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前最強的裝甲車BA-10,可以和坦克對抗,二戰表現卻很差

二戰前最強的裝甲車BA-10,可以和坦克對抗,二戰表現卻很差

BA-10裝甲車是上世紀30年代蘇聯研發的一個系列裝甲車,服役後即成為蘇軍裝甲車主力,參與了30年代後期發生的幾次戰鬥,在蘇德戰爭爆發時還有不少在役,德軍也繳獲了一些自用。

裝甲車和坦克結合

上世紀30年代,蘇軍接連研發了一系列的裝甲車,從BA-3到BA-6,這兩種型號的裝甲車性能並不能滿足蘇軍的要求,有點技術探索的意義。1938年,蘇軍決定改進BA-6,這就催生了BA-10裝甲車。

BA-10在整體結構上沿襲了前輩的設計,所以看起來都差不多,只不過裝甲車底盤改為嘎斯AAA汽車。武器布置和前輩們一樣採用後置的坦克炮塔,車內增加無線電報務員,綜合作戰能力比前輩強得多。

車重5.1噸,長4.65米,寬2.07米,採用一台37千瓦的發動機,最大公路速度55千米每小時。採用3對負重輪,前1後2布置,為了達到防彈的效果,直接採用了實心橡膠輪,也是非常的硬核了,缺點就是行駛起來舒適性差了很多,後兩對輪子可以根據路面情況安裝履帶,變成半履帶車,加強通過性。

裝甲防護比較簡單,直接使用4~10毫米的鋼板焊接而成,發動機艙前方的進氣口可以打開關閉,駕駛員的觀察窗也可以向上開啟,炮塔因為直接採用T-26或者BT坦克的炮塔,因此車長和炮手擁有和坦克一樣的觀瞄設備。

武器裝備是BA-10最強的地方,主炮為一門M1934型45毫米坦克炮,比同時大量裝備的37毫米炮具有更強的穿甲能力,輔助武器為2挺DT機槍,一挺位於駕駛員左側,由無線電員操作,只能向前射擊。炮塔可以360°旋轉射擊,作戰靈活,除了防護力不如坦克,其他方面都和坦克差不多。

BA-10有幾個後繼型號,其中BA-10M為加強版本,適當增加了裝甲厚度,採用更新式的電台,而BA-10ZD型則可以更換輪子,在鐵軌上奔跑,另外還有實驗的兩棲型。

被坦克取代

BA-10服役後就成為蘇軍的裝甲車主力,第一次參戰是諾門罕戰役,在這場蘇軍的實驗戰場中,BA-10裝甲車甚至能和日軍坦克正面硬戰,受到蘇軍官兵的好評。

不過第二次參戰則是蘇軍的夢魘-蘇芬戰爭,在這場戰鬥中,連蘇軍的坦克部隊都在層層抵擋的芬軍面損失慘重,薄甲的BA-10就更不用提了,而且厚厚的積雪削弱了車輛的機動性,大部分時候都像個靶子一樣。

蘇德戰爭爆發後,在前期的蘇軍大潰敗中,BA-10系列裝甲車也沒能發揮太多作用,和其他裝備一樣在大潰敗中不斷的損失,德軍繳獲了一部分,經過測評後認為它只能算及格的產品,被德軍用於反游擊作戰。

對於蘇軍來說,熬過了最艱難的時期,1942年後整體情況已經開始好轉,此時蘇軍的部隊建設有了一定的改變。這一時期的蘇德戰場,原本道路交通基礎就很差的蘇聯,被炮火吞噬後更加難以行軍,而且BA-10的裝甲防護能力也無法和坦克相提並論,蘇軍開始放棄BA-10等裝甲車,轉而採用T-60等輕型坦克代替它的偵察等任務。

嚴格來說,作為一種30年代的裝甲車,BA-10的綜合性能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具備和坦克對戰的火力,然而在二戰那個裝甲武器大發展的年代,蘇軍無力對BA-10進行技術升級,其結果就是它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越來越大,只能默默退出戰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書戰史 的精彩文章:

印度版偷襲珍珠港,一場現代化的海上戰鬥,軍事史上的經典戰例
VSS的大哥VSSK,俄羅斯狙擊利器,就像扛了一門炮上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