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聊愛情太無趣,不如聊點你我都有的東西

聊愛情太無趣,不如聊點你我都有的東西

一年之中,好像有太多個節日去表達愛,無論是對家人朋友還是另一半,這樣的表達總會因為節日的特殊性充滿了儀式感和存在感。

可是你還記得你自己嗎?你還記得你所有的熱愛嗎?在無數個節日中我們去愛與被愛,卻總忘了自己還有個靈魂等待身體與大腦的青睞。

所以在今天這個被人類強行賦予特殊意義的數字日期里,我們編輯部準備和大家一起好好談談 「愛」。

不過等等,這可不是什麼普通的愛,而是關於我們與 「潮流」 之間的愛,甚至還有一些 「背叛」。

(圖片來源:Google)

我熱愛潮流的原因很簡單,結交知己。

因為這算一個愛好,這個愛好可以讓不同階級、不同行業、不同性別的人聚在一起,拋開偏見去交流。留學時候一次活動感觸最深,Steven Smith 來墨爾本辦見面會,活動很短就倆小時,和周圍幾個老外聊 Reebok Pump 聊得上頭,活動結束非拉著我去酒吧;同一張桌子上,有品牌主理人、銀行主管、攝影師,也有裝修工人、超市收銀員、學生(我),平時根本毫無交集的人們因為同一個愛好去大笑、去碰杯、去爭吵,說起 Steven Smith 能從 New Balance 聊到 Reebok、再到 YEEZY,就連喝多了在馬桶上吐,也是一邊嘀咕著 「Nike forever」 一邊吐,而這些人,之後也都成為我要好的朋友,在各方面都幫助過我很多。

(圖片來源:Google)

有想過放棄從事潮流行業嗎?有過。

因為本科和研究生的所學專業都和潮流媒體八竿子打不著,所以畢業時幾度想要放棄;一邊是進入體制內從事一份安穩的工作,一邊是並不穩定家人眼裡「養活不了自己」的愛好,那段時間無時無刻都處在焦慮之中,讓本來就禿的頭禿上加禿。直到 Damian 給我打電話,「像你這麼大的時候,父母希望我去做醫生做律師,為什麼我卻做起球鞋定製?因為我不想每天一睜眼便失去起床的動力,放手去做你喜歡的,路總會有」,正是這番話讓我鼓起勇氣繼續從事潮流媒體,進入這片大部分人都不認可的領域。

至於有想過放棄潮流嗎?沒有,因為熱愛

(圖片來源:Google)

"熱愛" 潮流太矯情了,還是 "喜歡" 恰當點。不昧良心的說,我喜歡的只是潮流營造的幻覺,一種通過購買舶來品就能接近你想擁有的階級、生活、文化、思維的幻覺,成本又低,又不傷身體。往好聽點說,我喜歡的是潮流這個入口,讓我有可能對那些 「靈感來源」 背後的民族、歷史、音樂、電影產生興趣,為生活帶來點新的樂子。但歸根結底,我喜歡的只是自己,"讓自己看自己順眼一點" 的需求永遠優先於所謂文化和生活方式。喜歡沉迷於潮流的虛假,也在虛假中嘗試學習如何對自己坦誠。

(圖片來源:Google)

但是,好像真的沒有想放棄的瞬間。當潮流回歸到 「穿衣打扮」 這個層面,也就不存在什麼 "放棄" 和 "不值得「 了,誰不穿衣服啊。只要潮流依舊是取悅自己的有效方式,它就有讓我繼續自欺欺人的價值。

(圖片來源:Google)

熱愛一件事物,並且非三分鐘熱度的持續下去是一個極其有挑戰的事情,所以對我來說區區花費數年的時間,並不能將我對它的某種情緒概括為熱愛,只能說是享受其中。更何況,當你深入這個圈子製造內容,反哺那些嗷嗷待哺的年輕人,為了 「上級指示」,這些你做的任何的一切,絕大原因是與 「我熱愛潮流」 無多大關係,而是因為這是我的工作。所以與其這麼說,倒不如說我更愛我的工作。如果要說哪一刻讓我覺得我是愛潮流的,因職務之便能提前買到喜歡的球鞋,那種興奮感可能就是愛潮流的外在表現吧。而愛工作,那是因為媒體這個平台給了我一個機會,一個讓我思考如何與用戶相處的機會,一個讓我接近某種事物本質的機會。到頭來,我自己也並不知道 「熱愛」 是一種什麼感覺。

(圖片來源:Google)

不過,倒沒有放棄,而是有時會感到潮流真的挺無趣的。因為潮流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是,它是一種基於買賣的形式而構建出來的文化。別說 「潮流」 是態度而非門面工程。用錢買不到的東西都是在買過之後感悟出來的,你不買 Visvim,你怎麼知道它的好?你不買點日本品牌,你怎麼能了解美國美式風格與日本美式風格的區別?有時候看商品圖是研究不出來啥的。所以來來回回都是在說這些每隔幾年都要重複提的問題,著實無聊。

(圖片來源:Google)

如果以時間為衡量單位敘述我和潮流之間的故事,那我應該是整個編輯部裡面最沒有資歷的了。

去年 3 月加入 Kidulty 的時候,除了知道一些基礎的 streetwear brands 還有一些已經涉足於時裝圈的設計師,對於潮流我幾乎是一竅不通的,甚至連 Supreme 的 drop 規則都十分茫然。最開始很多人問我為什麼逃出相比較來說較為擅長的時裝來涉足潮流,我都回答的是因為好奇,更因為是短板,還有一些質疑。我那個時候真的不明白為什麼 streetwear 能夠改寫時裝的無數規則,我就是想知道一個答案。

(圖片來源:Google)

於是我不停的向我的前輩們甚至是身邊一些比較懂行的同齡人們問東問西,試圖搞清楚潮流到底是什麼,但始終沒有明確的答案。我非常疑惑,畢竟在我學習時裝類知識的時候,每個主義都有每個主義固定的意義和發起的時間及起因,更會關聯到無數哲學、社會學甚至政治和經濟的問題,是極其複雜且無法單一用好看與不好看評述的。時裝總會說自己很包容,但實際上卻很刻薄,他們永遠不會給涉足於此的人們喘息和療傷的機會,你只有一刻不停的向前走才不至於被落下。

(圖片來源:Google)

但是經過這段時間之後,我發現潮流並非如此。潮流的一舉一動可以說是沒有意義的,這種沒有意義並非貶義,而是可以隨心所以做自己更加包容隨性的狀態,我可以不再小心翼翼的去詢問 「弱智」 的問題,我可以無所顧忌的談論各種元素,還可以將我所學帶入進潮流試圖找到有跡可循的設計思路,更可以省去無數過度解讀和刻意追尋背後意義以及故作深沉的時間,能夠擁有無數真實屬於自己的時間。對於極其熱愛自由和平等的我來說,這似乎是一個完美的領域。

(圖片來源:Google)

我上一段話的最後,用了 「似乎」 這個詞,基本上就奠定了反轉的劇情。隨著接觸的深入,我慢慢發現,就算再無所顧及,這個行業的鄙視鏈也在暗中作祟。我們知道一個圈子看不起另一個圈子,是所有行業都無法規避的醜陋,可是潮流圈的鄙視鏈就這麼直接將無數本該隸屬於人們各自喜好的東西明碼標價了起來。大家都想分一杯羹的心理而層出不窮的抄襲與不走心令我無法接受。這樣的商業化讓我十分厭惡,甚至覺得時裝好像更加柏拉圖一點。就是這樣無數的瞬間令我覺得,好像潮流是不值得。

可是當我一次次與業內人士的深度交流和與設計師們的問答結束之後,我好像又被他們的初心和真誠打動了,也許之後當越來越多堅持做自己的人逐漸星芒畢露的時候,這些不值得都會煙消雲散吧。

(圖片來源:Google)

看完我們的故事了,你們的呢?

我們將從留言中選出 12 個吸引我們的故事,並轉發至微博,讓所有熱愛潮流的人一起看看這些故事中有沒有各自的影子。

那,準備好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潮流先鋒 的精彩文章:

《The Last Dance》播出,鞋販子恐怕是最大贏家?
這個新晉品牌可能是下個人氣 「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