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雖然現在的自己還不夠強大,但我不想認輸!

雖然現在的自己還不夠強大,但我不想認輸!

01

聖人亦有無奈,何況你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出自孔子的《論語·為政》

文章大意:我到十五歲才知道下決心學習;到了三十歲才懂得要立志做一件事情;三十歲確立了要干正事,幹什麼正事呢?直到四十歲才對自己的理想、志向、所認定的事業的不疑惑,不三心二意。到了五十歲沒達到目標才知道這是天意啊!到了六十歲什麼話聽起來都心情順暢,不生氣,都無所謂。

一直到了七十歲,這時孔子的心理修養達到了最高境界,說話、做事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也不會違反道德,違反周禮。區區幾十字概括了孔子一生的心路歷程,從自己的人生不同階段中超脫出來,發現自己的過往不免感慨,不免遺憾與無奈。

回首孔子的一生,雖然最終成了家喻戶曉的儒家聖人,但也並非是從小便開始發奮苦讀的,也是經歷過一段貪玩的孩提時代。通常一般小孩子七歲左右開始發矇,不過那時的學習目的不明確,處於懵懂貪玩,不知道專心致志地學習。比如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總理,從小就知道發憤苦讀的小孩是極少數。哪怕孔子也是十五歲之前不知道發奮學習。

縱觀孔子的一生,孔子三十之前愛玩,愛好當吹鼓手,一做便是很久,直到三十歲才醒悟要干正事,既然要干正事,做什麼呢?今天想干這,明天想干那,拿不定主意,有疑惑。一直到了四十歲,才堅定要干「興滅國、繼絕氏、舉逸民」,「克已復禮」的大事,不再三心二意。

自此孔子堅定了自己的目標,矜矜業業的做到五十歲,在魯國當大司寇,極力去「克己復禮」,但也沒實現,孔子覺得這是天命啊!不是自己不努力、不專心致志!

大志未成,便有人埋怨,有人挖苦,有人污辱,有人恥笑,什麼樣的都有,甚至有的罵孔子是「喪家之犬」。聽得人心煩意亂,周身都充斥著怨恨,直到六十歲再聽那些話便覺得無所謂,聽著就像沒聽到一般。即到了六十歲什麼話聽起來都心情順暢,不會生氣,都會覺得無所謂。

大志向未實現,孔子便開始去研究《周易》,修訂《春秋》,一直到了七十歲,這時孔子的心理修養達到了最高境界。

從孔子這段話,我們可以聽出,在行將走完人生歷程,再回顧自己一生作為時,哪怕作為一代聖人的孔子的心裡,也會有幾分遺憾,幾分無奈。

聖人都如此,更何況是身為普通人的我們呢?

02

我雖渺小,但不想認輸!

三十而立,原來離我很遠,但現在卻開始一步步靠近,雖然距離自己的目標還差很遠,但是我不想認輸,也不想放棄,因為我的目標還沒有達成,為什麼要就此罷手呢?

當下的自己好不夠強大,甚至是如此的弱小,但還不至於不堪一擊。很早的時候便堅定了目標,立志成為什麼樣的人,並且一直在努力著,只是在前進道路上,遇到過一些人,一些事,有過抓瞎,有過蹉跎,那都是因為自己的懵懂,選擇了不合適的方法導致事半功倍,成長很慢,但是自己不想放棄,不想認輸,便一直堅持著。

期間,一些堅持一度讓最初的目標方向開始偏移,憑著一腔熱血,一股子勁兒挺著,最終陷入了泥潭裡,才知道原來方向錯了,也用錯了勁兒。

一路上,

遇過貴人,遇過小人,

遇過戰友,遇過老師,遇過朋友;

前行時,

迷茫過,清晰過,抑鬱過,

後悔過,明白過,懷疑過;

磕磕絆絆至今,

雖然還沒有強大,

但內心卻開始更加堅定,

前進的方法也開始清晰,

不認輸的認知愈加強烈,

什麼事情都是可以清晰!

相信,

一切都是不斷前進,

不斷持續優化的過程。

只不過,

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供蹉跎揮霍,

自己想要的東西,

會一直都在,不斷提醒自己勿忘。

鳳凰,一隻弱小的雛鳥,

經過於烈火焚燒涅槃重生而成;

神龍,一條渺小的蛇,

經過蛻皮蛻骨幾萬億雷劫修鍊而化。

參天大樹,一顆顆種子發芽,

經過風霜雨雪鍛造才成長的;

白天鵝,一隻小雛鴨,

經過不斷蛻變歷劫而成。

寶劍,一點點元素融合,

經過千錘百鍊才鑄成的;

山川河流,一滴滴小水珠,

經過萬水千山匯聚而成。

聖人,一個貪玩稚幼孩童,

經過歲月沉澱修鍊而來。

無論人、還是事、抑或物,

都是從一個個渺小的樣子,

慢慢接受風霜雨雪的洗禮,

蛻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有的強大,有的自在,

誰還不曾弱小呢?

卿本年少,何懼未來?

正如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曾寫道:「寧欺白須公,莫欺少年窮。終須有日龍穿鳳,唔信一世褲穿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孔子 的精彩文章:

《論語》的教育啟發——當代一線基礎國學教學該如何開展?
「大衣哥」被踹門和孔子的財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