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專家為將《賣油翁》中的點睛之筆從課本刪除?理由大多數人想不到

專家為將《賣油翁》中的點睛之筆從課本刪除?理由大多數人想不到

在學校里,我們是從初中階段開始正式系統地學習文言文。文言文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往往是字數不多,但是蘊藏著深刻的道理。對於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課本上的文章如何選擇非常重要。學生的三觀在哪個階段還沒有完全形成,課文如何選擇、教師如何講授,這都是會對學生造成深遠影響的。

尤其是語文課本,對於學生的影響更為深遠。所以,在選擇課文上,編寫教材的人可謂是費盡苦心。內容要積極,要富有趣味性,要引導學生進步,還要注意系統性、連貫性與一致性。在選擇文言文教材的時候,我們不僅希望從中看到古人平時是如何生活的,也希望從一些有趣的文章中體會生活與生命的真諦。

大家都知道,《賣油翁》是我們初中課本上非常精彩的一篇文言文,可是你知道嗎?我們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教材的編輯者並沒有選擇全文,而是將最後一段話刪掉了。眾所周知,最後一段話往往是點題的,或是畫龍點睛之筆,或是起到引人深思的作用,或者是總結全文。既然如此重要,那麼這《賣油翁》的最後一段話又為什麼要刪掉呢?刪掉的這段話,究竟內容是什麼呢?

《賣油翁》是北宋歐陽修所寫的一篇寓言故事,內容很簡單,講述的是有一個叫做陳堯咨的人,自幼喜歡射箭,常常在家中練習,練就了一身百發百中的本領。有一天他在街上表演射箭,周圍的人連連鼓掌,稱讚他箭術高超,陳堯咨非常得意。這時候一位賣油的老翁從他身邊路過,陳堯咨注意到老翁神情淡然,不像眾人一般拍手稱讚,因此上前去詢問原因。

老翁見陳堯咨一定要個說法,他也不答話,只是拿出了一枚銅錢,放在油壺上,隨後將油從銅錢的孔中倒進壺裡,這銅錢上沒有沾染分毫。在場的人無不稱讚老翁技藝絕佳,可是老翁這時候開口說話了,他一邊收拾東西一邊淡然地說:「無他,唯手熟耳。」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上無難事,不要害怕目標離我們距離太遠,只要我們堅持努力,就一定能夠達到目標。這本是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後,歐陽修還有一句話,那就是「此與庄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 ?這句話,就是這則寓言中被刪掉的一句話。

古人筆墨金貴,每一個字都十分關鍵,缺少一個字,可能整個意思都會發生顛覆。那麼編寫教材的人為什麼要刪掉這一句話呢?

這句話當中,包含了兩個成語,一個是庖丁解牛,一個是輪扁斫輪。前者說的是殺牛十餘年的庖丁向梁惠王表演自己的基本功的故事,梁惠王為他嫻熟的技藝稱讚,這個故事說明只要勤加練習,就能夠掌握事物的技巧,摸清事物的規律。第二個故事說的是一位叫做輪扁的手藝人與齊桓公的故事,齊桓公讀聖賢書,輪扁則告誡齊桓公,書上都是古人留下來的糟粕,沒什麼實際意義。

原來他想要將自己畢生經驗傳授給兒子的時候,卻發現無論怎麼說他都不能徹底理解,一些事情必須要自己親自經歷,才能夠真的明白其中道理,而不是單純地從書上獲取。輪扁是想要告訴齊桓公,治理國家就要身體力行,實踐出真知,而非坐在那裡讀聖賢書。

這些故事看上去似乎沒什麼問題,都是傳授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理,為什麼編寫教材的時候要把這兩個故事刪掉呢?原來,初中的學生還不能對事物有一個精準的判斷,如果將這些故事都告訴他們,很容易對他們產生誤導,很多學生會錯誤地認為讀書並不重要,只有實踐才是硬道理,這顯然是不正確的。

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是連貫的,是觸類旁通的。編寫教材的人必須要注意知識體系的階梯結構和系統化,循序漸進地融入應知應會的道理。所以,只好忍痛將這段話刪除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史浮沉 的精彩文章:

印度在五千年前的經文找到一種病症,和新冠非常相似,難道是預言?
中國這四種姓氏非常罕見,基本已經全部消失,背後的故事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