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科學家「觸網」,彰顯別樣科學精神

科學家「觸網」,彰顯別樣科學精神

◎ 唐芳

5月10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在廣州參與某平台電商直播,短短半小時內賣出4萬斤嶺南荔枝。

趙春江院士同時也是廣東眾多農村科技特派員中的一員,直播中,他不僅現場做了一道荔枝苦瓜涼拌菜,還為荔枝產業數字化發展出謀劃策,吸引百萬網友觀看,被親切地稱為「荔枝院士」。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各類網路平台迅速發展,為非常時期的信息溝通搭建了橋樑。科學家們也積極「觸網」,從疫情嚴峻期間通過網路平台發聲解疑答惑,到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後參與直播助農帶貨等,為人民群眾謀福祉,把科技知識帶到千家萬戶。

為人民「觸網」,疫情防控顯擔當。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科學家的專業判斷和權威解讀變得至關重要。通過網路平台,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等一線科學家和醫生第一時間解疑答惑,介紹病毒致病機理及有效防範措施,把實驗室最新的科研成果介紹給大眾。從「改造方艙醫院應收盡收」 「現在還不是摘口罩的時候」 到 「別讓孩子早上喝粥」,事無巨細,關心備至,用科學精神為疫情防控保駕護航,給居家隔離的人們送去關懷和希望。

為科普「觸網」,讓高冷科學有溫度。科學從來不是死的知識,而是就在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觸網」,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入淺出,激發了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提高了科學素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盧靜,以「吃魚頭泡餅拼魚骨」的方式,通過短視頻平台向網友科普古生物知識。瀏覽量累計達7000萬次,點贊300萬次。高冷的古脊椎學科知識走上了餐桌,也讓盧靜體驗了一把「網紅」科學家的滋味。

為實用「觸網」,讓頂尖科學接地氣。今年4月份, 一心「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變身主播,推介當地剛豐收的冬季馬鈴薯,並講解馬鈴薯育種知識。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走出象牙塔,零距離科普,把科學帶到田間地頭,科學再也不只是實驗室里的數據、論文里的圖表,而是可以看得見的變化和收穫。

在2016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要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己任,把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使蘊藏在億萬人民中間的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創新力量充分涌流。

掌握著人類知識的科學家,坐得了冷板凳,守得住科研初心,現在更是扛得起大擔當。科學家「觸網」,讓似乎遙不可及的科學,透過屏幕近在咫尺。科學家「觸網」 ,一腔為民情懷,彰顯出了別樣的科學精神。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劉義陽

審核:管晶晶

終審:冷文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給萬米深海潛水器起名,有必要先了解這些知識
按下快進鍵!湖北將打造一批「5G+工業互聯網」樣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