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支撐「新基建」,數據中心應避免「為建而建」

支撐「新基建」,數據中心應避免「為建而建」

◎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新基建」助推之下,各地數據中心建設更加如火如荼。

在日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加強頂層設計,研究出台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的有關指導意見。

既然在新型基礎設施中佔有重要一席,未來的數據中心應該怎麼建,才能更好地支撐「新基建」?

大量集中上馬,或拉大供需剪刀差

科技日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國內不少地區都有數據中心建設相關布局或計劃。

4月28日,遼寧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工業互聯網、數字經濟、5G網路、數據中心建設工作推進會。「貴陽發布」4月24日公布,目前貴陽市貴安新區正在打造12個超大型數據中心,投資超400億元。24日當天,陝西省發改委宣布,已經啟動「5G 數據中心」等新基建重大項目策劃研究工作,以推動和支持一批新基建項目儘快落地。

「隨著『新基建』的推進,無論是公有雲還是私有雲建設都會提速,數據中心新建和擴容步伐會加快,相關設備及服務的需求也會快速增加。」 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數據中心節能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呂天文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不過,支撐「新基建」,絕不是盲目建設。

「大量數據中心集中上馬,可能會拉大供需剪刀差,造成更多數據中心閑置。」 呂天文表達了他的擔憂。他認為,應該合理安排數據中心建設,使其和人工智慧、車聯網、邊緣計算等主要應用的時間點相融合,這是需要重點考慮的事情。

另一個擔憂在於數據中心運營必不可少的人才。據媒體報道,數據中心進入爭分奪秒的建設期,人才緊俏度急速攀升,甚至引發「搶人大戰」。

呂天文告訴記者,數據中心的運維人員流動率一直比較高,隨著數據中心數量的快速增長,技術人員和運維人員可能會更加短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可能會催生數據中心自動化運維趨勢。

「但是目前數據中心沒有健全的能源管理體系,也沒有相關的能源管理人員,這是非常需要重視的事情。」 呂天文說。

應結合市場需求,與其他基礎設施融合發展

「在信息基礎設施之外,『新基建』還包括智慧能源基礎設施、智慧交通基礎設施等內容,其間有廣泛密切的聯繫,而不是相互割裂,因此需要相互影響,加強頂層設計。」 清華大學信息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曹軍威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曹軍威的觀點是,數據中心作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在具體實施層面,關鍵要更多地跳出數據中心本身去看數據中心,從更廣泛的基礎設施的視角去審視。

他認為,應鼓勵新型基礎設施之間的融合發展。比如,數據中心本身需要強有力的能源基礎設施的保障和支持,應順應信息能源基礎設施一體化的大趨勢,盡最大程度與能源基礎設施相結合,解決數據中心能效等方面的瓶頸問題。

「政策上應該以應用效果為導向,而不是一味追求投資和建設規模,鼓勵分散式、微型和邊緣數據中心等新形式和商業模式的發展。」曹軍威還提醒,數據中心行業應最大程度提高建設和運維技術水平,在基礎設施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應注重培育高素質、高水平產業隊伍。

呂天文告訴記者,為了推選出優秀的數據中心,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設立了「雲計算中心科技獎」,評審辦公室設在數據中心節能技術委員會。在他看來,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必須解決多個問題。

他提到,數據中心的前期審批與後期管理要掛鉤,避免審批嚴格但後期管理跟不上的「嚴進寬出」的問題,導致相關指標停留在設計圖紙上。此外,要解決帶寬、電力等重要資源的協調問題。

對於數據中心的能耗管理,呂天文認為,要注重採用節能型產品,同時更注重數據中心整體的節能效率,並將數據中心的綠色評價和能效分級納入社會責任監管。

「在建設布局上,要根據各地的需求做好頂層規劃,減少資源浪費。」 呂天文建議,各省市要統籌對數據中心的整體規劃、報批、管理,採取階梯式建設引導方案,與市場需求相結合,避免為了建設而建設。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張爽

審核:朱麗

終審:冷文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自然》致歉!
武漢「解封」後大批人員離開,各地如何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