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紅帶溝村常姓後裔續譜及名人錄
編者註:宮銀強先生專門研究愛新覺羅家譜有關情況,此文文愛新覺羅紅帶溝村常姓後裔續譜及名人錄,以前寫的有關紅帶溝村文章還有《愛新覺羅家族之紅帶溝村後裔簡史》。
愛新覺羅紅帶溝村常姓後裔續譜及名人錄
作者:宮銀強
紅帶子溝,也就是紅帶溝村,行政區劃屬於鐵嶺市鐵嶺縣橫道河子鎮,位於瀋陽、撫順、鐵嶺三市的交界處,村北面是長白山余脈,風光秀麗,花草幽香。村裡1700餘年的大清神樹遠近聞名,這裡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二次起兵之地,又是當時的狩獵場,另有烽火台、點將台等多處待開發遺址。村附近更是有雷鋒紀念館、張學良墓址等遺迹,共同組成了頗具歷史價值的旅遊區。
筆者在2019年8月份到訪紅帶子溝,受到了村長常啟峰的熱情接待。通過詳談得知,村裡85%的住戶都是愛新覺羅後裔,其先祖為努爾哈赤的三伯祖索長阿,為紅帶子,旗籍為右翼滿洲正黃旗。查《愛新覺羅宗譜》所知,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曾祖父福滿共有六個兒子,分別為長子德世庫、次子劉闡、三子索長阿、四子覺昌安、五子包郎阿和六子寶實。其中四子覺昌安為努爾哈赤的祖父,余者則是他的叔、伯祖父。六祖之中以三祖索長阿(1523年—1584年)一支的實力最為雄厚,他繼福滿之後成為掌管家族部落事務的酋長,甚至被明朝邊官稱做「建州賊首」。其子孫後代也是愛新覺羅家族各支系中繁衍較快的一支,所出人才也較多。對後來清王朝的建立、鞏固和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
紅帶子溝歷代傳續是:福滿(興祖)第三子索長阿第一子履泰第二子拜塔第三子拜音達禮第二子國干第一子科布索第四子鄂穆拜(配那拉氏)。《滿族社會歷史調查》在瀋陽「滿堂鄉七個村滿族的來源」一節中載:「科布索之子鄂穆拜,舉家由瀋陽南30里的龍王廟,遷到鐵嶺附近的山城子北面落戶,並在此建其父科布索的衣冠冢。」同時結合自身紅帶子身份,鄂穆拜便將此地命名為「紅帶子溝」,鄂穆拜便是紅帶子溝一支的先主。然而《鐵嶺縣誌》(遼瀋書社版第92頁)第二章行政區劃第三節地名記載:「清代嘉慶年間,愛新覺羅(常姓)從盛京(今瀋陽)十里碼頭遷至此山溝內定居。」經考察,當時十里碼頭(今瀋陽方型廣場)為清代宗室營鑲黃旗駐地,與本支旗籍不符,而且村中遺迹表明建村時間更久遠。在此,筆者採用《滿族社會歷史調查》的這一說法。
鄂穆拜生有五子:長子鄂岱、次子鄂海、三子鄂善、四子鄂林、五子鄂敏。鄂岱傳三世後絕嗣,由鄂敏後人承嗣;鄂海後人遷到瀋陽東的舊站,在乾隆年間,又從舊站遷到二道溝;鄂善外放做知州,後人居北京;鄂林無嗣。因此,紅帶子溝後人都是源自鄂敏一脈。民國初年,後世常泰及其宗族兄弟大排行以「常」為字輩,後人便以頭名字「常」為姓氏。
根據《愛新覺羅宗譜》記載,鄂敏位下有男丁105位,今在此基礎上將譜系予以延續。而目前,紅帶溝村皇族後裔現有86戶230人左右,因此大部分後裔早已移居別處,使得續譜頗有難度。慶幸在全體常氏後裔的努力下,已將637位後裔信息編入家譜中,遍佈於日本本州、法國留尼旺、北京、廣州、西寧、延吉、瀋陽、新賓等地。
如今,紅帶子溝常氏後裔人才輩出,從事公務員、科學研究、人民教師、軍人、演員、工程設計等職業。知名人物有:
清代:
常壽,字文奎,號介眉,載字輩,清道光朝生員、文舉人。這次續譜感謝常啟寬先生,提供給我們其高祖的照片(來自日本株式會社底款)。
民國時期:
在奉天維城學校就讀的有五位:石麟(毓字輩)、魁斌(毓字輩)、墨麟(女,毓字輩)、慶福(恆字輩)、祝坤(恆字輩,常壽曾孫)。
軍官兩位:常英珍(毓字輩),陸軍第二十七師步兵第一百七團參謀長;常恆魁,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軍官十隊第二中隊中尉。
常恆玉,時任長春火車站副站長。
現代:
常英瑜(毓字輩),任國家農林部畜牧獸醫總局處長、畜牧科學家,國立獸醫學院(甘肅農業大學前身)特聘高級工程師、教授,發表《甘青兩省畜牧概況》等著作。
常英璞,又作英朴,譜名英瑞(毓字輩),任國家鐵道部總工程師。1951年,任唐山交大抗美援朝第六工程隊副隊長,入朝配合志願軍作戰。
常偉民(啟字輩),常恆玉之子,國家外交部直屬的外交學院國際問題專家。
常文煊(燾字輩),演員、歌手,出演多部電視劇,在《我是班主任》中擔任主演。
滿族文化網原創文章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