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全國政協科協、科技界委員建言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全國政協科協、科技界委員建言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

「我在基層從事應用技術研究和轉化36年,深刻感到科技成果轉化確實是科技發展的難點,科技人員的素質和努力,以及科技轉化的政策都會影響到科技成果的市場化。為此,我向總理彙報了相關情況。」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劍平委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5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科協、科技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圍繞科技成果轉化、基礎研究等熱點問題,委員們各抒己見。

「科技成果轉化並非將成果『一轉了之』,科研人員最了解他的技術,由其來主導科技成果的轉化是一種高效的方式。」周劍平說,「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榜樣,華為、騰訊等都是科研人員主體參與成果轉化,並形成了市場化主導的成功案例。」但由於科技評價指標多傾向論文和專利等因素,科技人員不能全身心投入科技成果轉化事業中,「建議賦予科技成果轉化人員更多技術和收益所有權,更高的科學地位和社會地位」。

他呼籲,要強化科技成果的轉化主體地位,在成果轉化初步成功後再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的各種市場化主體形式。

全新的技術初入市場,難免會受到舊有標準的限制和捆綁,如何讓這些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快速暢通地轉化?「要落實好科技新產品、新工藝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他解釋道,只要通過科技成果認定而且行業上沒有完全相同標準的科技新產品、新技術,上市就不受相關行業標準和規則的限制,通過科技成果認定即可上市。

他還提到,要強化轉化科技成果有關經營運行許可的開放,如上市的同時,除特殊行業外,憑科技成果認定依據就可以參與各種工程或行業的招投標;優化科技成果轉化的政府支持,在全國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失敗寬容和補償制度,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失敗寬容和補償傾斜制度。

如何讓科技成果有效落地,也是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趙宇亮委員關心的事。

他說,近年來,我國基礎科學研究在很多領域已跨入世界前列,在納米、化學、材料、量子等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論文數、被引用數、專利申請量都是世界第一,但核心技術短缺情況尚未根本改變。

「主要原因是科技創新鏈不完整。」趙宇亮分析,科技創新鏈一般包括基礎研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產品開發等。基礎研究的科研論文發表、專利申請是高校科研院所的事情,產品開發是產業企業的事情,「相比而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很薄弱,很多基礎研究成果無法轉化落地」。

趙宇亮認為,可以探索「設新機構」,即設立成建制的國家級「技術變革研究院」,聚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除「設新機構」外,他還提出「促大融合」和「穩強支持」,讓科學發現和制度優勢形成強大合力,提升國家科技創新實力。

「促大融合」即挑選高水平基礎研究科學家,與企業工程師隊伍共同組成「技術變革研究院」。

「穩強支持」方面,他說,雖然近期財政緊張,但或許也正是倒逼科研經費分配機制的機會,把錢花在刀刃上,對最需支持的領域和人進行相對長期穩定的支持。「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納入國家新基建計劃,強力支持十年,以市場化機制運營,形成若干研發中心,再逐步轉移到企業。」趙宇亮建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委員則建議,完善我國自主科技創新體系,從基礎研究源頭開始,形成面向科技長遠目標的系統性布局,建立起促進創新的科技金融體系。

在基礎研究方面,潘建偉認為,除加大支持力度外,還要鼓勵和支持「理論與實驗實踐、科學與技術並重」的整體發展思路。對於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他建議從政策層面鼓勵企業直接投入前沿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發,利用企業較靈活的資助方式,激發創新活力。為保證企業積極性,制定相關各方在成果轉讓、股權分配等多種形式下的利益共享和分配機制,充分利用技術市場和資本市場,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李俊霞

審核:管晶晶

終審:冷文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助力「新基建」提速,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需「錯位發展」防泡沫
又有一地公布「禁養犬名錄」,中華田園犬讓網友炸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