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省份集中加碼新基建,合理規劃成為新課題

多省份集中加碼新基建,合理規劃成為新課題

近期,新基建的重要性被決策層頻頻提及,各地也在集中加碼新基建項目。

這其中既有疫情外部衝擊之下,穩增長與托底經濟的重要考量,也有深化中國數字經濟技術優勢、培養未來中國經濟新增長點的新期待。

隨著國家對新基建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地方版新基建相關政策路線圖日趨清晰。專家認為,各地加碼新基建必須合理規劃,防止一哄而上,要遵循市場規律和產業規律,不適合作為短期刺激政策的工具,要更多地交給企業和市場選擇。

面向未來的投資

今年以來,作為穩增長、培育新動能的關鍵一招,「新基建」備受關注,中央層面也多次作出部署。

4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信息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業和消費升級。4月29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湖北省要啟動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傳統基礎設施和5G、人工智慧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此前的4月20日,發改委首次明確了新基建的定義和範圍。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路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新基建是有效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5G、大數據等建設是信息產業發展的基礎,加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對其他製造業和服務業起到帶動效應。疫情對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硬缺口」,短期通過新基建投資雖難以完全彌補,但其對穩就業、穩預期仍起到積極作用。

京東數科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撰文分析,新基建為「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破繭重生、求新謀變創造了積極條件。5G、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既是新興產業,也是基礎設施。依託新基建迅速發展的良好勢頭,數字技術得以廣泛應用,這不僅有助於推動產業升級,擴大有效需求,保障民生托底,也是穩增長工作的重要抓手,為政府和企業提供了科學決策依據和精準施策手段。

沈建光認為,超前的基建是中國最大的競爭優勢之一,這些超前投資雖然當期來看收益有限,但外溢性明顯,極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和物流效率,提升了中國的競爭力,支撐著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製造國的地位。

萬億級投資規模

賽迪智庫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從長期來看,新基建是未來規劃的重點方向。到2025年,5G基建、特高壓等七大領域新基建直接投資將達10萬億元左右,帶動投資累計或將超過17萬億元。

海通證券認為,新基建主要聚焦科技,與我國產業結構向信息化調整的方向一致。從整體投資規模來看,新基建雖然相比老基建較小,但是增速很高,預計2020年新基建投資規模達3萬億元左右,幾大領域同比增速均在兩位數以上甚至過百。

5G是新基建之首。根據《中國5G經濟報告2020》預測,2020年我國5G總投資約為0.9萬億元,2025年將達到1.5萬億元。2020年,5G創造就業崗位54萬人,2025年超過350萬,2030年達到800萬。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張雲勇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5G是新基建最關鍵的領域之一,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其發展將有效拉動投資,並促進各類數字經濟發展。對於5G未來的發展,他建議需要政府有序引導,從源頭上進行頂層設計、合理規劃,尤其加大稅費優惠支持力度。

數據中心方面,根據工信部數據,2019年中國數據中心數量大約有7.4萬個,約佔全球數據中心總量的23%。其中,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數量佔比達到12.7%。規劃在建的320個數據中心中,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數量佔比達到36.1%。另根據工信部研究,2019年中國數據中心IT投資規模達3698.1億,預計2020年這一規模將增長12.7%,到2025年,預計投資規模將幾乎翻倍。

沈建光表示,新基建核心在於支持數字經濟的發展,中國已經在數字經濟領域走在世界前列,研發投入、專利數和市場佔有率均有一定優勢,未來中國應抓住此次疫情中數字經濟的發展機遇,發揮新基建的產業效應,致力打造成為世界領先的數字經濟強國。

地方新基建規劃密集發布

今年4月份以來,上海、廣東、重慶、山東、雲南等全國十餘個省份已經出台了有關新基建的落地舉措。

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0年河南省將聚焦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生態環境等9個領域,統籌實施8000個左右重大項目,完成投資2萬億元。同時,還將加快實施重大信息網路基礎設施項目,實現縣級以上城區5G全覆蓋,啟動全省5G規模化商用。

山東省將出台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以5G商用、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等為重點,加快謀劃推進一批牽引性強的重大項目,年內建成5G基站4萬個,集中打造20個左右省級數字經濟平台。

5月7日,《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發布,提出目標到2022年底,推動上海全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和創新能級邁向國際一流水平。

支撐這一目標的,是圍繞新網路、新設施、新平台、新終端的四大建設行動。包括新建3.4萬個5G基站,新建10萬個電動汽車充電樁,建設100家以上無人工廠、無人生產線、無人車間,帶動15萬企業上雲上平台,新增1.5萬台以上智能配送終端等。

機構分析,政策引導有利於營造良好的行業發展環境。但不同地區的基礎不同,結合自身條件循序漸進是最優選。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持續發力,為基建投資項目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二季度投資增速將明顯反彈,相關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在下半年將會體現的更明顯。

防止「一哄而上」

地方積極發展新基建的同時,也要注意「新基建」的發展不能簡單地走「老基建」之路。要避免一哄而上,考慮市場需求和區域發展實際。要根據財力和債務情況循序漸進推進,避免形成新的地方債風險。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日前表示,新基建投資,政府最好不要直接插手,交給企業和市場選擇才是明智之舉。

劉世錦強調,以數字基建為主的新基建,本質上屬於新技術推動的新產業,發展得快一點還是慢一點,要遵循市場規律和產業規律,不適合作為短期刺激政策的工具,要防止一哄而起運動式增長,最後留下一堆無效投資和爛尾工程。

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司長歐鴻也曾表示,加快5G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要科學論證,有序推進,不搞「大水漫灌」。

4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了新基建的投資模式:堅持以市場投入為主,支持多元主體參與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強化服務。

賽迪智庫發布的《「新基建」發展白皮書》指出,應以社會資本投資為主,發揮政府財政資金引導和補空缺作用,避免政府大規模投資,調動社會資本投資積極性。根據戰略規劃和市場應用需求,統籌規劃好新基建長期發展路線圖和年度投資計劃,防止「一哄而上」和重複建設。避免短期投資泡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兩部門:今年三季度末全面完成網路基礎設施IPv6升級改造
保守黨和NHS的愛恨情仇:戰勝新冠的約翰遜會食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