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楊梅:生津止渴,別有風味
今天,筆者想和大家分享一種美食——楊梅。在園林小景,很多地方都採用風景樹,這固然不錯。但我卻覺得栽培楊梅樹更能收到既可觀賞,又可吃果的效用。它的樹姿有如綠傘叢叢,一葉片有如菊花朵朵,而果實又是紅珠點點。每逢枇杷收市之後,楊梅就把初夏裝扮得更加富有生機。古人很喜愛楊梅,有一首詩讚曰:「五月楊梅已滿林,初嘗一顆值千金,味勝河朔葡萄重,色比瀘南荔子深」。

儘管詩人對楊梅有些偏愛,但細嘗起來確也別有風味,吃上幾顆,即能生津止渴。有些人怕食酸果,如用糖浸漬一下,那就非常可口了。在廣西有些人家,還喜歡用楊梅浸酒、或者用來腌制涼果。據說它對醫治神經炎和防止壞血病都有一定效果。的確,這種水果相當奇特,每年上市的時間很短,有如縣花一現,擺賣數天就再也不見了。它的果實恍如戲裝的絲線帽球,果肉從核部外面伸出無數的柱條,形成一粒粒的小果。當肉柱還未黃熟時,柱頭呈尖形,到完全成熟時,柱頭就變得肥圓了。

所以楊梅果肉外面呈現密布的微粒,就是這樣由來的。這種微粒容易藏污沾穢,在生食時最好用鹽水洗凈,那吃起來就比較衛生,風味也更好了。楊梅與其它果樹相比,還有不少奇特之處,比如它的樹根生有瘤狀的菌體,呈肉質狀態,善於吸收和製造養分。它喜歡在溫暖濕潤,日光照射疏落的山巒深谷地帶生長。據果樹專家考察,凡能種植楊梅的地方,常會有蕨類植物生長(浙江土名叫狼雞),反之,凡有酸類植物生長的地方,一定可以種植楊梅。
另外,楊梅的花也別有一格,它在立券前後就開黃白色的小花,多是在下半夜開的,天明就凋謝了。據說昔日潮汕地區有位抽紗姑娘,極善刺繡,不論名花異卉,蟲魚鳥雀,件件皆繡得精巧逼真,唯獨她未見過楊梅花,引為一生憾事。有些老行家認為,楊梅原產於中國,浙江又是主產地之一。吳越楊梅,在歷史上曾與粵、閩的荔枝齊名。

由於它的果實比較別緻,歷代文人墨客把楊梅比作金丹、龍暗和驪珠。有些人說它象節日煙花的紅焰,故叫它為「煙花果」。浙江餘姚出產的楊梅在國內最有名,近年的產量達到了二十萬擔,比解放前增加了四倍,他們採用冷凍方法運往京、津、滬及內蒙、佳木斯等地,被視為浙江的名產。

總之,楊梅樹相當高大,許多樹榦都有十米八米,屬於常綠喬木,它的葉片互生,密簇在枝梢頂端,姿態素美,耐於觀賞。加上樹冠如蓋,即使碰上烈日當空,情侶們坐在樹下談心,涼風習習,綠蔭遮天,真教人留連忘返。廣東出產的楊梅,大多數為紅色的,如果熟透了就會變戚紫色。也有少數為白色和宮粉色的。據說這種白楊梅稱為「純白蜜」,是從福建長樂鄉引種的。它宛如一粒水晶球,核小,品質甚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