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茶在中國》:刷新對茶的認知

《茶在中國》:刷新對茶的認知

茶不同於一般餐飲,它具有強烈的文化意味,這是常識。在中國,即使不喝茶的人,也知道茶分等級,上品極妙,飲之比仙。可要追問這觀念從何而來,估計沒有幾個人能說清楚。說到茶葉的好壞貴賤,無非茶葉品牌、產地,略懂者能說出湯色、回甘、生津,精通者可以談香型、葉底、條索。只是,顯而易見,這些都只是物理層面的東西,與討論白菜的優劣差不多。何以唯獨「茶」能引申出深厚的文化底蘊,乃至使人喝了有「乘此清風欲歸去」之感呢?

無論是物理層面品評茶,還是一般泛泛而論的茶文化,坊間此類圖書極多。可真要追問一個「為什麼茶獨貴」的緣由,沒有一點鉤深索隱的本事,還真回答不出來。而有這種本事的人,又常好標新立異,拆碎了七寶樓台。用一句「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便使一部茶史呈現出異樣的色彩。加拿大新漢學家貝劍銘(James A. Benn)的《茶在中國》,就幹了這樣的事。

▌ 《茶在中國:一部宗教與文化史》【加】貝劍銘 著 朱慧穎譯 中國工人出版社

茶是唐代的發明

「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這一記載在《神農本草經》上的故事,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傳說。至今茶史寫作,仍多以此為開篇。好事者還會繪聲繪色地解讀一番,「荼」字就是古代「茶」字的寫法。這一帶有浪漫主義氣息的故事,不但激發了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也在歷史層面印證了茶的醫學功效。可是,貝劍銘用《詩經》《楚辭》《爾雅》等文獻告訴你,「荼」這個字在當時確有可能指今天這種木本植物的「茶」,但更可能的是指草本植物的「苦菜」。也就是說,作為一種確定性物質概念的「茶」,絕非自古以來便清晰如今。它從一開始用作與蔥、姜等一塊兒熬粥的食材,轉而成為今天我們所知的清淡典雅的飲品,這中間走過了一段極為複雜的道路。而這條路的關鍵環節,發生於唐代。

茶在唐代的最大之事無疑是陸羽《茶經》的問世。反駁貝劍銘者,大概也會援引《茶經》,說明古代早已有茶。而貝劍銘說:「我們無法每一次都確切地斷定陸羽收集的唐以前的資料指的是什麼植物或飲品,但我們可以肯定,他希望這些材料被理解為指涉茶」。唐代以前漢字中沒有「茶」字,今人津津樂道的「茶詩」在唐以前也不見蹤跡。因此,「最明智的是把茶視為唐代的發明,承認茶的史前史是一段不可能復原的故事」,而那種把神農作為茶祖的想法,只是一個宗教維度的點金術。

▌《鬥茶圖》,傳為劉松年作

茶是宗教的創造

《茶在中國》一書有個副標題,叫「一部宗教與文化史」。作者貝劍銘的眼光始終聚焦於宗教,包括神怪傳說。在他看來,陸羽的身世就頗值得玩味。陸羽相貌奇特,幼時遭棄,被僧人收養,且童年早慧,在寺院中從事苦力。

這些經歷給了陸羽將「茶」宗教化的文化資源。譬如,「由於經典著作中沒有提及茶」,所以「陸羽不得不用不見於正統文學和官方正史的非古老材料來拼湊茶的歷史」。通過撰寫《茶經》,他使茶得以成為一種帶有神秘力量的飲品,從而有目的地建構了一種關於茶的文化意味,那就是茶能使人健康、長壽,甚至成仙。

可是,陸羽及其同道,如王維、盧仝等詩人,為啥要這麼干呢?因為寺院、道觀等宗教機構總是要與世俗生活打交道的,看似超凡脫俗的僧侶也「不得不和國家與地方精英玩爭取支持的遊戲,寺院住持熱衷於用茶款待文人就是體現這一意識的一個好例子」。貝劍銘甚至從敦煌寫本中保存的寺院賬冊中發現,飲酒「也是寺院日常消費的一部分」。而眾所周知,酒是佛教的大戒之一。於是,在貝劍銘看來,要消除社交需求與飲酒破戒之間的關係,茶就成了最好的替代品——它可以使人「澄神湛慮,喪萬物之有,忘一念之懷」,與酒的功能幾乎一樣。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茶被塑造成了中國佛教的重要內容。要知道,在印度佛教中,根本沒有茶的地位。

▌《攆茶圖》,劉松年(約1155—1224)作

茶是話語的工具

在《茶在中國》一書的開篇,貝劍銘援引了《紅樓夢》中一段著名的描寫,來說明好茶的精貴:在妙玉那裡,真正的好茶哪裡能用舊年存的雨水來泡,它得用寺院旁「梅花上的雪」埋在地下經久而開,才能泡出清香。這等雅緻,不止引人入勝,讓人嚮往,更是一種品位的象徵。而這種品位的淬鍊,正是文人擺弄茶,倡導品茶的文化實踐,以求實現與權貴、富豪爭奪話語權的重要工具。

拿宗教與世俗的競爭來說,好茶極貴,茶商多富,而茶的文化意味則是「物以稀為貴」這一經濟常態背後的重要推手。貝劍銘說,「許多珍稀、昂貴的名茶都生長在寺院內外」「為其他財路有限的尼庵等地方提供了有吸引力的收入來源」。這顯然是文化之於商品的附加值理論在中國茶史上的最好證明。

聚焦在文人與僧侶身上,茶也是寺院吸引士大夫到訪,從而求得文化資本的重要因素。在明代,「那些捲入殘酷的黨派之爭的官員」,恰需要「煮茗插花」等斷絕俗念的想像,作為其釋放壓抑、焦慮情緒的法門。即使在宗教內部,宋代禪院中那些莊重、正式的茶禮,也「加深了群體認同,強調了寺院執事的等級」。

茶顯然是複雜的,而正是在對這些紛繁的茶文化之辨析中,貝劍銘得出了結論:世間流傳的關於茶的觀點——它是健康、靈性、珍貴、雅緻的飲品——不是從天而降的,茶的文化和宗教意義不是天賦的,而是被人賦予的。(微信公眾號編輯:趙婷)

來源 北京日報副刊 | 作者 林瑋

編輯:袁新雨

流程編輯:王夢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客寨:一抹鄉愁一葉茶
教你20條買茶經驗,讓你更了解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