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被士兵嘲笑「卡殼26型」,二戰芬蘭LS26型輕機槍,我國曾購買仿製

被士兵嘲笑「卡殼26型」,二戰芬蘭LS26型輕機槍,我國曾購買仿製

芬蘭拉蒂LS26型輕機槍,是芬蘭在二戰前研發的輕武器,並在二戰中使用較多,是芬軍步兵班的主力國產輕武器,二戰後退役,但仍作為戰略儲備保存了約半個世紀。

師從法國紹沙輕機槍

在上世紀20年代初,芬蘭開始著重強調國產輕武器的研究設計,並且在1924年專門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負責國產輕機槍的研發項目。當時槍械設計師艾莫·約翰尼斯·拉蒂已經完成了衝鋒槍的設計,成立了武器公司,在朋友的支持下,他也打算參與輕機槍的競賽。

對拉蒂的參與,委員會還是比較看重的,考慮到他文化水平不高,特意調派了剛從丹麥學習歸來的槍械設計師A·E·薩羅倫塔中尉,希望輔助他完成輕機槍的設計。然而這兩人一個有實際經驗,一個只有理論知識,薩羅倫塔中尉很輕視拉蒂,這對後來的工作造成很大的麻煩。

儘管如此,雙方還是儘力協同,並於1925年完成了機槍的設計。該槍借鑒了法國邵沙M1915輕機槍的原理,最初採用7.92毫米口徑,在競賽中擊敗了來自法國的哈奇開斯機槍以及美國的勃朗寧輕機槍,並將口徑改為7.62毫米,最終贏得了軍隊的認可。

拉蒂LS26型輕機槍

拉蒂LS26型輕機槍,也被稱作M26輕機槍,發射俄制7.62×54毫米步槍彈,採用槍管長后座式原理,射擊時槍管和槍機一起后座,然後槍管先復進完成開鎖,完成動作後槍機再復進準備下一輪射擊。有半自動和全自動兩種射擊模式。

槍管外有帶散熱孔的套筒,槍口處有略微呈現喇叭狀的消焰器,可收縮摺疊的雙腳架布置在槍管前方,採用20發彈匣供彈,後來又開發了75發的大容量彈鼓,供彈口位於扳機護圈前方。

全槍重9.3千克,長1.109米,槍口初速800米每秒,有效射程400米,射速在450發~550發每分鐘。

艱難的服役

儘管1927年該槍就完成了設計,並且計劃在位於捷瓦斯基拉市的國立槍械廠生產,但是拉蒂的「合作夥伴」薩羅倫塔被派往該廠負責監督生產,並給予技術支持。

由於薩羅倫塔對拉蒂的設計感到不滿,在首批量產中私自改動了生產指標,導致第一批20挺機槍無法通過測試。直到1929年薩羅倫塔的小動作才被察覺,將其解除職位後緊急調拉蒂前往工廠檢查。

經過好幾個月的細緻檢查,終於恢復了所有的指標,在1930年年底完成了首批200挺機槍的生產,此時已經耽誤了大約3年的時間。

在1939年的冬季戰爭爆發時,拉蒂LS26型機槍生產了4000挺,量產一直持續到1942年。這些機槍在芬軍中保存狀況較好,即便是經過大戰,在1945年二戰結束時仍然保留有3377挺。

我國曾向芬蘭訂購3000挺LS26,但是受到一些國際影響,只成功到貨1300餘挺,曾組織兵工廠仿製生產,不過數量依然很少。

在使用中,該槍和紹沙輕機槍一樣故障率較高,很容易卡殼,別士兵們稱為「卡殼26型」輕機槍,這個問題在我國軍民中問題更大,因為缺乏保養, 故障率甚至超過日軍裝備的歪把子。

拋開該槍的故障,嚴格來說該槍的其他方面還是很可靠的,尤其是射擊的精確度,在採用彈鼓供彈時,火力持續也還不錯,在有豐富經驗的士兵手中,注重維護保養,還是能發揮很大作用。

二戰後殘存的三千餘挺輕機槍被作為戰略儲備存放在倉庫中,在上世紀90年代,因為該槍早已過時,保存狀態也日漸嚴峻,因此被出售到民間市場,許多槍械愛好者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書戰史 的精彩文章:

用導彈艇緝毒,這是多大仇恨啊,淺談美國飛馬座級導彈快艇
一戰英國MK.1火炮運載車,配有專門的剎車員,第一款自行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