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研究:新冠患病11天後不再具有傳染性
新加坡醫學科學院國家傳染病中心(NCID)和傳染病醫師分會近日聯合發表了一份針對新冠病毒的研究官方立場聲明。在聲明中,一項來自73名患者的研究數據表明,新冠患者在患病第11天後不具有傳染性,這一結論引發高度關注和爭議。
研究認為,從病人體內檢測出新冠病毒RNA核酸並不能說明患者具有傳染性,也不能證明病毒是活病毒,這一結論與此前中國、韓國等國家的傳染病專家的看法一致。
但研究同時披露了一個更加具體的數據,引發了爭議。研究人員通過觀察73名患者的「病毒載量」的變化發現,在病人患病第11天後,無法分離或培養出病毒。「這些數據證實了流行病學數據,並表明儘管病毒RNA在某些患者體內可能持續存在,但是這種持續存在的RNA檢測出的病毒不具有活力,並且此類患者不具有傳染性。」聲明中寫道。
研究人員表示,基於從疫情初期就開始收集的數據,新冠病毒的攜帶者並不是攜帶病毒的全程都具有傳染性,傳染周期可能始於出現癥狀的兩天前,並於癥狀出現的7天至10天後不再具有傳染性。
「在病人患病兩周後,他們的核酸檢測可能還是陽性,但是這些核酸可能是病毒的片段,不具有傳染性。」研究人員表示。他們認為這一發現將對公共衛生政策制定者提供參考,並對出院相關標準做出調整。目前全球新冠患者的出院標準基本是兩次核酸陰性才能出院。
有專家認為,新加坡的研究樣本規模仍然較小,如果要確認這一結果,需要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但NCID方面對此表示樂觀。「科學地來講,我相信我們有足夠的證據表明患者11天以後將不再具有傳染性。」NCID執行主任Leo Yee-Sin表示。
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領隊、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鄭軍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學者可以發表自己的研究結果,但科學研究猶如盲人摸象,摸到的並不是真相的全部,只能說越來越接近於真相。」
鄭軍華認為,「常陽」的患者檢測出來的病毒,究竟是病毒核酸殘留的片段,還是活病毒沒有清除乾淨,後者是否仍然具有傳染性,這還需要進一步的探討。但他承認,儘管為何造成有些病人攜帶病毒的時間特別長仍不清楚,但目前來看,確實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常陽」或者「復陽」的患者能夠傳染他人。
針對新冠的「復陽」患者以及排毒期超長的「常陽」患者,上個月國家衛健委已經有明確說法:「目前為止,未觀察到『復陽』患者傳染給他人的案例;一些患者長期核酸不轉陰,但已經無需治療。」不過對於「常陽患者」是否具有傳染性,國家衛健委沒有下任何定論。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開始傾向於認為,隨著患者患病時間的推移,將不具有傳染性,即便核酸檢測仍為陽性。此前一項來自德國的小規模研究發現,在患者出現癥狀的第一周,病毒的複製程度最高,但是在癥狀出現10天至11天後,病毒核酸載量明顯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在癥狀出現的第8天後,儘管病毒載量仍然很高,但無法培養出具有感染性的活病毒。
鄭軍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認為目前疫情防控進入了常態化,但對常態化的疫情防控仍有待做出全面的解釋和明確的規定。未來新冠病毒可能與人類長期共存,人們需要像預防流感一樣防治新冠病毒。」