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北京旗人講的「少不征南,老不掃北」,有什麼含義?

老北京旗人講的「少不征南,老不掃北」,有什麼含義?

1644年清軍入關,八旗將士隨龍入關,可謂是傾巢出動,把滿洲的家全部搬到了北京城。滿洲算故鄉,北京算大本營。開始大清政府籌劃,所有八旗將士都只以北京為家,而且各地有戰事或是需要駐紮,再從北京派出去。同時規定,禁止派到各地的八旗將士在當地購買房屋或土地,在外邊戰死了,滿洲習俗是實現火葬,規定不許在當時安葬,必須把骨灰罐帶回北京,大清政府在北京為各滿洲大家族均安置有墓地,戰死者的骨灰需要統一安葬在自己所屬家族墓地。

但現實是複雜的,事實發展出現另外的態勢。

一、滿洲族居住分散格局的形成

清軍打下的土地越來越多,而利用徵召漢人組成的綠營兵的戰鬥力明顯要差很多,而且上層也不太放心綠營兵,擔心他們叛變,至少需要一些八旗將士監督。早期就在一些大城市或戰略要地駐紮八旗,駐紮的非常少,主要起到監督和震懾作用。為避免八旗軍隊擾民,也是保持自身的戰鬥力和文化傳承,於是建立滿城。

即使確定了在各地駐紮,開始也是打算定期換崗。即使派到新疆駐紮那麼遠的部隊,開始也是說要到期換崗的。但因為滿洲人數相對來說太少,占的面積卻越來越來,尤其到乾隆年間,達到頂峰。有點如蛇吞象,吞是吞下去了,但消化不良。大多地方八旗軍隊只能有幾千兵丁駐紮,少的也就幾百甚至幾十兵丁駐紮。而大清帝國疆域過於廣闊,如果換防,一是需要經費,二是各地之間都很遙遠,不要說先回北京,再從北京調到各地,那是太繁瑣。就是各地之間換防,也是一件大工程。如錫伯族從盛京(今天瀋陽)派到新疆伊犁駐防,預期路途就需要三年。錫伯族日夜兼程,用了1年3個月到底。可見調到一地就需要很大經費和時間,一件大工程。所以就取消了定期換防的打算。

不僅無法定期換防,到道光以後發生的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已經難以來回調動八旗兵力。所以出現讓曾國藩組織團練剿滅太平天國,就是因為疆域過大和八旗兵力有限,又駐地分散導致。說白了,就是蛇吞象出現的惡果,乾隆是十全武功看似輝煌,但不僅耗盡國庫,也讓八旗將士付出很大犧牲,光靠八旗兵力,難以鎮壓新的叛亂和抵抗外部侵略。

二、滿城相對獨立,滿洲人為何還轉用漢語?

八旗駐紮各地,不僅從軍事上,造成後來缺乏機動性,還有就是旗人漢化的趨勢。

各地八旗都住滿城,北京也是八旗居住內城,與漢族等其他民族分開居住,按語音島理論,滿語應該很好保存,民族傳統也應該保存很好。但後來為何開始普遍用漢語?

入關之初,皇帝就擔心旗人漢化,所以旗人從小學習的文化課,取消了漢語課,只學滿語課和武功課。那麼入關後的旗人如何學的漢語呢?

滿族文化網認為,如果滿城是一個完全自給自足的封閉世界也許可以,但問題在於,滿城只是相對封閉的世界。就是滿城內部只能保證八旗軍隊必須的戰爭需要和日常基本生活需要,如有生產弓箭武器的,有製作服飾的,有製作熟皮的,有製作馬具的,有醫生等,滿城的精神信仰方面一般都有關帝廟(一般稱老爺廟)、萬歲廟(祭拜皇帝)等,就是說一般戰時軍需和平時日常生活需要可以滿足。但旗人不許經商,所以想要購買一些東西、下館子或去娛樂場所等,只能出了滿城,去民人居住區,跟民人交流只能用漢語。也就如現代中國人長期出國居住,日常需要,就會慢慢學會當地語言和習俗。而滿洲人又是非常善於學習的民族,所以駐紮在中原的必然很快學會漢語。

但駐紮在其他民族地區的,則學漢語就慢,因為只是晚清,才有很多漢人移居民族地區,以前民族地區的漢人非常少,自然學漢語慢。但駐防八旗將士會學當地民族語音。

關於紫禁城,皇帝、皇子從小學的文化,肯定是有滿語課、蒙古語課,也有漢語課,所以大清皇帝一般都會滿、蒙、漢三種語音,有的還會維吾爾語、藏語,拉丁語等。后妃和宮女主要是旗人,以說滿語為主。但紫禁城後宮內還有太監,太監全部是漢人,他們不會滿語,只會漢語,所以紫禁城後宮,基本是雙語並用。

三、北京旗人俗語「少不征南,老不掃北」

上邊講了,滿洲人形成大散居的狀態,但相對來說,北京的旗人最多。據晚清最後統計,北京城人口大約一百萬,而在旗人口七十多萬到八十萬,也就是說,大約北京城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人口在旗。

老北京話和老北京的俗語,很多是北京旗人創造,「少不征南,老不掃北」這句俗語,據《老北京與滿族》一書講,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就是文革前,旗人還都懂這句話。因為從全國來講,八旗已經分散駐紮各地,駐紮當地基本是監督當地綠營兵和維持當地治安,根本無法調離。所以如有戰時需要,主要就是靠京旗。

二百多年的京旗,並非外界說的京城八旗子弟無所事事,而一直保持戰鬥力。最後進入民國,蒙古國獨立,民國政府派京旗去蒙古作戰,又不給必要裝備,就是借刀殺人。借去蒙古作戰,消滅了最後京旗作戰能力。

京旗,是二百多年清朝,一之難得的八旗機動部隊,隨時出征。過去說的老與少,均是相對而言,遇到向北方作戰,一般派年輕的八旗戰士去。而去南方作戰,一般派中年的八旗戰士去。

這裡的緣由是,北方氣候寒冷,沙漠多,自然條件惡劣,加上北方民族剽悍,與北方民族作戰,都是硬仗,所以就派年輕戰士去。

南方的氣候就好的多,而且南方一般就是叛亂起義,戰鬥力不如北方民族,故體力差一點的中年戰士也是有足夠能力消滅南方叛亂。關鍵還有南方經濟發達,像紅燈區一類誘惑比較多,派中年戰士去,可以抵抗那些誘惑。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女真人的崛起
今天穀雨,老北京旗人講究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