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當年我國仿製79/85式狙擊槍,工藝沒問題,為什麼精度卻不達標?

當年我國仿製79/85式狙擊槍,工藝沒問題,為什麼精度卻不達標?

在過去很長時間裡,我國軍隊是沒有裝備專業狙擊步槍的,一直到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繳獲了越軍裝備的SVD德拉貢諾夫狙擊步槍,然後緊急進行了仿製,這才開啟了我軍狙擊槍事業的大門。

緊急時刻仿製

儘管對越自衛反擊戰整體是成功的,不過必須承認越軍士兵的技戰能力也不弱,而且他們裝備的SVD狙擊步槍給我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當時我軍並沒有裝備專業的狙擊步槍,在面對越軍的冷槍時顯得很被動。

在這種情況下,1979年6月,兵器工業部召開會議,決定仿製繳獲的狙擊槍。因為當時我國已經有了相關的技術基礎,因此半年過後就拿出了樣槍,被稱為79式7.62毫米狙擊步槍。

79式基本上全盤照抄SVD,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這個選擇當然是最好的,前線部隊緊急需要狙擊槍,沒有時間慢慢的研究升級。1981年79式開始試產並裝備部隊,之後對它又進行了一些改進,在1985年定型量產,被稱為85式。

精度不達標的79/85式

對當時的我國狙擊槍事業來說,大部分人都認為狙擊槍就是一支裝了瞄準具的普通步槍,對遠距離精確打擊沒什麼概念,這就造成了對狙擊槍製造使用的一些誤解。

部隊最初裝備了79/85式狙擊槍後,很快發現該槍儘管加工工藝達標了,但在實戰中狙擊性能還是不如SVD,遠距離命中率很低,而近距離子彈又總是造成貫穿傷,破壞力不如對面的越軍裝備的SVD。

經過研究,才發現這個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最主要的就是當時我軍並不知道使用SVD狙擊槍,發射的是7N1式專用狙擊彈,這種子彈彈頭為尖船形狀,重9.85克,為被甲鋼芯彈,在300米距離上散布在直徑16厘米的圓圈內。在擊中目標後,鋼芯後方的鉛芯會擠壓鋼芯,造成子彈變形並重心移位,遂產生橫滾,對有生目標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當時我軍直接使用53式普通步槍彈,這種子彈穿透力強,槍口動能達到了3300焦耳,屬於中間威力的步/機槍彈,在我軍中發放給67-2型機槍。這種子彈的射擊精度當然沒辦法和專業的狙擊槍彈相比。

不僅如此,當時軍工人員在對79/85式進行驗收的時候,採用的是56式半自動步槍的射擊標準,這種標準對精度要求不高,只需要在一定距離內,取50%的彈著點散布半徑即可,這種標準容忍了53式彈藥的不足,以至於一開始大家都以為79/85式在射擊精度方面是達標的。

這種情況下,裝備到部隊的狙擊槍並不可靠,尤其是對500米距離以上目標的射擊,需要修正彈道,錯失了很多戰機。

不過在士兵們掌握了狙擊槍的特點之後,還是用它創造了不少的優秀戰績。例如被稱為「老山第一殺手」的向小平,他就使用一支狙擊槍,用31發子彈擊中31個目標,其中30死1植物人,目標全部被子彈從胸口或者頭部射入。

結語

作為我國第一代狙擊槍,79/85式為我軍點亮了新的科技樹,儘管它一開始並不算成熟,但是總算知道部隊真正需要的狙擊槍是什麼樣的性能。考慮到當時對越自衛反擊戰已經接近尾聲,兵工廠並沒有研究專業的7.62毫米狙擊彈,而是把重點放在新一代狙擊步槍88式身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書戰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德國虎式自行火炮家族,一個浪費資源,沒有實戰價值的家族
坦克有反應裝甲應對炮彈,那現代海軍戰艦拿什麼抵擋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