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印度版偷襲珍珠港,一場現代化的海上戰鬥,軍事史上的經典戰例

印度版偷襲珍珠港,一場現代化的海上戰鬥,軍事史上的經典戰例

雖然現在的印度海軍更多的是被當成笑話對待,但是在這支軍隊剛剛崛起的時候,雖然數量和規模都不大,仍然是一支敢打敢拼的部隊,尤其是第三次印巴戰爭期間,奇襲卡拉奇港一役,直接重創巴基斯坦海軍,一舉扭轉形勢,為印度創造了十分有利的局面,被許多軍事專家認為是和偷襲珍珠港一樣的教科書式案例。

海軍為了揚眉吐氣謀劃奇襲

第二次印巴戰爭結束後,印軍對於雙方互有勝負的平局感到不滿,尤其是海軍,戰爭期間陸、空軍都有所表現,唯獨海軍沒什麼戲份。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原本交戰雙方的海軍實力都不太強,寶貴的戰艦並不敢隨意投入戰場,戰鬥仍然以陸戰和空戰為主,海軍沒什麼表現機會。

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印度受到國際封鎖,海軍裝備既不能自產,也沒辦法通過國際購買。正是這個時候,蘇聯向印度拋去了橄欖枝,雖然沒能獲得稍微大型的水面艦艇,但卻獲得了另一個新崛起的神器--導彈快艇。

1971年,印度獲得了8艘黃蜂級導彈艇,這種導彈艇可以看作是蘇聯第二代導彈艇,滿載排水量209噸,最大航速38.6節,雖大航程1800海里,海上自持力還是比較可觀的;它最具威脅的是搭載的4枚P-15「冥河」反艦導彈,就在幾年前,埃及海軍曾用3枚P-15徹底擊沉一艘大型驅逐艦(也有觀點認為只有2枚實際命中)。

有了這樣一款以小搏大的武器裝備,印度海軍上將蘭達決定用它來搞點大動作。其實第三次印巴戰爭開始前,海軍仍然是不被重視的,上級分配給他們的任務就是切斷東巴(今孟加拉)和西巴之間的海上交通線,對於同樣海軍力量不強的巴基斯坦來說,印度海軍只要加強海上巡邏,這個任務就可以圓滿完成。

這樣毫無表現機會的任務是不能滿足蘭達上將的,經過精心計劃,他決定以導彈快艇為主力,對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發起一次突襲,旨在一役重創巴基斯坦海軍,如果成功,印度海軍不僅能夠在海上暢行無阻,還能在三軍中揚眉吐氣。

奇襲卡拉奇港

卡拉奇港位於巴基斯坦西南部,是巴基斯坦最大最重要的港口,這裡駐紮著巴海軍的主力,同時也是重要的民用港口,岸上有許多的配套設施。

為了發起這次奇襲,印度海軍將襲擊分成兩批。第一批次由4艘「黃蜂」級導彈艇、2艘「別佳」級輕型護衛艦和一艘油船組成,攻擊部隊為3艘導彈艇和2艘護衛艦,另外一艘導彈艇和油船組成支援小組,並且負責給撤離的攻擊部隊斷後。

第二批次爭議較大,大部分將領都不認同發起第二次攻擊,但是達蘭將軍力排眾議,仍然計划了2艘12型護衛艦和1艘「黃蜂」導彈艇的攻擊小組。

1971年12月3日,第三次印巴戰爭正式宣戰,印度海軍第一攻擊波立馬出海,中途完成了一次燃料補給之後,於第二天23時左右抵達港口外70海里。此時攻擊部隊的西北和東北兩個方向各發現一艘巡邏艇,西北部為滿載排水量3200噸的「開伯爾」號驅逐艦,東北方向為排水量2570噸的「沙賈漢」號驅逐艦。

印軍率先對「開伯爾」號以4分鐘的間隔發射了2枚反艦導彈,第一枚重創戰艦讓其失去動力,第二枚則直接將其送入海底。此時印軍雷達又發現兩個目標,一個大型目標向港口內駛去,一個稍小的目標向「開伯爾」號駛去。

印軍指揮官隨即下令,向兩個新目標和東北部的目標各發射2枚反艦導彈,正準備進港的是「金星挑戰者」大型高速貨船,船上裝載的是軍火物資,該船被導彈擊中引發大爆炸,8分鐘後沉沒。準備救援「開伯爾」號的是排水量只有400噸的「默罕菲茲」掃雷艇,它被導彈直接炸成了碎片。東北方向的「沙賈漢」至少被一枚導彈擊中,雖然沒有沉沒,但失去了維修價值。

掃清了外圍障礙的印軍,對港口內的陸上目標發起了導彈攻擊,一枚導彈擊中儲油罐,引發連環大爆炸,隨後攻擊部隊高速撤離戰場。

12月8日,印軍第二波攻擊部隊再次抵達卡拉奇港口外,此時巴海軍收攏部隊,將殘存的艦艇混在民用船隻中間,企圖以這種方式躲避打擊。印軍唯一的一艘導彈艇對準港口,將4發導彈全部發射出去,1枚擊中陸上殘存的油庫,引發的大爆炸幾十里外都能看見,另外3枚導彈則分別擊中了1艘英國商船、一艘巴拿馬貨船以及巴海軍一艘排水量21800噸的油船。

此次戰鬥,印度海軍大獲全勝,以十幾枚反艦導彈的代價重創了巴海軍,為第三次印巴戰爭創造了海上優勢。

滿臉疑惑的巴鐵海軍

遭受襲擊的巴基斯坦海軍對這一結果感到意外,甚至被襲擊了都不知道敵人來自何方,一開始大部分人都認為是印軍發起的空襲。

經過調查取證,巴基斯坦最終確定了襲擊來自海上,是一場反艦導彈的盛宴,不過巴海軍仍然很疑惑,為什麼反艦導彈能夠兩次擊中港口的陸上儲油罐,這造成的損失比戰艦損失更為致命,幾乎導致港口癱瘓。

受到巴方的邀請,我國軍事專家赴巴基斯坦進行實地考察,只到現場粗略查看就已經知道印軍是如何操作的了。原來「冥河」導彈的攻擊目標需要是大型的金屬結構物,導彈自帶的雷達才能捕捉目標,如果導彈雷達提早開機,就會有可能雷達照射到周邊其他的金屬結構改變攻擊目標,因此發射導彈最好是事先測量與目標的距離等數據,給導彈設置參數,當導彈飛行到最後關頭再打開雷達主動搜索目標,這樣自身既可以減小被干擾的可能,也能更加精準地擊中目標。

印度海軍正是用這樣的方法發起攻擊,事先測定好儲油罐的相關數據,然後給導彈輸入參數,當導彈飛行到一定距離並打開雷達時,它只照射到了儲油罐這一個大型金屬目標,自然就能完成巡航導彈般的對陸攻擊了。

教科書式的奇襲作戰

雖然奇襲卡拉奇港造成的損失遠不如偷襲珍珠港戰役,但是它帶來的軍事效果卻是一樣的。首先它再次證明了反艦導彈在現代軍事中的價值,不管是大型水面艦艇還是小型的導彈快艇,只要擁有它,就具備在遠距離重創大型水面艦艇的能力,而不是依靠短兵相接的魚雷或者艦炮。

其次豐富了導彈作戰模式,用反艦導彈打擊陸上目標,為未來導彈技術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導彈朝著多功能方向發展,在那以後巡航導彈越來越受到重視。

最後是戰鬥本身,這場戰鬥為世界展示了一次現代化的海上攻防作戰,演示了進攻方如何發起進攻,而防守方又有哪些缺陷,如何被對手鑽了空子。這場戰鬥成為世界許多軍事學院的經典戰例,其價值堪比偷襲珍珠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書戰史 的精彩文章:

30年代最強的自行火炮SU-5,最早的152神教,卻沒能戰場發威
二戰德國最實用的末日武器,PAW600火炮,超越鐵拳的坦克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