受人們的好評。據說經過他打磨的刀剪鋒利無比,只需要輕輕把刀放下來,就能削開報紙,甚至用他的刀凌空削番茄而不出水。也正因陳當華一手絕妙的磨刀技藝,他被人們稱為「中國刀王」。

陳當華的這門磨刀技藝是祖上傳下來的,在他年輕時,由於磨刀這份工作的利潤並不高,頂多能夠維持生活而已,所以他的親朋好友紛紛勸他放棄這份工作,重新尋求其他發展。可是陳當華很固執,他認為這是自己祖上的技藝,必須傳承下去,因此不願意放棄。就這樣,他依靠這門技藝挺過了人生最艱難的時光,同時他的手藝也在多年的練習中得到了很大的進步,成為了該行業的佼佼者。

陳當華在香港開了一間店,店裡放著三樣寶貝,分別是裁縫剪、刀片和木質工作台,這些東西陪伴他走過了最艱難的時光,是他曾經賴以生存的磨刀工具。所以雖然如今他已經有了新的工具,但這三樣東西依然被他當寶貝一樣供著,甚至逢年過節時還有燒香祭拜。

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中國傳統技藝都逐漸消失,但陳當華卻將磨刀技術發揚光大,甚至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來學藝。不過他的要求也非常嚴格,要求學藝的人必須堅持苦練,將磨刀技術練到極致,方可出師。當然,他的磨刀技術更是一絕,他強調,磨刀不能使用蠻力,而是用巧勁,這樣才不會損壞刀刃,所以,即便陳當華磨了幾十年刀,他的手依然光滑無比,絲毫沒有老繭。

而且陳當華判斷磨好的刀是否足夠鋒利也有一套標準,比如削番茄而不出水,不用力把紙削開等,正因他對自己的磨刀技藝嚴格要求,所以經他磨的刀沒有一把不鋒利的。而隨著陳當華的名氣越來越大,國內外很多客戶紛紛慕名前來購買,有的下單以後甚至需要等上三個月才能取到貨。而且陳當華的磨刀收費也很貴,有些刀需要上千元一把,但即便如此,人們依然趨之若鶩。

陳當華的磨刀技藝不僅在國內名氣很大,到了國外,依然得到很多人的好評,當時德國有一家刀廠還因此專門高薪聘請陳當華當他們的技術指導。陳當華老先生如今已經80多歲了,他磨了一輩子的刀,從起初為了謀生到後來將這一技藝發揚光大,他從來沒有放棄過這門技藝,而經過數十年的磨鍊後,他不僅獲得了名利,也成功將這門技藝傳承了下來。

如今,社會上像陳老先生這樣始終堅持傳承中國傳統技藝的人越來越少了,中國的很多傳統技藝也正在逐漸消失,這是一種遺憾,希望大家行動起來,好好保護和傳承那些難得的傳統技藝。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史浮沉 的精彩文章:

日本核電站泄漏後,這位獸醫獨自在那生活六年,只為照顧野生動物
美國史上最有價值的照片,威力不比萬門大炮小,決定了內戰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